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數位生活 (26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出境旅遊開始有序恢復,2023 年,你有什麼想去的地方嗎?
以下是今晨值得關注的新聞

🍎消息稱 iPhone mini 或回歸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感購物車——有靈感的好東西,值得買買買

對於我這個 95 後來說,「買房裝修」是一個看上去有點遙遠的話題,但也擋不住我想改造自己出租小屋的熱情。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誕就缺一個你🌟

inD廣州藝術書展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
今日冬至,大夥打算吃湯圓 🍲⚪ 還是吃水餃 🥟 呢?
以下是今晨值得關注的新聞

🍎iPhone SE 4 可能被取消或延後

iPhone 15 系列或將沿用高通基帶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可能錯過的新聞:一加 11 將於 2 月 7 日發布;華為、寧德時代、奇瑞合作新車對標特斯拉 Model 3;小米快遞將關閉;《洛基》第二季先導畫面曝光.....
年尾將近,跟老爸聊到今年的收穫時,有句話讓我感觸複雜。
今年啊,攢最多的不是獎金,而是一沓病歷。
這幾年一直在感嘆父親一天天變老,但看到他的病曆本時,才真正意識到老不是他眉頭上皺紋變溝壑,是老年病反噬身體的訊號。由此說服他戴上智能手錶,學會檢查身體,成了我和我媽每日嘮叨的必修課。
但我心裡清楚,智能手錶的監測只能輔以參考。二來像父親這種一言堂的性格,學習智能設備的痛苦堪比讓他戒煙。所以看到 OPPO 新出的首個家庭智能健康概念產品 OHealth H1 時,我極想拿來做個試驗。
在一個設備上,能完成體溫、心電、心率、血氧、心肺音、睡眠六項數據監測,比一般家庭檢測儀更實用嗎?而對比我父親抗拒的智能手錶,它醫療級精度的監測又有何區別?以及這樣新型的概念產品,會不會又成為他的下一個學習痛苦?
好看,手感溫潤的監測儀
如果不是開了上帝視角,你很難將它跟監測儀聯繫在一起。
皎白、圓潤、光滑,三個詞就是我對 OHealth H1 的初印象。通體的白色與弧形的背面,監測儀整體看起來像妙控鼠標,又有點像肥皂。
OPPO 很擅長在簡潔的設計之上增加細節,在視覺和觸感上實現雙重質感提升。同樣在OHealth H1 本體的白色外殼上,加了一層類似透明亞克力的材質,增加視覺質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手感。
光滑的背面和彎曲的邊緣搭配,握持感非常順滑,有時候我會錯覺自己拿了一塊潤玉在手裡把玩。
體積方面,從上圖的手持來看,OHealth H1 不能說是小而是精巧。
整個監測儀不足巴掌大,搭配上觸點式充電底座,收納不用放在藥箱中,擺放在桌面即可。另外白色是家居搭配中不易出錯的顏色,放在床頭或是桌面,不會是個突兀的存在。
在充電板的底部,預留了插線凹槽位,放在平面位置非常方便。
在 OHealth H1 上的按鍵非常稀少,側邊白色鍵便是開關。啟動監測儀後,正面有塊電子屏隨機亮起,屏幕會顯示當前測量的項目、進度和部分測量結果。
藉由 OPPO 智能穿戴這些年累積的技術優勢, OHealth H1 把傳感器監測、數據管理也應用了起來。測量結果的實現,是靠屏幕的正上方的一系列傳感器。
例如由頂部的 ECG、PPG 傳感器以及兩側的 ECG 電極,負責心電、心率、血氧的測量。中間的體溫傳感器與距離傳感器,負責體溫測量。還有最大的圓心電子聽診器,則用來聽心音或是肺音。
從外形上看,OPPO 的首個家庭健康監測儀把儀器做出了全新的形態。但也因為過於新,使用它前最好是研究一遍使用指南,否則很難一次就摸索到它的正確用法。
不過當我真正用起來時,發現監測儀的測量方式很容易記住,甚至比傳統的監測儀更簡單些。它可以直接用本體獨立測量,也可以配合 OHealth app 進行使用。
本體測量時 OHealth H1 會出現語音提示,告訴我下一步要做什麼,如何正確測量。手機 app 測量時,每一項功能也會有直觀的圖示方法,像我老父親這樣有學習障礙的用戶,就適合跟隨着 app 演示來自我測量。
如果是家庭中多人使用,最好是配合 OHealth app 測量,app 中建檔家庭成員後,可以各自記錄每個人的測量數據。
以往的監測儀大多都是單一功能,要測體溫就拿出體溫計,要測血氧就弄血氧儀,要聽心肺音的話…我想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其實並不懂聽心音,即便聽到了也並不懂如何使用。
OPPO 健康帶來 OHealth H1 的意義就在於此。
