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它跟經濟有關,卻又不止於經濟。
雖說都是擺攤,但是與傳統的流動商販相比,後備廂經濟不管是在經營人群還是服務風格上都有所區別。很多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只是想在閒暇時間做一些小生意,作為一份收入補充。「後備廂模式」移動便捷、運營較輕盈的特點,只要遵守相關的規定,剛好能夠滿足這類群體的需要。這也使得後備廂經濟自帶青年屬性和「潮」的姿態。很多時候,他們不止於追求簡單的物美價廉,而是頗具巧思地為商品賦予更多文化感和體驗感。於是,在經濟收益之外,充滿活力的街區文化和社會互動也自然生發出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讓我想起了一位朋友擺攤賣茶的經歷。當時,她看到當地正在籌劃一個傳播鄉村美學的周末市集,一直想要來一場商業奇遇的內心便蠢蠢欲動。最終,她決定支個茶攤,就賣源自北宋的擂茶。在她的帶動下,全家都行動起來,媽媽請認識的書法家題寫茶幡和擂茶介紹,外公主動幫她去打山泉水,她則負責準備各類原材料。他們的小茶攤終於有模有樣地辦了起來,招待了不少新朋舊友。
在銀行工作的她,工作雖然穩定,卻也少了些波瀾。在她眼裡,擺攤不僅是為了經濟收益,更是在分享美好的生活方式,體會開放交流的感覺。就像她在朋友圈裡寫的:「小時嚮往古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於是借着市集的機會,嘗試將『客廳』擺於鄉野里,聽風,聽鳥鳴,聽遊人嬉戲;擂茶,觀山水,與友人相會。」在這場市集中,有更多人了解了擂茶這種古老的文化,有詩人、網絡主播等形形色色的遊客與他們交流,父母見識了年輕人的新玩法,連年邁的外公外婆都通過這場活動交到了「忘年交」。
朋友的這一經歷,可以成為我們觀察年輕人新型擺攤方式的生動樣本。一是它實現了經濟模式和商品品類的創新升級,提供了更加個性化、時尚化的消費選擇。除了別具一格的擂茶茶水攤,不管是名稱特別的自製特調咖啡,還是用心設計的蛋糕點心,都為顧客提供了同質化商品之外的新選擇。對於有心以此為副業,甚至有創業計劃的年輕人來說,這種試錯成本低、靈活度高的輕量運營方式更加友好。
二是它脫離了簡單純粹的交易邏輯,更具文化附加值,更有消費體驗感。以朋友的茶水攤為例,顧客哪怕什麼都不做,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喝着傳承千年的古老茶水,看着「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這一賞心悅目的手寫詩句,也會有種忘卻時間和煩惱的愜意感。
三是它充滿人情味,為陌生人創造着彼此熟識、交互的友好場域。與「買後即走」的傳統消費方式不同,新型擺攤模式由於創意度高,往往能夠吸引不少顧客流連駐足。很多時候,購買商品的行為本身可以成為一種媒介,人們藉此進行交談,了解創意商品背後的故事,分享彼此對茶文化、咖啡文化的理解,甚至能因此成為朋友。
這就是後備廂經濟的樂趣所在:它跟經濟有關,卻又不止於經濟。
撰文/任冠青
微信編輯/王鐘的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