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安委會印發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排查隱患1420多萬條;各地檢察機關強化與應急管理等職能部門協作配合,促進安全生產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應急管理部推進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有效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今年以來,各部門各地區積極行動、同向發力,抓緊抓實安全生產工作,着力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努力為人民生產生活編織一張堅實的安全防護網。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深刻指出「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確保安全生產應該作為發展的一條紅線」,特別強調「安全生產是民生大事,一絲一毫不能放鬆,要以對人民極端負責的精神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確保人民生命絕對安全」,明確要求「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安全生產要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作出一系列關於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一再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安全生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事故總量、較大事故起數、重特大事故起數實現「三個持續下降」。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必須認識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要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抓好各項安全責任措施落實,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將安全生產要求貫穿到各項工作全過程,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盡心盡責、擔當作為,才能把「安全閥」擰得更緊更牢,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葆有「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安全猶如陽光和空氣,往往受益而不覺,失之則悲慟。應當銘記,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發展每前進一步,安全就要跟進一步。應當清醒,生產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給人民群眾帶來直接的傷害和永遠的心痛,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也減損了經濟發展成果的質量。黨中央一再強調,要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切實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安全生產事故。
多措並舉、狠抓落實,把安全的責任閥門擰得緊而又緊。安全生產是一項全鏈條、全時段的系統工程,仰賴於全社會、全要素、全方位的綜合治理模式。這裡沒有「保險箱」,不能放過任何細節,不能輕視任何隱患。從嚴格落實責任到深入排查風險,從依法依規辦事到有力應急處置,安全生產大於天,必須常抓不懈、凝聚合力,確保安全生產責任「不懸空」「真落地」。當前,「必須高效做好統籌,把安全要求貫穿疫情防控各環節,切實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強化底線思維,讓各項安全責任措施落實落細落到位,方能築牢守好安全生產的堤壩。
電視專題片《生命重於泰山》的一句解說詞令人警醒:「安全生產領域的這些風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這些風險缺乏辨識和認知,甚至麻木。」安全問題無小事,日常做不到「萬無一失」,關鍵時刻便會「一失萬無」。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嚴格落實各項安全責任措施,將安全之網織得更細更密,我們才能持續降低風險隱患,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