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後光伏企業2021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業績基本已經披露完成。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針對光伏全產業鏈重點企業進行分析,並結合當前產業鏈價格走勢情況,分析不同細分賽道盈利或虧損的原因,並對今年情況進行預判。
本文看點:
1、硅料緊俏價格飆升,成為產業鏈最大贏家
2、硅片面臨產能過剩,但短期盈利仍有優勢
3、電池組件表現慘澹,盈利修復期或將延長
4、設備耗材成隱形贏家,輔材盈利因原材料漲價被壓縮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認為,從光伏全產業鏈看,去年最受益的當屬硅料環節,主產業鏈中硅片次之,但是依照目前硅料價格的上漲趨勢,今年硅料或將繼續成為最大贏家。而去年主產業鏈的電池、組件環節均受高價硅料影響,利潤微薄;輔材產業鏈中整體毛利幾乎均被壓縮。此外,像光伏設備、耗材等受硅料影響較弱的環節盈利狀況較好,主要直接受益光伏需求爆發以及N型電池擴產,訂單量飽滿,得以維持較高盈利水平。短期看上游依舊是最大贏家,但按照產能擴張趨勢預測,今年過後利潤格局有望改善。
01硅料緊俏價格飆升,成為產業鏈最大贏家
硅料價格2021年最高漲幅超200%,年底有小幅回落,市場也一致認為硅料降價潮要迅速來臨,但進入2022年後硅料卻繼續漲價,目前價格在25萬元/噸左右,上漲趨勢有增無減。整體看,市場對硅料降價速度過於樂觀,目前硅料仍在高位徘徊,降價苗頭沒有顯現,這使得今年上半年硅料企業繼續維持贏家地位,獲得了產業鏈過半利潤。截止到5月12日,硅料價格已經連續上漲16周,目前單晶復投料均價26.11萬元/噸;單晶緻密料均價25.87萬元/噸;單晶菜花料25.6萬元/噸。上漲邏輯是供應增量不及需求增量,協鑫、通威、新特、亞洲硅業等企業的擴產均不同程度受到疫情運輸不暢的影響。預計6月硅料供應量環比增加7%左右,但相對需求的供應量仍不足,短期不會降價,硅料企業仍獲利頗豐。
(見智研究製圖)
(見智研究製圖)
通威股份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634.91億元,同比增長43.64%;歸母淨利潤82.08億,同比增長127.5%,大超預期。分業務看,2021年硅料業務毛利率66.69%,同比增長31.99%。而進入2022年後,硅料價格持續攀升背景下,公司一季度業績遙遙領先業內其他光伏環節,2022年一季度實現淨利潤51.94億元,同比增長513.01%,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544.95%,毛利率34.11%,同比增長64.46%。
而另一家硅料龍頭大全能源2021年營收108.32億元,同比增長132%,歸母淨利潤57.24億元,同比增長449%,扣非淨利潤57.07億元,同比增長448%,毛利率65.65%,同比增長95%。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收81.29億元,同比增長389.28%,環比增長221.66%;歸母淨利潤43.12億元,同比增長640.85%,環比增長244.77%;扣非淨利潤43.03億元,同比增長642.09%,環比增長246.59%,毛利率64.03%,同比增長37.9%。
見智研究認為,2021年復盤硅料龍頭通威和大全的業績,硅料環節無疑是最大的贏家,毛利率基本超65%,遠超其他光伏環節。而年後硅料價格沒有下降趨勢,目前徘徊在26萬元/噸高位,且今年大概率硅料價格難以下降到此前市場預期的20萬元/噸以下,從2022一季報看,兩家硅料企業盈利強勁,預計今年產業鏈受益最大的環節仍會是硅料。
02硅片面臨產能過剩,但短期盈利仍有優勢
硅片由於處於產業鏈中上游,自2021年硅料漲價開始便跟隨硅料持續漲價,在光伏全產業鏈中屬於高景氣環節。由於其利潤豐厚,近兩年吸引眾多新進入者,包括上機數控、京運通等。硅片行業一直保持隆基和中環雙寡頭的局面,原有玩家擴產疊加大量新進入者進入後,競爭更為激烈,集中度有所下滑。
目前看硅片行業存在產能過剩風險,優異的競爭格局逐漸在弱化,但從全產業鏈看,硅片短期仍算作除硅料外盈利較為豐厚的環節。
進入2022年後硅片繼續跟漲硅料,隆基與中環也不斷官宣上調硅片價格,4月底,隆基各規格硅片統一厚度為160μm;此後硅片整體市場報價厚度從165μm下降至160μm。小尺寸G1與M6硅片市場逐漸萎縮,產線轉向生產M10以上的大硅片,由於國內以及海外歐洲需求旺盛,硅片價格仍延續小幅上漲。
五一節前最後一周硅片漲幅較大,M6硅片上漲1.8%;M10和G12漲幅在0.8%左右。節後基本平穩,五一節後M10硅片價格在6.76-6.86元/片之間;G12價格在9.05-9.15元/片之間,漲幅不明顯。