高度集成化多個家庭常用的監測儀功能,無論是家庭成員的健康管理,還是最基礎的物品收納上,都會有 1+1>2 的效果,同時跟手機應用有所聯動,就意味着監測到健康數據,雖然用戶看不懂,但可以接通到能讀懂並給出健康建議的醫療端。
好測,上手簡單檢測更快一步
拿到手我最先嘗試了體溫功能,它跟非接觸式紅外體溫計的原理相同。在額頭 2cm 左右懸停幾秒鐘,就可得出測量數據。
因為近期的特殊情況,體驗的當天我就給編輯部的同事挨個測量了一遍。這時候非接觸式測量就展示了它的優勢,不跟皮膚直接接觸也儘可能減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有時測量估不准距離,監測儀離額頭太遠,OHealth H1 會有語音提醒測量失敗,讓我調整距離再來一次。直到成功測出,在顯示屏上顯示結果。
測量心電、心率和血氧時,一隻手持握監測儀包裹兩側的電極片,另一隻手的拇指填入頂部的 ECG、PPG 傳感器即可。
雖然這些數據在智能手錶上也可以監測,但 OHealth H1 監測儀的精度有所不同。
在傳感器組成中,OHealth H1 上負責採集心電信號的 ECG 電極片更大,由此當我測量時,手與電極片的覆蓋面積更大,心電信號更清晰,這也意味着在房顫、室顫的檢測上準確性更高。
信號質量更好帶來比較直觀的結果是,OHealth H1 的心率提示區間有更多細節。
精確度更高的測量,對於患病者而言也尤其重要。
還是以我的老煙民父親為例,父親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患病者的呼吸功能會有所下降,如果血氧飽和度低於 90% 很可能發展成肺氣腫,由此冬季敏感期母親會督促他勤做血氧檢查。
智能手錶的血氧檢測只能作為參考,為了應付冬季的特殊時期,家裡還是購入了血氧儀。因為血氧儀包裹手指更嚴實,測試數據也就更為精準。
而 OHealth H1 的醫療級精度也可以應對父親的狀況,另外功能多合一也省去了要買多個設備的臃腫。家裡全部成員,只要一個設備就足夠。
像父親這樣的吸煙人群,肺部也有不少毛病。雖然目前還沒有明顯的病症表現,但每次聽他咳嗽時的濃痰音依然讓人揪心。索性借着 OHealth H1 的心肺音聽診,一併試試。
心肺音聽診需要配合耳機、手機應用一起使用,app 上展示了監測儀需要貼緊的身體部位,在比較安靜的環境戴上耳機能聽到肺部呼吸的聲音。
雖然我對聽診音沒有醫學判斷,但能聽到老父親的呼吸聲還是蠻厚重的,而我呼吸聲相比之下輕盈一點。OPPO 未來還會與三甲醫院合作,如果想知道有無病變,用戶可以直接在 app 端求助三甲醫院的醫生。醫生會根據監測儀聽診的記錄,給出相應的健康建議。
不過 OHealth H1 目前還是一款概念產品,與醫療端的打通還在搭建中,因此我沒有體驗到付費問診。
但我還蠻期待這項功能的開通。今年 3 月我生病後,與母親聊微信收到幾張求診截圖才知道,身體一旦有點小毛病她會有網上求醫的習慣。
如果父母想在線上求醫,作為子女我更放心父母能用科學測量的數據,求助更可靠的網上渠道。一方面線上求診時,醫生判斷能有所依據。另一方面,靠譜的渠道也能減少父母掉入網絡醫療詐騙的可能。
最後一項睡眠測量功能,是我最看好的功能。即便戴着智能手錶已有 5 年,但我一直拒絕佩戴智能手錶睡覺。手腕上的異物感是最重要的原因,而 OHealth H1 就是無打擾式的睡眠監測。
可惜的是,睡眠檢測在我體驗的這台設備上還沒有,只能淺嘗整個檢測的流程。
六大生命健康體徵數據之外,血壓也是極重要的一項數據。OHealth H1 雖然本體不支持測量,但是 app 可以跟歐姆龍血壓計的連接,測量後的數據會集成在 app 中,方便持續記錄或者直觀展現給醫師。
OPPO 想做的是「預防型醫療」健康
即使還不是一款量產的監測儀,但以 OPPO 這幾年在可穿戴產品上的技術積累,OHealth H1 作為一款形態創新、顏值好看,監測體驗對家庭用戶非常友好的監測儀來說,很耳目一新也值得期待。
在發布 OHealth H1 的 INNO DAY 2022 上,入局健康的 OPPO 也為此專門成立了健康業務品牌 OHealth 。除了繼續完善 H1 監測儀的功能之外,聯合南方醫院等三甲醫院合作,打通醫療端也是接下來的計劃。
如果推進順利,OHealth H1 將會成為一台醫療級精度設備監測+專業數據管理+遠程醫療的監測設備。
其實以這幾年的環境來看,大家對於關注自身的健康重視了不少,像是體溫計和血氧儀也成了不少家庭的藥箱標配。畢竟養成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很難,但從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入手,門檻不高。這些監測花費的成本不高,主要還是在於能餵自己一顆定心丸。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Linux公社

