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奇偶派(jioupai)原創
頭圖來源:Hopkins University官網
作者 |吉諾
編輯 |釗

在過去的一年中,只要談到mRNA新冠疫苗,就繞不開輝瑞和Moderna這兩家公司。2021年,輝瑞向全球提供了22億劑mRNA新冠疫苗;同年,Moderna則為全球提供了8.07億劑mRNA新冠疫苗。

這兩家公司也因為mRNA新冠疫苗,賺得盆滿缽滿,在醫藥行業的地位也隨之飛升。

2021年,輝瑞實現營收813億美元,同比大漲94.01%,其中新冠疫苗為公司帶來367.8億美元的收入;因新冠業務大幅增長,讓輝瑞從2020年世界藥企收入排行榜的第八名,一舉躍升到2021年的世界第二。

2021年全球十大藥企收入排名 奇偶派制表

Moderna公司在2021年全年營收為184.71億美元,同比增漲2199.12%。其中176.7億美元的收入來自於mRNA新冠疫苗;公司淨利潤為122億美元,同比增長1733.33%。

奇偶派製圖

目前,這兩家公司的盈利增長「神話」還在持續。

Moderna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mRNA新冠疫苗營收5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為17億美元同比增長247.07%。輝瑞mRNA新冠疫苗今年一季度新冠疫苗收入13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35億美元同比增長277.14%。

mRNA疫苗在應對新冠疫情上表現突出,也創造了這些公司的財富神話。通過本文大家可以了解:

1、國內mRNA疫苗進展如何?

2、當前,國內mRNA疫苗應用的障礙主要是什麼?

3、mRNA疫苗會是曇花一現的過渡性技術和階段性應用嗎?它的商業化前景幾何?


1


mRNA疫苗,一種改變規則的突破


通俗點講,mRNA就像計算機程序,可以對其序列進行編程,告訴細胞要製造哪種功能的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維持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像體內各種養料的輸送,器官的正常運轉,都離不開蛋白質的幫助。除此之外,蛋白質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參與人體免疫。

mRNA技術在理論上可以生產出任何一種人類所需的蛋白質,不管是預防領域還是疾病治療領域。由此,mRNA技術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在免疫領域,mRNA通過特定的遞送系統進入人體細胞後,利用人體自身細胞翻譯mRNA為蛋白質,蛋白質表達成為病毒所具有的某種抗原蛋白被抗原呈遞細胞識別為外來抗原,驅動樹突狀細胞成熟,進而激活B細胞和T細胞產生強烈的免疫答應,引起體液和細胞雙重免疫反應。

mRNA疫苗工作機制 來源:CDC

mRNA疫苗正是基於mRNA工作機理研發出來的。作為一種通過體外轉錄的核酸疫苗,可將病毒無害的小片段呈遞給免疫細胞「學習」並「演練」,教它們如何識別和攻擊病毒,在下次新冠病毒真正來時,可快速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從而防止病毒在人體複製和傳播。

mRNA疫苗憑藉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讓它在新冠疫情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四大優勢:

1. 研發周期短:傳統的疫苗研發周期往往需要8-14年,而mRNA疫苗在疫情加持下可將整體流程縮短到0.8-1.5年。在原材料的生產工藝建設中,傳統平台需要6-9年,而新技術平台憑藉所需規模小、多產品流程同時進行的特點只需要2-4年。

2. 沒感染風險:相比傳統的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mRNA新冠疫苗中不含有完整的病毒,故不存在人類機體被病毒感染的風險。

3.預防效果好:mRNA新冠疫苗既可誘導人體產生體液免疫,又可引發人體產生細胞免疫,它具有雙重免疫作用,同時免疫還具有長久持續性。

4. 毒副作用小:在傳統疫苗研發過程中,經常需要添加佐劑來增加疫苗的效果,這樣也增加了疫苗的毒副作用。而mRNA新冠疫苗不需要佐劑,大大地減小了對人體的傷害。

各類疫苗對比圖 來源:中泰證券

新冠疫情將核酸藥物mRNA疫苗推上風口浪尖,資本助力國內相關企業快速跟進。該領域因此成為近兩年增長最快的生物醫藥細分領域。

mRNA疫苗在疫情中出色的表現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關注,同時也帶動了整體細分領域的融資增長。2021年,我國核酸藥物領域投融資事件達29起,較2020年增加17起,投融資金額達129.12億元,較2020年增加82.56億元。

2021-2022年初,我國共有22家核酸藥物企業完成融資,mRNA領域的頭部企業,如斯微生物、艾博生物等都先後完成了新一輪融資。特別是艾博生物超7億美元的C輪融資更是刷新了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的融資記錄。