(見智研究製圖)
(見智研究製圖)
復盤硅片重點企業業績情況:
老玩家以TCL中環為例,中環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410.25億元,同比增長115.2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40.2億元,同比增長 269.1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8.59億元,同比增長305.10%。其中新能源光伏業務2021年營收占比93.54%;半導體業務營收占比5.17%。新能源光伏業務板塊2021實現營業收入 384.48 億元,同比增長 121.47%。
分產品看,光伏硅片占營收比重為77.35%,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124.54%;毛利22.73%,同比增長3.44%。2022年一季度實現收入133.68億元,同比增長79.13%,環比增長11.25%;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3.11億元,同比增長142.08%。一季度預計硅片出貨量在15GW,單瓦淨利約0.08元,整體看硅片業務盈利能力仍維持高位。
再看新進入者,以上機數控為例:見智研究在文章「Q1營收大增253%,上機數控能否重現兩年20倍「暴富神話」?丨見智研究」中深入解析過上機數控,在此不再贅述。從盈利看,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09.15億,同比增長262.51%;實現歸母淨利潤17.11億,同比增長222.1%,毛利率19.8%。2022Q1營收57億,同比增長253%;歸母淨利潤6.5億,同比增長106%,扣非淨利潤為5.13億,同比增長67.92%。毛利率12.7%,環比增長50%;淨利率11.4%,環比增長24.13%。業績超預期的背後基本都是硅片的功勞。
見智研究認為,無論是硅料還是硅片,市場對其後市產能過剩的預判是合理的,故長期紅利難以持續。從硅片企業看,去年營收普遍創新高,但毛利其實並沒有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上游硅料成本壓力較大,所以從去年到今年企業的布局動作可以看出,無論是中環還是上機數控,都開始向上游硅料進軍,相信平抑成本是其重要考慮的一個方面。但從目前硅料價格走勢看,預期今年上游硅片硅料仍會相對優於其他環節。
03電池組件表現慘澹,盈利修復期或將延長
電池與組件環節相對於上游較為分散,尤其是電池片環節,去年受到上游下游雙重夾擊,電池企業承受巨大壓力。以龍頭愛旭股份為例,此前在「下調業績預告,愛旭股份為何淨利暴跌117.39%?丨見智研究」一文中我們分析了愛旭淨利暴跌的原因。但整體不難看出,專業做電池的愛旭去年業績虧損嚴重,因為不像一體化組件企業可以轉嫁成本,專業化生產電池的廠商去年日子十分難過,而今年目前看盈利修復仍較為困難。
從去年硅料、硅片漲價開始,電池企業試圖跟漲,但下游組件並不買賬,所以提價十分困難。今年電池片企業仍在一直醞釀跟隨硅片漲價,從年初到現在,基本維持小幅增長。M6電池片相較於M10和G12電池片漲幅不明顯,4月底因為疫情導致的材料運輸問題存在,市場逐步接受電池片漲價,M10和G12大尺寸電池片的需求較旺,價格也比較堅挺。
(見智研究製圖)
見智研究認為,電池片企業無論是否一體化整體利潤都微薄,而大型一體化企業主要是因為通過硅片、電池、組件三個環節的布局使得無論行業利潤如何分配,均能維持穩定盈利,尤其去年一體化企業的利潤基本來自硅片,但是布局電池和組件有利於硅片能夠穩定被消化,今年看,單體電池環節仍難實現較大的盈利修復,但下半年硅料產能逐步釋放,有望改善。
(見智研究製圖)
組件端,我們以隆基為例,隆基2021年增收不增利,2021年公司實現收入809.32億元,同比增長48.27%;歸母淨利90.86億元,同比增長6.24%。其中,2021Q4歸母淨利15.3億元,同比下降30.32%,環比下降40.31%,四季度嚴重拖垮全年業績水平。分產品看,2021年隆基組件業務毛利率17.1%,創近6年來新低。
見智研究認為,電池片和組件環節格局都較上游分散,但組件相較於電池片環節商業模式更好,組件作為商品可以直接對接終端渠道,因此具備渠道優勢也更看重品牌效應。但即使如此,仍承受上游主材和輔材漲價的雙重壓力,畢竟產品提價滯後於原材料價格上漲,且高價組件也要面臨終端是否能接受的問題,而去年四季度就因為產業鏈博弈嚴重,終端部分裝機移至今年。只不過一體化企業相對更能扛住,可以保住盈利能力。此外,P型組件同質化較為嚴重,且不再是未來主流,所以組件企業的電池技術研發能力、渠道優勢、品牌效應,將會成為未來差異化競爭的關鍵因素。
