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下新書,點封面圖即可查看館藏信息,歡迎借閱。

《錦程:中國絲綢與絲綢之路》

本書對絲綢之路的出土紡織品進行了總體介紹,作者趙豐把中國絲綢的發展、工藝等通過絲綢之路的變化一一呈現,特別通過對漢唐時期不同種類紡織品的技術與風格特點的介紹,勾勒出東西方紡織科技的交流過程,以及中國紡織科技在這一時期的演變脈絡,讓讀者對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絲綢工藝的發展,以及彼此間的聯繫有更深入的認識。

《1946 : 現代世界的形成》

1946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次年。在這一年裡:美國完成了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資本積累,走上了超級大國之路;丘吉爾發表了鐵幕演說,歐洲大陸在意識形態上一分為二,美蘇冷戰開啟;國民黨反動派悍然撕毀停戰協定,新的全國內戰在中國大地上爆發;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麥克阿瑟開始改造日本;大英帝國難掩衰頹之勢,印度宣布獨立……

從柏林到華盛頓,從倫敦到莫斯科,從德里到上海,作者採信了大量的檔案資料和親歷人的口述記錄,通過扣人心弦的細節描述和頗有深意的小插曲,向讀者生動地展示了和平年代對塑造我們如今生活的世界至關重要。書中幾乎涉及了戰後每一個重要主題和關鍵事件,呈現出一段信息量大、引人入勝又容易理解的歷史。希望這本書能引領讀者於當年的變局之中,更加理解現代世界是如何誕生,領悟未來我們將往何處前進。

《轉角遇見社會學》

你每天都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吃什麼樣的食物?

喝什麼樣的飲料?逛街或網購時又會買些什麼?

喜歡什麼運動?喜歡看什麼比賽?

為何進了大學還喜歡在書包上繫上一些玩具飾品?

……

在當今這個消費時代,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與消費文化打交道,本書從大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入手,親手教給學生如何從自己身邊開始「做」社會學,揭示了我們使用的物品如何反映出我們的私人生活與公共問題之間的衝突,將社會學涵蓋的眾多主題整合到一起,打通了抽象的社會學理論與具體的個人生活之間的關節,讓社會學入門課的主旨——培養學生的「社會學的想象力」——真正落到了實處。

《我們為何無聊》

無聊是什麼?怠惰、茫然,還是焦躁、不安?

是哪些外部和內部因素讓我們感到無聊?

為什麼有的人更容易感到無聊?

無聊已變成新時代的流行病了嗎?

無聊傾向和體重超重、抑鬱、犯罪之間有沒有關係?

如果說無聊是一個信號,那麼它在提醒我們什麼?而我們,又應該如何反應,才能不掉進惡性循環?

無聊是對意義、投入感和能動性的召喚,如何回應這一召喚,才是良方所在。從正確認識外部環境與內部動機,到如何在信息過載的時代里創造意義、建立心流,本書給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溫和而不說教,帶領我們科學應對無聊。

《書店日記Ⅱ.書店四季》

「一頭扎進書店裡,一切都會好。」

十八歲的時候,肖恩·白塞爾第一次在蘇格蘭小鎮威格敦看到那家名叫「書店」(The Book Shop)的書店。他和朋友散步經過,看到堆滿書籍的櫥窗,對朋友說:「這家店到年底一定倒閉。」

十三年後,肖恩辭去電視台的職務,買下了這家書店。經過十多年的辛勤工作,「書店」已是蘇格蘭最大的二手書書店,而威格敦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書城」。肖恩往返各地收購舊書,應付層出不窮的奇葩顧客、古怪店員和電商衝擊之下的經營窘境。

四季輪替,時光流轉,「書店」也愈加堅固地紮根在蘇格蘭的鄉土生活之中。肖恩說:「只怕改變就在不遠的將來。儘管如此,味道、氛圍和人與人的交往將依然是實體書店的專屬保護區……也許書店也會迎來一場小小的復興,足以讓我們中的一些人再多撐一陣子。」

《壁上觀:細讀山西古代壁畫》

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上海博物館舉辦了山西古代壁畫展覽,展出文物包括國寶級文物婁睿墓壁畫、九原崗壁畫、水泉梁壁畫等。本書是此次展覽研討會及「壁上觀」系列講座內容的結集。