2021年,傳信生物、星銳醫藥、舶望製藥、環碼生物、圓因生物、艾碼生物等6家新企業成立並成功獲得首輪融資。2022年mRNA賽道可能還會是資本關注的重點賽道之一。

來源:網絡

上個月,又有多個國產mRNA疫苗紛紛傳出新消息。4月3日,石藥集團稱其開發的mRNA新冠疫苗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開展臨床研究。4月4日,康希諾生物稱其開發的mRNA新冠疫苗已獲臨床試驗批件。目前,踏進mRNA新冠疫苗領域的企業已超過10家。

奇偶派制表

將中國mRNA新冠疫苗研發企業進行排名,第一梯隊為在去年初就已獲得臨床批件的公司里,已經處於關鍵性II/ III期臨床試驗的只有艾美疫苗和艾博生物。位列第二梯隊的,是新近獲得臨床批件的石藥集團、康希諾、斯微生物等。第三梯隊的威斯津生物、瑞吉科生物等,仍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也都在奮力追趕。


2

國內mRNA疫苗企業何去何從

其實,就算國內企業mRNA新冠疫苗研發成功,臨床三期獲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等着他們去解決,那就是如何避免專利糾紛。

時至今日,mRNA療法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還有兩大卡脖子問題——序列設計、遞送系統,歐美國家在這兩個方向都構建了超高的專利壁壘。

mRNA序列設計的難點在於找到一個最適合成藥的序列。序列結構決定疫苗的質量,包括抗原蛋白結構、免疫原性及穩定性。遞送系統的難點是如何去找到最合適的可結合的材料。而在這些技術環節中,處處都埋伏着歐美企業所設置的專利壁壘。

優秀的序列設計,可以更高效地表達抗原蛋白,最終提高mRNA疫苗激活特異免疫的精確性和活性。但這樣優秀的序列,要想設計出來並不容易。這個過程就好比寫文章,文字大家都認識,但每個人寫出來的質量卻是參差不齊。

mRNA序列渲染圖 來源:網絡

僅僅在mRNA序列一前一後的5』端加帽和3』端polyA尾,中國與歐美就有很大差距。而且這兩部分,也是同樣重要,可以決定mRNA分子表達的效率。

有數據顯示,僅以5』端的加帽為例,截至2021年4月,全球mRNA疫苗5』端帽結構技術專利中,美國申請的專利有128件,占比74.9%;中國僅有9件,占比為5.1%。

遞送系統是指如何把mRNA單鏈包裹起來不被降解,並成功與細胞膜融合進入細胞的技術。如果整個mRNA疫苗研發技術看成100分的話,遞送系統的重要性可以占70分以上。

目前,在遞送系統上,主流方法是採用LNP技術(脂質納米技術遞送)。這項技術主要被加拿大Arbutus公司掌控,並就此申請了多項針對性的保護專利,其他公司想繞過,難度不小。

脂質納米粒結構圖 來源:Precision官網

mRNA技術三巨頭中的BioNTech和Curevac都選擇使用Arbutus的專利,而Moderna選擇自主研發。只不過,Moderna敗訴與Arbutus的LNP糾紛,已是業內皆知。從結果來看,發展如此多年的Moderna都避不開專利糾紛,國內新興企業的情況亦是未知。

目前,諸如艾博生物、康希諾生物、石藥集團也都是想突破國外的專利,採用改進的LNP。理論上可行,但真正能投入使用,可能還需要很多時間。

其實,即便是主流方法LNP,在過敏反應、易氧化降解、製備重現率差等問題都仍有待解決。那麼對於新的突破性技術改造,更是一個未知的探索,並沒有固定路徑可以遵循,可能不是用錢就能砸出來的。

針對於mRNA新冠疫苗,我國的mRNA企業真的趕上風口了嗎?