Docker registry(Docker 註冊表)是一個存儲和分發 Docker 鏡像的系統。註冊表中心託管了許多鏡像。一個鏡像可以有多個版本,每個版本由不同的標籤標識。
註冊表允許用戶從中拉取 Docker 鏡像並將新鏡像推送到它以進行託管。這使您可以在線獲得申請的副本。它還使您能夠與他人共享鏡像。
找出將應用程序鏡像推送到 Docker 註冊表所需的一切。

為什麼使用 Docker 註冊表?

儘管網上有很多公共註冊中心,但 DockerHub 非常受歡迎。Docker 註冊表是 Docker Inc 的產品,該公司負責 Docker 平台本身。它同時託管公共和私人存儲庫。您可以使用公共存儲庫或為受限制的私有存儲庫付費。
Docker 註冊中心提供自動構建、企業帳戶和源代碼控制集成。該設置很像協作開源平台 GitHub。默認情況下,Docker 引擎與 Docker 註冊表交互。您還可以運行 CI/CD 進程。
您可以通過部署演示應用程序了解有關 Docker 註冊表的更多信息。
創建 Docker 註冊表帳戶
首先導航到Docker Hub 網站並在那裡註冊一個帳戶。
註冊並登錄後,您將可以訪問您的 Docker 帳戶。
您需要創建一個存儲庫以將演示應用程序鏡像推送到。單擊創建存儲庫 Create repository 按鈕,然後提供存儲庫的名稱Name和描述 Description。您可以選擇將存儲庫設為公開還是私有。Docker 註冊表使您可以訪問一個免費的私有存儲庫和多個公共存儲庫。
拉取 Docker 鏡像
要測試該過程,請從 Docker Hub 拉取示例 Docker 鏡像。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拉取 Ubuntu 映像:
docker pull ubuntu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Linux公社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的雙子座流星雨🌠,大夥看了嗎?許了什麼願望呢?
以下是今晨值得關注的新聞

