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渡金屬氧化物(TMOs)較差的離子導電性是其作為鋰離子電池(LIBs)負極實際應用的巨大障礙。雖然通過構建納米結構可以獲得良好的性能,但也帶來了一些基本問題,包括低振實密度和嚴重的電解液消耗。

近日,北京大學黃富強教授報道了受蛙卵的啟發,提出了一種通用的策略,利用鋰鹽將TMO納米粒子組裝成大的聚集體,以提高其Li+的導電性。

文章要點

1)在這種蛙卵狀結構中,鋰鹽網絡不僅可以實現鋰離子的快速傳輸,而且可以緩解體積變化,起到物理屏障的作用,防止納米粒子的團聚。通過Ni還原引入Fe3O4也提高了聚集體的電導率。

2)實驗結果顯示,LPO-FO在快速Li+交換時表現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高容量保持率,在5 A g−1循環1000次後,比容量甚至達到895.6 mA h g−1(1191.1 mA h cm−3)。

3)這一策略對NiO、Co3O4和ZnO等TMOs同樣有效,證明了這種以蛙卵為靈感的設計的通用性。

參考文獻

Yantao Zhao, et al, Assembling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into Aggregates by Li3PO4: A Universal Strategy Inspired by Frogspawn for Robust Li-Storage, ACS Nano, 2022

DOI: 10.1021/acsnano.1c10235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1c102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