通過上述融資信息可以發現,中國絕大部分mRNA企業成立時間都是在2019到2020年,到現在也不過兩三年時間。而國外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在研究mRNA技術。國外新冠疫苗都在考慮升級問題,而我國卻遲遲未能推出產品。

現如今,在國外有輝瑞和Moderna霸占着mRNA新冠疫苗新冠市場,就連強生、阿斯利康等傳統醫藥巨頭都很難搶到市場份額;在國內有科興生物、國藥、康希諾等企業,而且它們的新冠疫苗價格較mRNA新冠疫苗也要便宜好幾倍;除此之外,復星醫藥的mRNA新冠疫苗也在獲批的路上。

面對多重障礙,國產mRNA新冠疫苗企業要想短時間突圍成功,概率微乎其微。


3

新冠疫苗只是mRNA的第一春

過去兩年,Moderna和輝瑞mRNA新冠疫苗的成功,完全契合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經典名言。對我國相關企業來說,這個道理也同樣受用。新冠這波行情沒有趕上,但還有其他機會。

mRNA技術除了應用於新冠預防以外,也可以為開發藥物提供新方法,比如應用到其他傳染病、癌症等更為廣泛的領域。在這些領域,中國相關mRNA企業有更充裕的時間去追趕甚至超過國外頭部企業,他們的研發管線給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以下是mRNA領域的三巨頭Moderna、BioNTech和CureVac的研發方向及成果,對我國相關企業有相當重要的借鑑作用。

Moderna是一家美國企業,創立於2010年,是mRNA藥物開發的先行者。該公司mRNA藥物研發涵蓋傳染病、腫瘤、心血管疾病和罕見遺傳疾病等領域。

目前,在研的23個項目中有12 個已進入臨床研究。其中,關於潛伏病毒的候選疫苗,包括針對巨細胞病毒 (CMV)、愛潑斯坦-巴爾病毒 (EB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HSV 和 VZV 的疫苗等都有不錯的市場前景。

BioNTech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是歐洲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生物技術公司之一。關於mRNA藥物/疫苗的研發管線共有19個,研究方向涵蓋腫瘤、傳染病和罕見疾病等治療領域。

CureVac成立於2000年,總部位於德國圖賓根, 2011年開始首個基於mRNA技術的疫苗開發工作。目前,CureVac已有14個候選藥物,其中9款候選藥物已經進入了臨床階段,專注於開發針對腫瘤、罕見病和傳染性疾病的mRNA 療法。

三家mRNA公司部分研發管線進度

除了上述三家新起之秀,老牌醫藥巨頭也在布局新的mRNA管線。

輝瑞與Codex合作,以獲取該生物技術公司的新型酶促 DNA 合成技術,用於開發新的 mRNA 疫苗和治療劑。與BioNTech合作,開發一種預防帶狀皰疹病毒(HZV)的mRNA疫苗。除此之外,還開發了一種以生殖細胞系靶向的mRNA疫苗,用於治療HIV病毒。

賽諾菲的研究重點是在常規接種計劃中實施的疫苗RSV、痤瘡疫苗或潛在的衣原體。並致力於改善 mRNA 疫苗的一些缺陷,比如存儲和耐受性。

葛蘭素史克與CureVac合作開發 mRNA COVID-19疫苗,並將早期狂犬病預防疫苗的研發列入管道計劃中。

阿斯利康目前正試驗一款以mRNA為基礎的心臟衰竭療法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

奇偶派制表

綜上可以看出,很多管線目前的研發階段還是在臨床前,也有很多是做基礎性研究,中國企業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去實現彎道超車。目前,中國有部分企業已在積極布局,例如,艾博生物與沃森生物還將合作開發帶狀皰疹mRNA疫苗,斯微生物的mRNA個性化腫瘤疫苗則在今年2月中旬進入海外臨床階段。


4

寫在最後

大家一定聽過猶太人開加油站的故事,如果發現一家公司在這個地方開加油站賺錢,後面公司也爭先恐後地去那裡開加油站,這樣只會導致惡性競爭,兩敗俱傷。不妨換一種思路,去那裡開酒店、開商場或者做其他生意,形成群居規模效應,相互幫襯,一起把市場做大。

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在nature上發布的數據,預計到2035年,mRNA市場規模會攀升到230億美元,新冠疫苗的比例下降到22%,治療性疫苗比例會達到32%,其他感染性疾病mRNA疫苗比例占到30%,治療性mRNA藥物比例約為16%。

在這個千億規模的市場中,既可以做治療性藥物,也可以做腫瘤疫苗,還可以做基礎性研究,彼此形成差異化競爭,並非只有做新冠疫苗才是唯一出路。現階段,國內醫藥公司在mRNA技術上更應該做的是彌補技術差距。否則,就算mRNA的下一個風口來了,國內企業也很難把握得住。

參考資料:

1,《為什麼國產mRNA疫苗的研發如此艱難?》來源:簡書;

2,《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mRNA疫苗究竟是何方神聖》來源:健康界;

3,《10款國產新冠mRNA疫苗,進展如何?》來源:社區消息早知道;

4,《尷尬的中國mRNA疫苗,還有好日子嗎?》來源:億歐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