🍎蘋果明年或將開放側載

iPhone 6s 等獲推送 iOS 15.7.2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帶來創意
還是套路
ChatGPT 熱潮未歇,新的風暴已經出現。
12 月 10 日,馬斯克發了條推文:「似乎每周都有新的 Al 進步。」
讓他有感而發的,是 Google 旗下 DeepMind 的 Dramatron。
Dramatron 比起 ChatGPT 更專精,是一種用來編寫戲劇和電影劇本的 AI 工具。
三句話不能讓別人為我花 18 萬,但一句話讓 AI 幫我寫了個劇本,並不是個段子。
一句話就能寫劇本,但還不能獨立行走
Dramatron 到底怎麼玩?只要你給出「一句話大綱」(log line)描述戲劇衝突,Dramatron 就能生成標題、人設、情節、場景和對話。
比如,「一句話大綱」可以是「詹姆斯發現他是一個惡魔,他將被驅魔」。
但 Medium 網站的作者 Tristan Wolff 指出,這句話缺少基本的敘事元素,例如主角的目標和對手,所以生成的結果平平無奇,角色只有詹姆斯和驅魔人,標題也是乾巴巴的「詹姆斯的驅魔」。
如果把大綱補充為「詹姆斯發現自己是惡魔,他將被驅魔,他不得不在善與惡之間做出選擇」,並加入一個額外的角色——詹姆斯的戀人,效果就會好得多。
故事也就變成了,詹姆斯的戀人在詹姆斯死後受盡折磨,後來發現詹姆斯以惡魔的形式生活在自己體內,標題則取為「內心的惡魔」,有了多重的文學意味。
在輸入大綱之後,你可以多次生成標題、人設等結果直到滿意,或者直接動手編輯當前的結果,甚至回到大綱推倒重來,相當於和 AI 在交互過程里共同編寫腳本。
所以,Dramatron 的定位其實是人機「共同寫作」(co-writing)工具,還無法獨立行走。
Dramatron 是如何開發出來的?類似其他生成式 AI,Dramatron 也有一個大型語言模型 Chinchilla 作為「靠山」。不過,OpenAI 的 GPT-3 等大模型也可以用來部署 Dramatron。
值得一提的是,內容的連貫性對於戲劇和電影來說是基礎,但對大型語言模型來說是一件難事。因為它們並沒有真的理解內容,生成的文本其實是概率計算的結果。Dramatron 的特點就在於,在這方面下了許多功夫。
一方面,Dramatron 通過「分層故事生成」的方法生成腳本,運用了具備結構化生成能力的提示詞鏈(prompt chaining)。
從你輸入的「一句話大綱」開始,Dramatron 先是創建標題和角色,生成的角色被當作提示詞,用來生成情節和場景......如此遞進,最後將這些元素全部組合起來生成對話。
另一方面,Dramatron 學習了兩種經典的敘事結構:
一是德國劇作家 Gustav Freytag 的金字塔結構,它列出了寫故事的七個關鍵步驟,包括闡述、觸發事件、上升動作、高潮、下降動作、解決方案和結局。
二是英雄旅程(Hero's journey),主線圍繞一個踏上冒險旅程的英雄,這個人物會在一個決定性的危機中贏得勝利,然後得到升華轉變或帶着戰利品歸返到原來的世界。
Dramatron 究竟有幾板斧,還是要內行說了算,DeepMind 請了 15 位劇作家和編劇體驗了2個小時。
參與體驗的編劇們反饋,Dramatron 的輸出結果可能是「公式化的」,它的「分層故事生成」結構也並不適合所有作家。
與此同時,他們中的大部分認同 Dramatron 是有幫助的,願意將它當做創意工具,用來構建世界觀,或者改變角色或情節從而探索不同的故事。
加拿大即興劇院 Rapid Fire Theatre,已經將與 Dramatron 共同創作的劇本搬上了舞台,受到了不少好評。
在本職工作仍待進步之外,初出茅廬的 Dramatron 還有不少問題。
一個是版權問題,它的輸出結果可能包含訓練時的原材料,需要人力搜索和檢查;一個是道德問題,它可能重現語料庫的偏見和刻板印象,Google 建議讓 Perspective API 工具出手,幫助識別「有毒」的文字。
12 月 10 日,DeepMind 開放了試玩版,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很快關閉,現在網站只剩下關於 Dramatron 的論文和簡介。
AI 攬過編劇活,在智障和智能之間反覆橫跳
AI 寫的劇本其實很早就有,但是總被當成笑話看,成了整活區的一道道風景。
去年 10 月,Netflix 與作家、喜劇演員 Keaton Patti 合作,給 AI 看了 40 萬小時的恐怖片,然後讓 AI 自己寫一個原創劇本。40 萬小時約等於 45 年,至少 AI「看」電影的速度比我們快多了。
最終影片長約 4 分鐘,名為「謎題先生希望你少活一點」,不僅有《電鋸驚魂》《十三號星期五》《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等電影的影子,還寫出了「祝你買棺材有優惠券」「他喝醉了卻被清醒所困擾」「我有幾個家庭」等不少介於荒誕和合理間的台詞。
再配合「學了三年動畫」水平的僵硬肢體和敷衍畫風,有網友發出了這樣的感慨:「AI 寫恐怖劇本可能為時尚早,但寫喜劇已經爐火純青。」
類似地,看了 1000 小時蝙蝠俠電影的 AI 寫了個劇本,最後被做成了有聲漫畫,其中一個情節是,小丑送給蝙蝠俠一個兌換新父母的優惠券,但優惠券已經過期,小丑的性格被 AI 抓住了神髓。
圖片來自:B站@HUSH_13
