








1
北京時間7月29日晚,第44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在印度欽奈的馬哈巴利普蘭擂響戰鼓。在首輪比賽中,各支強隊悉數獲勝。
萬眾矚目的欽奈奧賽已經揭幕。世界冠軍卡爾森在六年之後再度回歸奧賽,率領挪威隊雄心勃勃爭奪獎牌。奧賽之前,卡爾森接受了《印度時報》的採訪,談到了他放棄衛冕的想法和對本屆奧賽的看法。摘錄如下:
北京時間7月28日晚6點半,就在萬眾矚目的第44屆國際象棋奧賽隆重開幕的同時,兩位因故缺席奧賽的前世界棋後,在國際棋聯和Chess.com聯合舉辦的Speed Chess錦標賽中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棋後大戰。在這場四分之一決賽中,上屆冠軍,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名將侯逸凡以14.5比11.5戰勝俄羅斯棋手科斯堅紐克。
竹子在抵抗極端惡劣環境後還能發電?在人們傳統的觀念中,竹子作為一種具有特殊功能梯度並且使用廣泛的天然複合材料,一直在許多領域都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天然竹材具有在多個尺度上組裝不同層次結構的先天能力,不同的層次結構賦予了竹材宏觀上優越的性能。這些層次結構的構建,離不開其內部納米級結構單元(如纖維素與木質素)的貢獻,而纖維素與木質素之間「互利共贏」的模式又共同促進了竹材優越的宏觀性能。傳統的結構功能材料往往來自不可持續的石化產品,難以調控的結構,使其在極地探索、航空航天以及其它惡劣條件下,存在高溫易分解、低溫脆性甚至材料脫複合等問題。如何利用大自然在材料結構與功能之間的巧妙設計,科研人員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近日,廣西大學聶雙喜教授課題組採用綠色溫和的「三步法」策略,構建了與天然竹材結構極為相似的分層多孔結構纖維素基摩擦電材料。具體來講,該策略受天然竹材特殊結構的啟發,通過溫和的酸水解體系將天然竹材中的木素與半纖維素部分脫除並輔以冷凍乾燥,然後通過液相變壓法浸漬苯胺單體,隨後向體系內加入過硫酸銨,以促成苯胺單體在纖維素支架內自上而下的原位聚合。受益於分層多孔纖維素基摩擦電材料的特殊結構,摩擦電荷不僅存在於接觸面上,還分布在結構網絡的表面上,在接觸起電與靜電感應效應的耦合下,更多感應電荷的產生同樣提高了其電性能的輸出。相較於普通薄膜材料,分層多孔纖維素摩擦電材料在面對複雜的形貌和惡劣的工作環境時,得益於水解誘導纖維表面所產生的特殊結構,使其在高溫(200℃)、低溫(-196℃)和快速熱循環衝擊(ΔT=396℃)後,仍然能保持85%的摩擦電性能並滿足豐富多樣的自供電傳感類型。這項成果以題為「Hierarchical Porous Cellulosic Triboelectric Materials for Extre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發表在《Small Methods》上。
受到舌頭和鼻子的啟發,能夠區分和識別具備相似結構的物質的差動傳感系統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單一的傳感器依賴對一種物質的選擇性識別,而傳感器陣列需要考慮到多個分析物和傳感器單元的交叉反應相互作用。一般來說,更多的傳感器單元意味着更好的區分能力。化學合成是得到傳感器單元的一個強有力的方法,但是大量的合成耗時而且成本較高,相比之下,超分子化學的動態特性簡化了陣列中傳感器單元的構造。例如,指示劑位移法(IDA),將競爭性分析物引入染料/受體系統,分析物能夠造成染料的位移,從而調節光信號。目前已經存在很多基於超分子的傳感器陣列,但是更多的工作集中於傳感器的識別能力,而組裝能力也是超分子化學的另一個有利武器卻鮮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