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聚焦「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面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中國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取得新成效。同時,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斷深化生物多樣性國際合作,積極推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漫畫: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影像中國
  中國生態保護成效顯著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物多樣性關係人類福祉。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就生態保護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張。
  日前,一年一度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規模遷徙開啟。隨着中國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可可西里境內藏羚羊種群數量已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不足2萬隻增加到現在約7萬隻。「高原精靈」種群生存狀況持續改善,是人類參與物種保護的成功案例之一,也是美麗中國的縮影。
  今天,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物種數量最多、特有種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中國已初步形成全方位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全國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約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8%。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物種主體穩中有升,麋鹿、普氏野馬等野外種群從消失到恢復重建取得矚目成績。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說:「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成功經驗,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不限成員名額工作組共同主席阿弗爾表示:「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長期規劃並逐步落實,這對於從根本上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至關重要。」
  支持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加強國際合作是應對生物多樣性挑戰的重要舉措。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廣泛協商、凝聚共識,為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中國貢獻。
  中非聯合研究中心是中國和非洲共建的首個大型綜合性科教機構。「中心為探究非洲植物多樣性保護開闢了新途徑。」肯尼亞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傑弗里·姆瓦卡拉說。該中心自2013年5月成立以來,與非洲合作單位開展大型野外科學考察,聯合出版學術著作,為非洲各國培養研究生,培訓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津巴布韋環境與旅遊部常務秘書穆諾達瓦法表示:「中國為我們開展生物多樣性研究和野生生物保護事業提供了堅定支持,助力非洲加強野生生物保護。」
  中國的朱䴉保護工作進行了40多年,從孤羽7隻到千鳥競翔,朱䴉棲息地向歷史分布地不斷擴展。自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多次向日本贈送朱䴉,幫助日本進行朱䴉種群的恢復。日本野生動物保護專家森康二郎表示:「中國樹立了野生動物保護與地區發展共存的典範。保護珍稀野生動物是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希望各國積極借鑑中國經驗,把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與蒙古國、老撾、越南等國合作建立跨境自然保護地和生態廊道;與老撾等國有效保護亞洲象等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與德國、英國、南非等國分別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氣候變化和生物安全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與交流;與日本、韓國建立中日韓三國生物多樣性政策對話機制……
  此外,中國持續加大對全球環境基金捐資力度,成為全球環境基金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捐資國,有力支持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比利時中歐數字協會負責人克勞迪亞·威爾諾迪表示,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一個全球性議題,需要各國通力合作,「當前,全球生態系統正面臨嚴峻挑戰,仍有大量動植物物種遭遇滅絕威脅。我們必須採取多邊行動,共同推動綠色發展」。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表示:「中國通過廣泛開展合作交流,匯聚起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治理的力量。」

2021年9月3日,在雲南省元江縣羊岔街老窩底森林,觀鳥愛好者與攝影師合作調查生物多樣性情況。影像中國

  為綠色發展注入動力
  面對氣候變化等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與合作夥伴一道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一個又一個綠色項目助力當地發展,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考慮到大象和長頸鹿等大型動物的通行,肯尼亞蒙內鐵路沿線所有橋樑式動物通道高度都設置在6.5米以上。蒙內鐵路還在溝渠處設置了100多個涵洞,既方便斑馬等動物飲水,也方便小型野生動物穿過鐵路;為了鋪設電站取水和排水的海底管道,迪拜哈斯彥項目把海床上的珊瑚全部移植到別的海域,並安排人員專門看護,一年對珊瑚做4次體檢,以保障珊瑚的生存狀況;在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在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對水土和植被的保護,在臨時設施拆除後及時進行植被恢復……
考慮到大象和長頸鹿等大型動物的通行,肯尼亞蒙內鐵路沿線所有橋樑式動物通道高度都設置在6.5米以上。圖為2017年2月22日拍攝的蒙內鐵路察沃河特大橋。圖片來源:人民網

西班牙生態領域專家盧卡斯·古鐵雷斯·羅德里格斯表示:「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等平台,不斷加強同其他國家在生態領域的合作,分享自身經驗,為推動世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着眼未來,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呼籲國際社會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這是中方為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促進全球疫後復甦,加強國際發展合作提出的中國方案,得到多個國際組織以及近百個國家的響應和支持。法國經濟學家丹尼爾·哈伯認為,在已有的國際合作基礎上,全球發展倡議中提及的綠色發展將隨着項目的落實而釋放出更加強勁的發展動力,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中國將始終做萬物和諧美麗家園的維護者、建設者和貢獻者,與國際社會攜手並進、共同努力,開啟更加公正合理、各盡所能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願景,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責編:孟祥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