這些或喜劇或恐怖的 AI 劇本,比「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寫得好多了,細品還挺有意思,似乎有潛台詞和言外之意,帶着某種「思考」,但它們並不知道人類為什麼發笑。
在 Dramatron 出來之前,也有人基於大型語言模型,讓 AI 寫正兒八經的電影劇本。
YouTube 博主@Bradius 在看完《蜘蛛俠:英雄無歸》後,好奇 AI 能不能寫出這樣的劇情,甚至與兩億美元的大製作相提並論。
於是,他在GPT-3用英文輸入了一句話:「以下是下一部 MCU(漫威電影宇宙)蜘蛛俠電影的完整泄露腳本。」
結果讓他大吃一驚,GPT-3 給了他 21 頁的腳本,情節起伏、結構緊湊,既講了彼得·帕克和邁爾斯·摩拉勒斯(多重宇宙設定中的黑人蜘蛛俠)圍毆反派克萊文,還穿插了漫威高管打算縮減下一部蜘蛛俠電影預算的橋段。
不知道 AI 是不是在諷刺好萊塢的大片制度和流水線式生產電影。當大製作電影越來越缺乏新意,讓 AI 替代部分人類編劇,看來沒有什麼問題,說不定還會有意料之喜。
雖然沒有 Dramatron 那麼「垂直」,最近的 AI 頂流 ChatGPT 也可以充當「文案工具人」,寫周報、詩歌甚至劇本。
知乎答主、卡耐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系博士@田淵棟嘗試向 ChatGPT 投餵中英文片段,大致結果並不差,但發現「一些深層次的想像力和聯繫能力仍然缺失,情節的關鍵部分還需要作者自己去開拓並且誘導 AI 系統來完成」。
目前,大型語言模型的一個限制是,它們只能根據給定的訓練數據,根據某些單詞或單詞序列一起出現的概率來生成文本,依靠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大力出奇蹟」,但並不真正理解自己在「說」什麼,回答並不總是連貫或者有意義。
但僅從結果來看,讓它們從自然語言的文本里,提取出人類覺得說得通、甚至眼前一亮的敘事,已經不是小概率事件。
前段時間,「小帥小美式」的電影解說也引起了討論,這類電影解說是短平快的「電子榨菜」,由AI配音講述主角是如何意外地遭遇了意外。
為了解說得精彩,它們將人物標籤化,選取最獵奇或懸疑的情節添油加醋,常常不遵從電影原意,既不是電影,也不是解說。
這部分的工作以後由 AI 完全代勞,應該是不在話下,實現電子榨菜的全自動化。
AI 是用來激發創意,還是讓創意更難得
寫文章、做視頻、玩音樂、當畫家,AI 今年的進步一日千里,讓任何人類個體望塵莫及。
我們常說,AI 可以作為創意工具,但在 AI 面前,人類是在讓渡自己的角色,還是享受新的角色?我們越來越需要和 AI 合作,是在激發創意還是扼殺創意,創意本身被擺在了一個怎樣的位置?
眼下有一些人類和 AI 寫作的例子,看起來人類還是更不可替代的那一個。
比如,除了 Dramatron,Google 還計劃基於對話神經語言模型 LaMDA,開發 AI 寫作工具 Wordcraft,目前還在實驗階段。
Wordcraft 是一種專門服務虛構作品的文本編輯器,你可以輸入一個開頭讓它續寫,或者用它加工句子和充實語料庫。
為了測試 Wordcraft,Google 邀請了 13 位專業作家體驗。作家們一致認為,Wordcraft 不會很快取代作家,它不擅長獨特的敘事風格,比喻老套,措辭平庸,同時避開了卑劣的角色。
當然,他們也得出了一個共識,就像其他所有 AI 工具一樣——用 Wordcraft 激發創意是可行的。
不夠完美的 AI 還會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與此同時,豆瓣有「文字失語者互助聯盟」等小組,對於人類來說,組織文字的邏輯,清楚地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緒,竟然成了越發困難的事。
相似地,為了提高 AI 生成的質量,Prompt engineers(提示語工程師)這個新工種應運而生,在 PromptBase 等平台,你需要特定的某種藝術風格,可以向他們求助。
但這項工作同樣可以由 AI 上陣,比如用 ChatGPT 形成一段文字,再把文字輸入給 StableDiffusion,生成的畫作一般比自己直接輸入描述好看很多。
那麼,當我們有了「一句話大綱」的腦洞,卻無法聯想到更多的細節把它完整鋪陳,不得不求助於 AI 時,是一種無奈選擇,還是物盡其用?
樂觀一點地想,AI 理應增強而不是取代人的勞動,但如果將時間維度拉得更長一些,可能就不再是這樣。
OpenAI 的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認為,「作為創意工具」將在很長時間內成為 AI 的重要應用,但當我們展望一百年,AI 最終可能全權代勞完整的創意工作。
如果你在 10 年前問人們,AI 將如何產生影響,大多數人都非常有信心,你會首先聽到它出現在工廠等地,然後它將用於低技能的白領工作,再是程序員等高技能、高智商的工作。最後,也許永遠不會,它將取代創造性的工作。但是,它正朝着另一個方向發展。
這其實是一個提醒,我們可能並不真的清楚,對於人類或者 AI 來說,什麼技能是容易的,什麼技能是簡單的,什麼工作絞盡腦汁,什麼工作不費腦細胞。我們也漸漸意識到,在 AI 涉獵的領域,早點熟練運用 AI 的人,才可能留在未來。

