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金曲:解憂邵帥 - 寫給黃淮
► 國家主席習近平: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了,第二個百年的新征程已經開啟,我們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銜接好,使農村的生活奔向現代化,越走越有奔頭。
► 上證報:截至去年四季度末,QDII基金規模為2594億元,相較於2020年年末的1293.5億元增加1300億元。從業績來看,原油類QDII成去年QDII基金的大贏家,多隻產品全年收益率在50%以上。此外,投資越南、歐洲、日本等股市的QDII基金也為投資者交上滿意的答卷。
► 財經早餐:近日,多家基金公司紛紛大筆自購「護盤」。如此大規模的自購,傳遞出怎樣的信號?對後市將產生怎樣影響?財友們快快劃到文末查看今天的財秘追蹤#基金自購
宏觀經濟
1、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面對經濟發展新的下行壓力,我們將加大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力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強定向調控,提振市場信心。加大助企紓困力度,實施好規模性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繼續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多措並舉擴大有效需求,幫助困難大、吸納就業多的市場主體渡難關。
2、統計局: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7092.1億元,同比增長34.3%。去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342億元,同比增長4.2%。2021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41.29萬億元,同比增長9.9%;負債合計79.23萬億元,增長9.6%。
3、市場監管總局:將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完善系統建設,切實提高企業退出市場的效率,促進企業「新陳代謝」、結構優化。將加快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律規則,不斷健全多層次的競爭監管規則體系,明確規則底線,為市場主體提供一個明確的預期。
地產動態
1、北京銀保監局:在2022年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妥善應對不良資產反彈,有序推進高風險金融機構處置,嚴防風險外溢。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持續完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房地產長效機制,穩步化解房地產「灰犀牛」風險。要堅決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序擴張,強化金融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
股市盤點
1、周四,上證指數報3394.25點,下跌1.78%,成交額3465.34億。深證成指報13398.84點,下跌2.77%,成交額4764.38億。創業板指報2906.76點,下跌3.25%,成交額1905.74億。兩市合計成交8229.72億。盤面上,無任何板塊上漲,數字貨幣、貴金屬、旅遊、網絡安全、國產軟件等板塊跌幅居前。
2、周四,恒生指數跌1.99%,報23807點。國企指數跌2.6%,報8291.3點。北向資金當日淨賣出146.24億。
3、截至1月27日,北交所上市公司84家,當日無新增。總市值2437.31億元,成交金額13.44億元。
4、兩市融資餘額:截至1月26日,上交所融資餘額報8726.93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30.69億元;深交所融資餘額報7848.65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42.28億元;兩市合計16575.58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72.97億元。
5、證券時報:截至1月27日收盤,A股年初至今有4194家公司下跌,中位數跌幅為11%,590家跌幅大於20%,64家跌幅大於30%,7家跌幅大於40%。
6、中證報:在春節假期進入倒計時的背景下,私募機構對於假期「持股」還是「持幣」的問題,普遍給出了偏向樂觀的選擇。超過七成的受訪私募機構表示將「持股」過節。市場調整或已進入尾聲,當前優質品種的估值性價比明顯提升,可重點關注「結構性機會」。
7、寧德時代:預計2021年淨利潤140億元-165億元,同比增長150.75%-195.52%。業績上升主要原因為2021年新能源汽車及儲能市場滲透率提升,帶動電池銷售增長;市場開拓取得進展,新建產能釋放,產銷量相應提升。
8、開開實業:發布2021年年報,拉開滬市年報披露序幕,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為6.7億元,同比下滑12.08%;歸母淨利潤2171.72萬元,同比增長58.81%;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27元。
