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6日,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約1.1萬億元,其中為製造業中小微企業辦理緩繳稅費2162億元,為煤電和供熱企業辦理「減、退、緩」稅271億元。
同時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還強調,依法依規組織稅費收入、堅決不收「過頭稅費」,對稅務部門而言是一條不能逾越的紅線。(中新經緯)|點評|目前中國的改革發展已經進入深水區,國家各方面的建設和推動都需要資金投入,這個時候減稅降費,尤其是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措施,除了考慮到疫情帶來的經營壓力以外,更多的是希望給中小微企業更多的創新發展空間。目前中國諸多產業的發展已經達到世界前列,但在有一些領域仍需努力。對中國來說,在一些屬於外國技術封鎖的領域、待開墾的領域中,創新能力變得尤為重要。而部分地方為了填補財政虧空濫收「過頭稅」的做法,只會對創新能力帶來束縛,這也將對中國的改革發展帶來更多阻力。
1月26日,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告,初步測算,2021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為278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4%;R&D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達到2.44%,比上年提高0.03個百分點。其中,基礎研究經費為1696億元,增長15.6%,增速比全社會R&D經費快1.4個百分點;占R&D經費比重為6.09%,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點評|整體來看,我國R&D經費2021年的增速略高於GDP增速,且與GDP之比持續提升,反映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尤其是基礎研究經費的增速實現超過兩位數的增長,說明我國對於基礎研究投入越來越大。這不僅極大助力了我國在空間探測、量子科學等原始創新領域取得突破,而且對於解決我國目前芯片被「卡脖子」的問題也有很大的幫助。雖然我國R&D經費保持穩定較快的增長,但是與全球科技強國相比,我國R&D經費投入在規模、與GDP之比等方面仍存在些許不足。改善這一方面需要我國經濟能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這樣才能繼續給R&D經費投入更多的資金,另外相關機構也需要提升經費的利用效率。
1月26日消息,應用程序調查公司App Annie發布了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App的利用動向調查。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App的下載量達到2300億次,比2020年增加5%。首位是短視頻App「TikTok」。第2位是社交App「Instagram」,第3位是「Facebook」。
據報道,全球每日的平均手機利用時間達到4.8小時,與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增加30%。受居家消費擴大的推動,在娛樂和購物方面利用手機的情況明顯增長。(綜合華爾街見聞)|點評|TikTok全球下載量取得第一,確實說明字節跳動公司在推薦算法和內容運營方面確實做到非常卓越的地步。其推薦的短視頻內容往往能以最快速度抓到用戶的興趣點,並且占據用戶大量的使用時長。在短視頻推薦這個賽道上,模仿者眾多,但從結果來看,字節跳動的推薦算法技術仍舊是世界獨一份的。另一方面,TikTok作為內容平台在下載數據上,超過了Instagram、Facebook這樣的社交軟件。這反映出社交軟件的滲透率已經逐漸飽和,而比起社交帶給用戶的體驗,短視頻所帶來的體驗更加直接、更加豐富,也更具娛樂性。
1月26日消息,工商資料顯示,融創旗下的杭州融茂至澄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和融信旗下的杭州愷歆融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均退出了杭州「融創融信·雅望居」的項目公司杭州融瀾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上述兩家公司退出前的持股比例分別為50%和48.275%。退出之後,杭州融瀾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由杭州星晁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100%持股。
據不完全統計,這已經是融創今年以來退出的第4個項目了。對於近期頻繁出售項目股權一事,融創方面此前表示,主流房企也在積極通過多種途徑持續回血,促進資金面恢復。(澎湃新聞)|點評|目前來看,融創的資金壓力仍在持續。進入2022年以來,融創先是通過二級市場配股募資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7億元人民幣),同時又連續出售多個地產項目股權,歸根結底是想通過回籠資金進而償還貸款。相比部分房企躺平甚至直接違約,融創的一系列動作確實值得點讚。融創之所以能在近期接連出售多個項目股權,和房地產併購貸不再計入「三道紅線」的消息有關。目前官方雖然沒有明確的表態,但是相關消息已經得到部分房企的證實。其實早在去年底,央行和銀保監會就曾發聲支持房地產企業項目併購,併購貸款不再計入「三道紅線」,無疑會加速房企之間的項目併購。高負債房企藉助項目出售加速回款,在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的同時,也有助於整個行業實現「軟着陸」。