本書以山西古代壁畫為研究對象,內容覆蓋從漢代壁畫、北朝壁畫墓、唐代山水畫到金元墓葬壁畫,從美術史、考古、歷史、社會、宗教、地理、建築等角度,探討圖像如何作為歷史文獻、墓葬與繪畫史研究、跨宗教文化的踐行、壁畫的營建與工藝等問題,以綜合的視角進入古代壁畫的世界,展現古代山西壁畫絢麗多彩的畫面。

《我偏愛讀詩的荒謬》

三十堂現代詩入門課,一次擦亮語言的旅程。著名詩人廖偉棠帶領讀者深入現代詩的核心地帶,解構我們日常使用語言的習慣,呈現那片遼闊又易被忽視的詩意沃土。

從策蘭、米沃什、奧登,到北島、張棗、西西……以詩人的視角,探索現代詩的群星閃耀,圍繞着對新詩的十種誤會,以二十種現代詩意為註腳,挑選七十餘首傑出詩作,與你一起重新發現獨屬於我們時代的詩心。

《我們都是馬戲團:伯格曼文集》

本文集收錄伯格曼從20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發表的80餘篇文章,囊括散文、私人信件、日記、電影批評、文學評論、講座講稿等,全方位地呈現了一位對電影和戲劇充滿興趣、博覽群書、心懷作家夢的年輕人是如何成為史上重量級電影大師和戲劇家的心路歷程。

伯格曼在書中以銳利的哲學思辨輕鬆地遊走在不同題材中,無論是總結藝術的本質,還是解說電影工作的台前幕後,或是對社會議題的針砭時弊,他都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所思所想展現在讀者眼前;對影評界、觀眾的嬉笑怒罵,對自我的詰問、嘲諷,也鮮活地展現出伯格曼鮮為人知的一面。

《天使之箭》

這是詩人西渡的第四本詩集。詩集中的一部分詩作以嫻熟的敘事技藝敏銳地觸及當代現實,為生活於當下的芸芸眾生造像,深入探討了「人」在當下的處境;另一部分詩作則以「歷史」為處理對象,以一種迷人的風致展現了「歷史」的現實性;在另一些詩中,詩人又以純粹的抒情態度處理自然、美和愛的主題,達到一種近乎純詩的「完全」境界;還有的詩則傾向於沉思,以「思」作為處理的對象,讓詩與思在語言的創造中完成和美的聯姻。

西渡詩歌多樣的風格、手法、題材,顯示了他「不止擁有一支詩筆」的多方面詩才,也顯示了當代詩歌的不同可能性及其推進,值得讀者和研究者重視和珍惜。

《紙的文化史》

《紙的文化史》是一本全面介紹紙張從誕生到它在全球的發展歷程的文化專著。全書以紙張的原材料和技術演變為線索,巨細靡遺又饒富興味地探究紙張所及的各個領域,從歷史、政治、經濟、文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作者詳細描繪了人與紙張的關係,思考這些關係背後的關鍵價值。它不止是一部技術史, 同時也是經濟、政治、藝術和庶民的歷史。在電子媒體當道的今日,本書將幫助你重新發現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的文化本質。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

全世界都知道她是偵探小說女王——熟識她筆下的名偵探、有趣的故事,以及曾神秘失蹤兩星期——而身為善於描繪的作家,她如何講述自己的一生?

作為女性:從淘氣兒童到魅力少女,從女兒妹妹到妻子母親,從對愛失望到重獲幸福。阿加莎那些優雅的建議如今聽來依舊時髦、實用。

作為作家:從興趣愛好到職業,作品漸漸暢銷,並開創新的創作領域。阿加莎對立志入此行的年輕人的教誨句句發自肺腑。

作為旅行愛好者:與愛人週遊世界,獨自踏入東方,阿加莎為你開出個性攻略。

作為一個英國人: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阿加莎,對祖國懷有深情的守護,對戰爭則心懷入骨的憎恨。

如果你喜歡她寫的書,不妨再認識她這個人。

封面圖及圖書介紹文字來自網絡。更多新書、好書請關注「南強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