9、中國神華:預計2021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503億元,同比增長約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1.70億元,2021年增利因素包括,煤炭銷售量和平均銷售價格同比增長,航運貨運量和運價同比增長,以及聚烯烴產品價格同比上漲。
10、中國電信:控股股東中國電信集團計劃自2022年1月28日起12個月內增持不少於5億元,本次增持不設置價格區間,增持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2021年9月22日披露的40億元增持計劃仍處於實施期限之內,與本次穩定股價增持計劃分別實施。
11、*ST康美: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淨利潤56.25億元到84.38億元。實現相關重整收益淨額約175億元,導致業績同比實現大額增長。業績預計虧損57.6億元到86.4億元。
12、華寶股份:收到衡陽縣監察委員會立案通知書,其決定對董事林嘉宇的違法問題立案調查。隨後,從林嘉宇家屬處獲悉,其目前被長沙縣公安局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財富聚焦
1、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等3部門:聯合發布倡議書。倡議所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積極發揮育人重要功能,成為學校教育有益補充。公開收費範圍項目標準,保障資金安全按約退費。堅決抵制應試應考培訓,切實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發改委:2021年6月21日,首批基礎設施REITs試點項目上市,我國公募REITs市場正式建立。截至2021年底,共11個項目發行上市,涵蓋產業園區、高速公路等重點領域,共發售基金364億元,其中用於新增投資的淨回收資金約160億元,可帶動新項目總投資超過1900億元。正紮實推進基礎設施REITs試點。
行業觀察
1、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完善平台經濟相關市場界定、市場支配地位認定等分析框架。落實平台企業併購行為依法申報義務,防止「掐尖式併購」。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協同,統籌運用電子商務法、廣告法、價格法等,完善敏捷治理等新型監管模式。完善網約車、共享單車、汽車分時租賃、網絡貨運等交通運輸新業態監管規則和標準。
2、工信部、發改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雲網融合 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主要面向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到2025年,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及東北大部分地區基本建成覆蓋中小城市的雲網基礎設施,千兆接入能力和雲資源池覆蓋超過1000個中小城市,實現「千城千兆」和「千城千池」。
3、衛健委:在《關于禁止地下「商業買賣卵子」的提案》答覆函中提到,要建立健全合法捐卵、儲卵途徑,已啟動對輔助生殖技術相關管理辦法、基本標準和技術規範等的修訂工作。
4、商務部:2021年,我國網絡零售市場保持穩步增長,家居智能設備銷售額同比增長90.5%,有機蔬菜銷售額同比增長127.6%;服務業電商創新發展勢頭強勁;農村電商有效助力鄉村振興,2021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4221億元,同比增長2.8%。
5、交通運輸部:2021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高位運行,預計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5萬億元,同比增長3.1%,兩年平均增長5.1%,其中四季度兩年平均增長3.2%,與2019年全年投資增速3.1%大體相當,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
6、中國黃金協會:受國內黃金生產大省階段性停產影響,2021年全國黃金產量同比下降,同期國內黃金消費量總體保持恢復態勢。2021年,國內原料黃金產量為328.98噸,同比下降9.95%;全國黃金實際消費量1120.90噸,同比增長36.53%,較疫情前2019年同期增長11.78%。
7、廣電總局:發布《電視劇母版製作規範》,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常規劇集正片時長不少於41分鐘,片頭時長不超過90秒、片尾時長不超過180秒;「前情回顧」、「下集預告」的時長原則上均不超過30秒。
公司要聞
1、中青網:雷諾、日產和三菱在未來五年內將額外投資230億歐元用於電氣化,2030年前生產35款電動汽車。三家公司的目標是在2026年將其90個車型中的通用平台使用率從現在的60%提高到80%。雷諾將領導開發通用的集中式電氣和電子架構,並在2025年前推出首款全軟件定義汽車。
2、證券時報:字節跳動日前正在密集布局多個新業務,將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將上線新搜索產品「悟空搜索」,打造遊戲社區產品「靈選」,此外還正在測試短距離配送機器人。
環球視野