04設備耗材成隱形贏家,輔材盈利因原材料漲價被壓縮
光伏除了主產業鏈外,還包括光伏設備(包括單晶爐,電池設備等等)、各類耗材(銀漿、金剛線、熱場等)以及輔材產業鏈(包括光伏玻璃、膠膜、背板、支架、逆變器等)
耗材環節,相對於輔材而言格局較好,毛利率較高且表現較平穩。其中毛利率最好的是耗材熱場和金剛石線,金博股份作為熱場龍頭,毛利率基本穩定在60%以上,去年下滑至57.28%。美暢股份是金剛石線龍頭,毛利率波動不大,基本在57-58%之間。美暢股份和金博股份去年業績表現較好,整體相對輔材強勢,且受硅料影響較小,主要是因為近兩年光伏需求強勢,龍頭非龍頭都積極擴產,所以耗材需求增加,且由於硅片賽道大量擴產,金剛線需求大量增加,帶動了美暢股份的業績。而作為銀漿龍頭的帝科股份,在去年銀價上漲的背景下,毛利率持續下滑。
輔材環節技術含量並不高,且沒有太多技術革新。從去年業績表現可以看出,逆變器、膠膜、玻璃、背板去年毛利均表現下滑。其中逆變器曾被視為光伏行業最優質的賽道,去年也難逃爆雷的命運,見智研究在「業績炸雷,明星機構定增浮虧超40%,逆變器之王陽光電源跌落神壇?丨見智研究」一文詳細解釋了陽光電源為何業績打臉。
玻璃和膠膜方面,光伏玻璃由於其有周期屬性,而2020年下半年是其漲價巔峰,到2021年隨着玻璃產能大量釋放,玻璃價格迅速下滑,且下半年由於部分原料和燃料成本上升導致四季度業績下滑明顯,毛利率從2020年的46.54%下降至35.5%。而膠膜去年毛利也有所下滑,但四季度盈利扭轉拉升了全年利潤水平。膠膜去年主要受EVA粒子影響,前三季度主要是EVA粒子大幅漲價導致盈利下滑,而四季度EVA粒子價格回落以及公司膠膜價格上漲才得以使盈利回升。
而跟蹤支架龍頭中信博毛利下降也較大。主要是因為去年地面電站建設弱於分布式。且地面電站相對於分布式對硅料價格更為敏感,尤其去年四季度產業鏈價格博弈嚴峻,終端電站不買賬選擇觀望居多,或將項目移至今年。跟蹤支架主要用在地面電站上,所以受硅料高價影響較大。而作為輔材的背板,也同樣難以倖免,中來股份2021年背板毛利率21.06%,下降4個百分點。
最後說下光伏設備,俗稱「賣鏟子」行業。光伏設備大致也可按照硅片設備、電池設備、組件設備三個大賽道分類。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上游制硅片環節設備龍頭是晶盛機電,晶盛機電主要產品是單晶爐,即將硅料融化,再製成硅棒,隨後硅片企業加工切割成硅片;邁為和捷佳偉創主要做電池片設備;奧特維是組件設備龍頭,主要做組件串焊機,即將多個電池片串聯起來加工成組件。
(見智研究製圖)
晶盛機電不僅是光伏設備龍頭、同時也是半導體設備龍頭,在光伏需求和半導體需求雙重利好下,公司訂單大增。2021年晶盛機電晶體生長設備生產量同比增長81.7%至5231台,銷售量同比增長41.69%至2556台,這一板塊為公司帶來營業收入34.75億元,同比增長32.47%;智能化加工設備生產量同比增長515.97%至1774台,銷售量同比增長172.22%至735台,該板塊營業收入11.39億元,同比增長106.61%。
此外電池設備環節,可以看出邁為去年毛利水平更優異,而捷佳偉創毛利同比下滑。但是整體而言,捷佳偉創去年業績並不差,營收與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但捷佳偉創的主要產品是光伏電池片整線生產設備,硅料的上漲也令其毛利承壓,所以毛利整體下滑。但邁為和捷佳偉創同樣是賣電池設備的,兩家不同的是捷佳偉創是PERC時代的光伏電池設備龍頭,而邁為曾經是絲網印刷龍頭,此後捷佳偉創在技術上PERC、TOPCoon、和HJT均涉獵,邁為主要押寶HJT,也是目前HJT最有優勢的企業,具備HJT整線供給能力。邁為作為絲網印刷龍頭,議價能力強,去年絲網印刷業務毛利達到37.74%,同比增長6.18%。最後說下組件龍頭奧特維,奧特維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均保持較好的業績,因為一方面受益光伏景氣,另一方面受益於大尺寸紅利,去年和今年訂單持續飽滿。
整體而言,見智研究認為,硅料價格博弈對光伏產業鏈影響巨大,首先會導致行業內盈利兩極分化,且從我們全產業鏈復盤看,毛利基本都被上游硅料和硅片侵蝕,除此之外就是受硅料影響不大的環節獲利,比如光伏設備賽道,比如部分耗材賽道,這些都是直接受益於需求增加。而其他只要受到硅料價格傳導影響的賽道,毛利基本萎縮,如電池、組件、跟蹤支架等。從目前情況看,今年由於硅料降價不及預期,預計仍難改變盈利兩極分化的局面,但從目前大量企業紛紛湧入硅料和硅片賽道看,這種紅利難以持久,預計今年年底至明年下游組件環節盈利有望回暖。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硅料環節去年豪賺,今年還會如此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