胡柏山回答 vivo 如何做高端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可能錯過的新聞:蘋果 iOS/iPadOS 16.2 正式版發布、小米 6 成功刷入 MIUI 14、馬航 MH370 起落架艙門殘骸被發現、人類首次突破核聚變「淨能量增益」、諾蘭新片的原子彈爆炸沒有用 CG......
歷經幾十年,可控核聚變的里程碑終於到來。
史上首次,人類實現了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的可控核聚變。
在定義上,這一過程被稱為「點火」(ignition)。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意義重大的能源進步,是對火的控制和利用。
如今我們再次舉起火把,讓人造太陽不再是天方夜譚。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18 元秒殺活動火熱進行中,今天秒殺的是 Win端空格預覽工具 Seer。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朋友久等了!大家在評論區苦苦等待的 Eagle限時折扣終於來了!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18 元秒殺活動火熱進行中,今天秒殺的是 Mac 端 AirPods、Beats 耳機管理工具:AirBuddy。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回到一個月前,沒人能想到,今年雙十二賣得最火的東西竟然是N95、抗原和退燒藥。

一個月後的今天,新冠感染高峰正在進行時,退燒藥儼然已是普通人與病毒作戰的重要籌碼。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ab Wrangler是一款專為不願關閉瀏覽器標籤頁用戶準備,幫你自動、定時關閉不常用的標籤頁,以讓你的瀏覽器看起來正常一些,當然還可以節約內存、節省 CPU 資源。另外被關閉的標籤頁可以輕鬆找回。@Appinn

經歷過一系列 Chrome標籤頁擴展,也治不好青小蛙打開了標籤頁不關這個毛病。就算用上OneTab這種可以一鍵保存已打開的標籤頁,用着用着就變成了永遠也不用打開…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PUB Manga Creator是一款可以把一堆漫畫圖片打包成 EPUB 格式的在線工具。雖然是在線版本,但內容在瀏覽器本地處理,無上傳,所以可以速度很快,開源。@Appinn

故事是這樣的,青小蛙遇見了一位非常可愛的小朋友,總搖晃着小腦袋問各種問題。這天又來了,問題是這樣的:我想看這個漫畫,看不到,怎麼辦?小朋友只製造問題,但不解決問題,於是就有了這個帖子( https://meta.appinn.net/t/topic/36390 )的記錄過程: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ikoPlay是一款全功能的彈幕播放器,開源。主要功能就是在播放本地視頻的同時,顯示網絡彈幕,支持從 A 站、B 站、動畫瘋、Dandan、愛奇藝、騰訊視頻、Tucao 獲取彈幕。另外還能獲取動畫資料、番組日曆、搜索下載資源。@Appinn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紅書,絕對是一個被低估了的平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哪些聽起來高大上,實際上很普通的東西?
知乎上排名第一的回答 —— 「某化妝品廣告:富含 H two O 保濕因子」。
像這樣的問題,大多數是因為外行看不懂內行的門道。
在程序員里,也有一個叫「API」的東西。看上去無所有能,然而實際上卻稀鬆平常,是屬於「有手就會」的活。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