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掃碼訂閱《中國信息安全》雜誌


權威刊物 重要平台 關鍵渠道

郵發代號 2-786

文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董一凡
4月28日,美國發布所謂《互聯網未來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並糾集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歐盟等在內的60個「合作夥伴」參加。美國在其中稱,要「促進互聯網的開放、自由、全球、可互操作、可靠和安全」等「優先事項」,強調了互聯網的「可負擔性、網絡中立性、不限制言論自由」等提法。然而,美國炮製的所謂《宣言》完全是將其製造全球政治對立、挑動陣營對抗、掀起意識形態衝突等地緣政治做法搬到了網絡空間,將進一步加劇世界互聯網空間的碎片化、陣營化,損害國家間的互信。
美國的這份《宣言》源自於2021年9月拜登政府炮製的所謂「未來互聯網聯盟」的計劃,該計劃試圖制定所謂的「未來互聯網規則」,將美式標準強加到整個世界,搞「小圈子」來逼迫和約束世界上其他國家按照美國單方面推行的互聯網規則行事。這種做法與拜登政府上台以來,挑動叫囂「民主與威權」衝突,煽動意識形態對立並炮製各種以美國為核心的所謂聯盟和機制,將全球科技、經濟、安全議題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將其他國家綁上美國反華戰車的做法如出一轍。在這份所謂的《宣言》中,美國繼續炒着「人權」「民主」「虛假信息」「干涉內政」等冷飯,以期在國際網絡空間話語中繼續抹黑、打壓、污名化其視作戰略對手的其他國家,甚至為下一步實施相關制裁、發動網絡空間進攻行動製造藉口,是其為維護自身不合理網絡空間霸權損害全世界利益的又一例證。
從《宣言》公布的摘要來看,其目的就是分裂互聯網,挑動網絡空間對抗。《宣言》通篇強調所謂「核心民主原則、基本自由和人權」等,實際上將聯通世界、促進溝通交流的橋樑劃分為三六九等,並且這一標準的定義權和解釋權被西方國家單方面把持,實際上是進一步製造了網絡空間的碎片化,是封路拆橋的倒行逆施之舉。這也讓《宣言》中提及的「促進信息自由流動的全球互聯網」「推進包容和負擔得起的連通性」「保護和加強多利益相關方」等提法變得無比虛偽與可笑。
所謂的《宣言》中反覆出現網絡安全、信息隱私、經濟機會公平競爭等提法,但美國多年來在網絡空間的所作所為卻在不斷踐踏着這些冠冕堂皇的說辭。在隱私方面,「稜鏡門」以來,美國監聽、監控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個人、企業、政府機構等已經路人皆知,大量隱私數據面臨着惡意採集、非法濫用、跨境流出的嚴重威脅。
在網絡安全領域,美國不斷指責他國是網絡安全的威脅,但其自身卻持續開發危險的網絡攻擊武器,不斷推動所謂「前置防禦」「持續交手」乃至「前沿狩獵」,對各種網絡滲透與攻擊行動的需求強度不斷上升。這本質上反映了美國以攻擊、破壞他國網絡安全來維護自身網絡安全的荒唐邏輯和霸權行徑。360公司也多次發布報告,披露美國多年來持續不斷對他國發動網絡攻擊和竊密行動的證據。
在市場開放方面,美國不斷揮舞關稅大棒和通過外交施壓來打壓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其他國家關於數字市場信息保護和市場規範的法律法規,而且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濫用國家安全理由,打壓脅迫別國企業。
在政治干涉方面,美國長期以來將散播虛假信息、製造網絡輿情作為向他國輸出動亂,煽動政治更迭和顏色革命的重要手段。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曾公然宣稱,美國完全可以利用互聯網把西方價值觀傳遞到「長城之內」。
與此同時,這份所謂的《宣言》也在網絡空間試圖以西方國家單方面構建的規則標準解構各國在網絡空間所應當享有的國家主權。當前國際體系仍然以主權國家為基礎,而主權原則也是《聯合國憲章》所確立的國際關係基本宗旨與原則。網絡空間的國界線肉眼雖難以分辨,但「維護主權與安全」「本國網絡空間不容他國侵犯和干涉」已經成為各國網絡安全合作的基本共識。美國等西方國家一方面口口聲聲大談「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一方面又大張旗鼓地將「家法」「幫規」強加於人。這些雙標做法只會使國際社會進一步認識到其虛偽和霸凌的本質。
隨着所謂《宣言》的公布,國際社會諸多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美國單方面推行網絡空間規則是加劇互聯網分裂、網絡空間政治集團化、意識形態化、對抗加劇化的危險行徑,也將給國際網絡空間安全治理帶來更多混亂與不確定性。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的未來也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加強對話合作,共同致力於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回歸國際社會共商、共建、共享的包容性進程,回歸聯合國等多邊平台,共同探討制定反映各方意願,尊重各方利益的互聯網和數字治理國際規則,共同建立真正的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和數字空間。

(來源:中國網)

掃碼關注我們

更多信息安全資訊

請關注「中國信息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