1、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漲0.46%,報1302點,結束此前連續14天的下跌。
金融數據
國內
1、新三板:1月27日,合計掛牌6912家公司,當日減少1家,成交金額5.03億。三板成指報1124.61,跌0.15%,成交額3.16億。
2、國內商品期貨:截至1月27日下午收盤,收盤漲跌各異,玻璃、純鹼、乙二醇漲超4%,菜粕、動力煤、焦煤、豆二、苯乙烯、PTA漲超3%,棕櫚、滬錫、燃油、豆粕、豆油、短纖、蘋果、LPG漲超2%,瀝青、原油、雞蛋漲超1%。滬銀跌超3%,橡膠、滬金、生豬、紙漿跌超1%。
3、國債:2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S2203上行0.02%,至101.345;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2203下行0.05%,至102.250;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2203下行0.11%至101.115。10年期國債利率漲2.02BP,至2.73%;10年期國開債利率漲2.50BP,至2.98%。
4、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1月27日,原油期貨主力合約2203,以542.6元/桶收盤,上漲9.0元,漲幅為1.69%。全部合約成交163659手,持倉量增加257手至67457手。主力合約成交122569手,持倉量減少2603手至33647手。
5、央行:周四,開展20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因當日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淨投放1000億元。
6、Shibor:隔夜報1.6140%,下跌12.60個基點。7天報2.1200%,上漲3.20個基點。3個月報2.4570%,下跌0.30個基點。
7、人民幣: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報6.3645,跌0.6738%,人民幣中間價報6.3382,跌0.2150%。NDF:3個月報6.3778,6個月報6.4088,1年報6.4604,2年報6.5532。
8、上海環交所:1月27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量60噸,成交額3360.00元,收盤價56.00元/噸,跌3.25%。
國外
9、亞洲:日經225指數跌3.11%,報26170.30點。韓國KOSPI指數跌3.5%,報2614.49點。
10、美股:道指收跌0.02%,報34160.78點;納指收跌1.40%,報13352.78點;標普500收跌0.54%,報4326.51點。
11、歐洲:英國富時100指數收漲1.13%,報7554.31點;德國DAX30指數收漲0.42%,報15524.27點;法國CAC40收漲0.60%,報7023.80點。
12、黃金:COMEX 2月黃金期貨結算價收跌2%,報1795美元/盎司。
13、原油:WTI 3月原油期貨收跌0.85%,報86.61美元/桶。布倫特3月原油期貨收跌0.69%,報89.34美元/桶。
·基金自購·
► 中證報:近日,除基金公司外,陸彬、杜猛、李曉星等知名基金經理也紛紛加入自購計劃,使得這波「自購潮」熱度升溫。業內人士稱,2022年以來市場震盪加劇,基金髮行未見「開門紅」。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自購彰顯投資信心,給投資者傳遞出看好後市和自家產品賺錢能力的信號。儘管短期市場仍可能面臨一定的波動壓力,但中長期堅定看好A股市場。下階段,將堅持多維度精選優秀公司。
► 證券時報:1月26日,上海兩家基金公司中歐、華安出手,大手筆申購自家基金。中歐基金將於1月26日起30個交易日內以自有資金申購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中歐醫療創新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合計5000萬元,並持有三年以上。中歐旗下頂流基金經理、新晉基金「一姐」葛蘭也將於同期內申購相同兩隻基金合計200萬元,並承諾持有三年以上。
►新華財經:匯添富、易方達、南方基金、富國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1月27日發布自購旗下基金計劃。匯添富基金運用自有資金2億元申購旗下偏股型基金,並承諾持有時間不少於1年。易方達基金於2022年1月27日出資1億元申購旗下主動偏股型基金,並承諾持有時間不少於一年。南方基金以固有資金申購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計出資將不低於5000萬元,並持有3年以上。富國基金固有資金出資6000萬元,於1月27日起10個交易日內申購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並承諾至少持有1年以上。
►證券日報:日前發文呼籲證券、基金公司等機構投資者,挺起A股的脊樑。其他證券報均隔日回應,當前市場並不悲觀。在節前市場快速回落後,春節後市場行情或許會表現得更好(證券時報);A股政策面、資金面都有比較堅實的支撐,不宜對市場下跌反應過度(上證報);這波下跌是情緒面因素擾動的,A股市場有望逐步修復(中證報);分析人士稱,市場整體向好的趨勢是沒有發生變化的,調整反而是比較好的建倉和加倉的時機,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今日分享
朝着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