1月26日,由北京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牽頭,會同四家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共同簽署了《北京區域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行業規範用戶停放行為聯合限制性公約(試行)》,對存在多次違規停放共享單車等不文明行為的用戶,將實施聯合限制措施。《公約》將於2022年1月31日起試行,3月1日起正式實施。
《公約》中明確,對一個、三個、六個自然月內被納入聯合限制措施對象的用戶,自公示之日下個月1日起7個、15個、30個自然日內不得使用所有品牌的共享單車。(新京報)|點評|共享單車作為實惠方便的交通工具,已經逐漸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但是部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確實缺乏按照規定停放的意識。越來越多的違停不僅影響城市美觀,更會造成交通隱患。但針對這個問題,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公司願意投入資源來整理不按規定停放的共享單車,而大部分公司甚至連基本的維護費用都不願意投入,這導致部分投放進市場的共享單車一旦出現損壞,就會被扔在路邊,仍由其報廢腐爛。為了解決這種情況,有的地方政府會對共享單車企業出台懲罰措施,勒令其整改,但像北京政府這樣針對用戶的做法比較少。相對來說,北京政府的做法更能治根,只有每個共享單車用戶都有自覺意識,才能真正根絕亂停亂放的現象。
1月26日,途家民宿發布的報告顯示,春節整租小院訂單較去年同期上漲逾五成,平均入住時長延長到2—3天,客單價破萬元。與此同時,已售罄的院子裡,近四成的院子每晚價格超過8000元。
其中,重慶虎年春節整租民宿的預訂量是2021年的逾2倍,打卡山崖民宿成為一種時尚。全國範圍來看,整租小院或別墅過年最熱門的TOP10城市為上海、北京、三亞、蘇州、成都、廣州、陵水、惠州、清遠、杭州。(澎湃新聞)|點評|在疫情背景之下,各地政府都在使用各種優惠政策引導外省人士就地過年。而過年只有很多人聚在一起才有「年味」,正是出於這一心理,很多人選擇邀請朋友一起整租民宿熱鬧過年。而各地發放的各種福利,正好也為這一消費行為提供了購買力。年輕一代對年俗的理解正在發生變化。過去走親訪友的習俗逐漸淡化,而情投意合的朋友們相聚轟趴則變得越來越流行。這也體現出年輕一代更追求情感本身,而不是形式流程的態度。只是在就地過年政策的催化下,這種需求被激發出來。而激發出來的需求可能會有一定慣性,後期即使就地過年政策逐步取消,這種風潮也不一定馬上消退。
1月26日,針對放棄400億美元收購ARM計劃的市場傳聞,英偉達方面回應稱:「我們繼續持有在最新監管文件中詳細表述的觀點——這項交易將為加速ARM並促進競爭和創新提供機會。」
英偉達收購ARM的交易已受到全球監管機構的密切關注,監管機構擔心這將使英偉達在半導體行業獲得不公平的優勢。按照英偉達的計劃,今年3月應該完成對英國半導體公司Arm的收購。不過目前全球監管機構仍在對該交易進行審查,英偉達很有可能錯過今年3月的「最後期限」。(第一財經)|點評|英偉達收購ARM的事情再次迎來反轉。作為一家顯卡、顯示器以及自動駕駛芯片設計商,英偉達的市值在過去兩年時間漲幅超過200%,除了受益於智能汽車行業的紅利,其宣布收購ARM也是提振股價的一大利器。作為一家半導體設計公司,ARM的低功耗芯片設計用於全球95%的智能手機以及95%中國設計的芯片,另外ARM的芯片設計授權給500多家半導體製造公司。如果兩者成功合併,那麼毫無疑問,這將會在全球芯片設計領域創造一個不可阻擋的巨頭。因此這項收購案不僅遭到美國及英國有關部門的反壟斷調查,同時還受到高通、英特爾等公司的反對。雖然英偉達否認放棄收購ARM,但從該項收購案目前面臨的「重重阻礙」來看,仍無法確定最終能否達成。
1月26日,三大指數早盤高開,創指盤中沖高回落,一度漲逾1%重回3000點,板塊方面,鋼鐵、電力、地產股走強,券商、三孩概念異動拉升。午後三大指數一度集體翻綠,隨後探底回升,創指在寧德時代帶動下站回3000點,北向持續流入超50億元。板塊方面,券商板塊異動,基建股沖高。總體而言,多空博弈激烈,個股漲多跌少,賺錢效應較好。
截至收盤,滬指漲0.66%,報3455.67點,成交額達3383億元;深成指漲0.7%,報13780.30點,成交額達4559億元;創指漲0.99%,報3004.41點,成交額達1768億元。(新浪財經)|點評|經歷了連續的調整,周三的A股終於揚眉吐氣,三大指數上演V型大逆轉,尤其是寧德時代尾盤持續拉升,直接帶動創業板指重回3000點。周三市場有如此糾結的走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春節前的拋壓集中釋放,但總體成交量並不是很大,尾盤的拉升有利於市場後續的企穩。每逢重要節假日,市場總會出現持股還是持幣的分歧。對於這個問題,投資者不必過於糾結,雖然外圍市場風險越來越大,可能會在春節A股休市期間再掀波瀾進而波及到A股,但是這種外部的利空不會成為A股市場的主導,尤其是美股已經開始有所企穩回升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放寬心。不管是持股還是持幣過節,投資者都要學會耐心等待行情的明朗,如果受不住一絲市場的風吹草動,那麼也很難能從市場中獲得豐收。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責任編輯|何夢飛|主編|鄭媛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