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 者丨李願

編 輯丨曾芳

圖 源丨視覺中國

「感謝每一位**理財投資者的信任,2022年**理財一定會繼續做好投資服務,做大家信賴的金融機構。」3月14日,一位股份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經理在客戶群再次發布了一則安撫客戶的消息。

3月14日,A股三大指數再次下跌。

與股票走勢相同的是,今年以來,在國內外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共振等因素影響下,一直以穩健著稱的銀行理財產品也未能倖免。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4日,全市場共計28811隻銀行理財產品,累計淨值低於1的有1606隻,累計淨值等於1的有2304隻,累計淨值大於1的有26507隻。

「作為潔淨起步的淨值型理財產品,投資者在購買時就知道投資的是三星級產品或權益類產品,就應該有破淨的心理準備。在這種時期,一方面理財公司要提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投資者也要準確認識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合適自己的投資產品,不斷加強對淨值化的認識和理解。」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日前在《國民財富大講堂》上表示。



為何破淨增多?

據銀行業理財登記中心發布的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為3.97%、最低為2.29%,收益率波動相對平穩,全年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

報告同時顯示,2021年9月份,受市場影響,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走低,但該月產品淨值最大回撤基本控制在1%以內,淨值波動相對穩定。平均來看,在月內發生破淨情況的理財產品數量占比的均值僅約1.2%,即使淨值出現短期波動,產品收益率基本能夠較快回歸均值水平,理財產品收益相對穩健。

不過,從截至3月14日的情況來看,銀行理財市場破淨的理財產品占比已達到5.57%。從這些破淨的理財產品發行機構來看,除了傳統銀行外,還包括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股份行理財子公司,也有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和外資理財子公司。

「近期部分理財產品淨值出現了一定回撤,主要還是受到了國內外股票和債券市場共振調整的影響。2022年開年以來,國內外權益市場波動加大,尤其是進入3月份以來,股票市場短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債券市場收益率也在低位震盪後上行了接近20bp,債券資產估值相應出現回調。」3月14日,工銀理財發布文章解釋,此輪調整的主要原因還是國際環境和突發事件帶來的外生衝擊,具體包括全球流動性趨於緊張、世界經濟前景仍不明朗等。

中郵理財日前發布的《行穩方能致遠 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也解釋稱,近期部分理財產品出現淨值下跌,主要還是受到了國內外經濟變化的影響。債券市場方面,外部環境包括地緣政治衝突刺激市場避險情緒,推升避險資產和大宗商品持續上漲等;內部環境包括宏觀經濟、貨幣政策、房地產政策調整等。

事實上,除了上述因素外,資管新規正式實施的影響也不可忽視。資管新規實施後,信息披露更加透明、估值方法發生變化等原因,使得客戶對理財產品淨值的變化感知更加明顯。

「其實波動一直存在,只是淨值化轉型前你看不到而已,以前理財產品採用攤余成本法計價時,市場漲跌並不會在理財產品體現,現在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採用市值法估值,產品市值隨着它所投資資產的市值變動而變動。儘管變得透明以後,理財產品淨值的波動讓大家感覺理財產品似乎不那麼穩定了,但是它的投資風險並沒有被抬高。」一位股份行理財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中銀理財還表示,風險等級越高的理財產品,配置權益類、衍生品類資產的比例就越高,淨值波動往往更大,但獲取超額收益的可能性也因此得到提升。



應該怎麼辦?

截至目前,已經開業的理財子公司已經有25家;截至2021年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到了8130萬個。面對破淨增多的銀行理財產品,應該怎麼辦?

機構方面,工銀理財表示,在市場風險釋放過程中,該公司的投資團隊也在及時調整策略。首先,通過調整債券組合久期、控制利率風險、提高票息收入等方式穩定固收投資,充分發揮高票息資產的「穩定器」作用;其次,加強市場分析研判,堅持多元均衡配置策略,通過多資產、多策略降低單一資產和策略的波動風險;最後,根據市場形勢靈活調整股票倉位,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力爭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做好平衡,提高風險收益性價比。

華夏理財多策略投資部與權益投資部日前也透露,為了應對目前市場的波動,該公司對產品中的權益資產比例、配置方向進行了嚴格管控,提高絕對收益策略的配置比例,降低產品整體風險暴露,而部分業績承壓的產品會根據淨值狀況、到期時間進行逐一安排,盡心竭力向收益目標努力。

作為理財產品投資者,中銀理財提醒,當產品淨值出現波動時,大家最好先了解波動產生的原因,是市場波動、產品扣費、投資分紅還是投資失誤?短期賬面的浮虧並非意味着產品最終會呈現負收益,應理性看待產品的短期淨值波動,聚焦長期視角。

「堅持長期主義是應對不確定性的最好方法,短期浮虧不代表最終的投資結果,不必過於恐慌。」工銀理財表示,可以採取以應對措施:首先,理性看待風險事件帶來的短期波動,給自己也給專業機構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其次,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風格相匹配的理財產品類型;最後,優選並長期持有值得信賴的理財產品,熨平市場的短期波動風險。

中郵理財也提示,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前要認真完成風險測評並且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明確產品類別、辨析風險,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切勿盲目跟風。

潘東表示,購買銀行理財,投資人要去選擇合適的產品匹配自己的風險偏好,有兩個平衡要做好:一是平衡好理財投資與消費、儲蓄,不要把消費和儲蓄的錢做投資,這是最大的原則,如果你這麼做了,就會很焦慮;二是平衡好風險承擔能力和收益預期,如果風險承擔能力差,就不要去想翻倍,如果要想翻倍,那就要承擔虧掉本金的風險。


本期編輯 劉巷 實習生 詹惠楠


百萬讀者都在看


吉林省一天新增2000多,什麼原因?專家詳解!杭州順豐49名員工確診

剛剛,樓市重磅!熱點大城突然取消「認房又認貸」,鼓勵投親養老!啥信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