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經的中國「抗癌第一股」,如今光環不再。

4月7日,貝達藥業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全年營收22.46億元,同比增長20.08%,和以往增速持平。引人注意的是,2021年,貝達藥業實現歸母淨利潤3.83億元,同比下降36.83%。

同一天,貝達藥業宣布,擬使用不超10億元閒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作為中國第一批創新藥企的代表,貝達藥業曾創造了中國製藥界大量的「第一」,這些都被記錄在2021年年報中,並標粗。

過往的高光時刻,難掩現在的頹勢。

一類新藥鹽酸埃克替尼曾經承載了中國創新藥的榮耀。2011年,這款肺癌特效藥上市之後,貝達十年內幾無建樹,直到2020年11月才有了第二款創新藥ALK抑制劑恩沙替尼。這期間,業內各種創新藥物不斷湧現,貝達錯失了市場先機。

曾經「抗癌第一股」的今天,最好別成為其他中國創新藥企的明天。

前浪已老,後浪沒來

在聚光燈下走了多少年,貝達就被詬病了多久「獨木難支」。

2023年開始,埃克替尼的多項專利將陸續到期,可能受到仿製藥的猛烈衝擊。但貝達藥業顯然還沒找好下一個「埃克替尼」。

貝達藥業試圖自救。一方面,貝達一直在挖掘埃克替尼的新適應症,拓展臨床應用範圍,覆蓋更多患者人群;另一方面,貝達也開拓了大量管線,近年也有新藥上市。

2020年底和2021年底,貝達藥業相繼推出恩沙替尼、貝伐珠單抗兩款新藥。

但是目前來看,兩款藥物的銷量尚不能為公司業績提供強力支撐。貝伐珠單抗是生物類似藥,截至去年12月初,國內已有9個獲批品種,貝達的正是第9家。

恩沙替尼呢?從年報來看,2021年,埃克替尼、恩沙替尼銷售額共計22.06億元,恩沙替尼的銷售額並未單獨披露。不過,在三季報中,貝達藥業曾透露恩沙替尼去年前9個月的銷售額為1.2億元。

顯然,埃克替尼還是占了大頭,「繼承者」仍未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貝達還出現了研發人員流失的現象。2021年3月,貝達藥業資深副總裁兼首席醫學官毛力離職。貝達藥業表示:毛力的離開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

在2021年年報中,貝達藥業也承認:目前醫藥行業人才爭奪戰不斷加劇,如果發生核心技術或業務人員流失,可能造成項目信息、商業秘密泄漏,影響項目進度和市場銷售。

近年來,貝達藥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列明曾表態:人才的進和出都是正常的,「流水方能不腐」。

問題是,水如果不流入了呢?毛力走後,貝達首席醫學官的崗位空懸至今,已長達一年。

埃克替尼上市這十年來,貝達藥業的核心高管陸續出走。曾經的貝達三劍客,如今只剩丁列明,貝達還數度和曾一起打江山的張曉東對簿公堂。

如今,埃克替尼「前浪」已老,「後浪」遲遲不見蹤影,這是貝達藥業面臨的最大危機。

照見創新藥行業的未來?

年度淨利潤同比下降36.83%,這很難不引起注意。

2020年,貝達藥業出售了浙江貝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獲得了2.9億元的投資收益。在這之前的2019年,貝達藥業淨利潤為2.26億元。除去2019年的非經常性損益,貝達藥業近幾年的收入和利潤增長相對是平穩的。

但貝達藥業的賬面現金使用,這兩年來一直受到行業詬病。

近幾年,貝達藥業除了通過埋頭研發、外部引進等方式搞新藥,也在嘗試其他業務。貝達耗費大量資金,開發了「海創園」生物醫藥孵化基地。和一些創新藥企一樣,貝達也希望孵化其他創新項目,來實現投資增值。

但是,長年用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也被市場認為是研發乏力的表現。結合其單薄的產品線,問題顯得更為突出。

做新藥,從來就不簡單。在中國創新藥領域,貝達藥業曾站在聚光燈的正中央。

如今十年過去,貝達已不再是昔日一窮二白打江山、拼命硬幹啃骨頭的藥壇新秀。中國創新藥市場也不再只是跨國藥企的演武場。

已經是新時代了:後起之秀層出不窮,行業格局日新月異。

貝達已然嗅到危機,在年報中寫道:生物醫藥行業競爭激烈,且變化迅速,同業公司已商業化或正在開發與公司產品相同適應症的藥物。埃克替尼和恩沙替尼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其他EGFR-TKI和ALK抑制劑的競爭,貝伐珠單抗也面臨市場激烈的競爭壓力。

時移物換,me too時代漸漸遠去。貝達藥業的路,不宜成為行業的路。

文章丨易天 排版丨凱凱 圖源丨視覺中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