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依託於新主流電影的不斷發展創新,國慶檔期近年來已經成為這一類影片集中接受市場檢驗的重要時段。今年國慶檔,在院線電影《萬里歸途》憑藉強大的口碑效應實現票房「逆跌」並最終奪冠的同時,10月2日上線的《特級英雄黃繼光》也迅速成為了愛奇藝等網絡平台熱播度最高的影片。
兩部影片從類型題材、故事發生的年代到製作規模其實有着巨大的差異,相較於同檔期其他電影,它們能贏得觀眾認可的共性在於,通過對主人公人情、人性的描寫,塑造了更貼近普通人的英雄形象,讓故事有了更真實的質感和動人的力量。

在《萬里歸途》中,張譯飾演的外交官宗大偉面對危險和困難,也會和普通人一樣害怕、緊張、猶豫,主人公手無寸鐵,卻要從戰亂之地帶領100多個同胞回到祖國,這種反差構成了支撐影片強大的戲劇張力。
黃繼光的故事要講好挑戰更大一些,作為著名的戰鬥英雄,他的英雄事跡和戰鬥的經歷早已家喻戶曉。影片要吸引觀眾,敘事重心並不是黃繼光做出了捨身堵機槍的英雄壯舉,而是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村孩子,如何成長為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
而要講好人物/角色的變化成長,就必須要回到他生活的歷史時空,成長的地域風俗等具體的文化細節之中,這些細節構成的環境和經歷塑造了人物的內在心理,而心理又導致了外在的行為動作。

《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敘事可以分為現實時空和回憶時空兩個部分。現實中的故事在時間軸上順序展開,表現了1952年10月13日到20日,也就是黃繼光犧牲前一周的戰鬥生活經歷。當中通過倒敘的形式,穿插進了他在老家參軍入伍以及在東北接受新兵訓練等內容,構成了回憶時空的部分。
對細節真實性的「計較」,讓影片現實時空中的戰鬥戲尤為精彩。為追求戰鬥環境和戰鬥過程的真實,創作團隊在前期勘景時,去過東北、山東等地,「最後發現河南一山區的形狀、高度都比較合適」,選好拍攝地點後,演員們持槍一遍遍去體驗戰鬥的過程。
影片帶來了幾乎前所未見的戰爭場景,隱蔽在坑道內的戰士,也會因為美軍重炮連續轟擊的震動口鼻流血,身受重傷;以可靠性著稱的蘇制波波沙衝鋒鎗,在嚴酷的戰場環境中,也會發生故障;志願軍進攻敵人陣地時,輕重機槍以超越射擊的形式壓制敵人火力……有評論認為,在抗美援朝戰爭我軍以步兵為主要兵種的背景下,影片的步兵作戰場景,有着目前國內戰爭片罕見的真實度。

真實不只是再現了戰鬥的慘烈和殘酷,也讓觀眾有了更豐富讀解的可能。防炮避炮帶來的傷亡,是雙方武器裝備差距的直觀表現;陣地上遺留的槍械幾乎沒有剩下子彈,暗示着戰士們在受傷或犧牲前一直戰鬥到最後的時刻;警戒進入潛伏陣地的場面,標誌着志願軍的高超的技戰術水平;手榴彈柄上刻着「祖國相信你」,更彰顯着舉國上下的士氣和民心。與以往常見的戰爭片不同,這部影片中沒有激昂的口號和宣講,就在戰火硝煙的縫隙里,透露出這場戰爭和時代的訊息。
更深一層的真實在於部隊生活的表現。黃繼光在犧牲前是營部的通信員,因為不能直接參加戰鬥立功而心有不甘,首長教育他部隊是一個整體,需要每個崗位的人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影片並沒有刻意拔高黃繼光的功能作用,在大部分時間裡,他只是普通一兵,並沒有成為推動敘事或左右戰鬥結果的重要力量。但恰恰因為他的普通,他在戰鬥中經歷的成長和最後的犧牲,展現了整個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風采。

在整體寫實的美學風格中,有一處蒙太奇段落頗具深意。教導員犧牲前把家信託付給黃繼光,隨即我們聽到了家信的念白,很快,越來越多、不同口音的志願軍家信匯合起來,形成了振聾發聵的黃鐘大呂。
這是保家衛國的寫意性表達,也是對每一個志願軍烈士的致敬。如同《八佰》中綁着手榴彈的戰士自報姓名籍貫,然後拉燃引信撲向敵陣的段落,姓名讓他們不再只是抽象的傷亡數字,而是成為活生生的個體。黃繼光只是這個英雄群體中的一員,這一點在片尾的字幕中通過志願軍第15軍的戰史被再次強調,和黃繼光同樣英勇的烈士,在這支軍隊裡普遍存在。
而在回憶的時空段落中,入伍的動機和在部隊的成長為黃繼光最後的壯舉進行了鋪墊。這是英雄敘事的一種常規策略,比如《董存瑞》,但和單純表現為了信仰或主義而犧牲的影片不同,黃繼光的成長來自部隊的培養、來自戰友的幫助,更來自與母親的深厚感情。
聽聞兒子參軍的消息,母親短暫沉默之後含着淚說了兩句「參軍光榮」,她如何忍心讓孩子奔赴槍林彈雨的戰場,但也用同樣的方式在理解着這場戰爭的意義。黃繼光在重傷彌留之際經歷了與母親的重逢,那句「兒啊,疼不疼」的問候讓人潸然淚下。一個人應該是最內在的情感需求得到撫慰和滿足之後,才能坦然面對生死,正如《萬里歸途》中宗大偉在得知自己已成為父親之後,才有勇氣在「俄羅斯輪盤賭」的環節對自己開出「必死」的一槍,這一槍,讓他外交官的職業身份和英雄的道德身份得以縫合。黃繼光撲向了噴吐火舌的槍口,他是無畏的戰士、是帶來勝利的英雄、也是深愛着母親的兒子。

應該說這是「英雄敘事」的一種探索創新,在黃繼光已經犧牲70年後的今天,以人類皆可共鳴的母子之情為切入口,是對英雄人性化書寫的需要,更是讓革命歷史英雄被當下觀眾理解和接受的敘事策略。
在市場暫時「偏冷」的背景下,《特級英雄黃繼光》和《萬里歸途》的成功尤其有着被探討的價值,如果說前者在「家與國」的敘事中重述着今天從何而來的話題,後者作為經典紅色敘事以當代電影為介質的賡續,正表達着富強興盛的時代里國家認同已經成為最廣泛的價值觀。真實的質感才會產生動人的力量,應該是這個國慶檔給新主流電影創作的又一次啟示。
-END-
欄目編輯|丁小雨
責任編輯|李子
圖片|中國電影資料館、網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