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歷了疫情,包括V&A博物館在內的,許多倫敦設計節的常規場地和老玩家都在過去的兩年裡有了升級再造:Vitra占領了著名餐廳Tramshed的中心位置,Mint從南肯辛頓搬到了Duke街,ACE Hotel在疫情期間關張,但又有2019年新開的旅行事務博物館(Travel Things Museum)和剛剛裝修好開門迎客的新藝術Cromwell Place的鼎力加入和幾乎場場爆滿的演講和對談,仍然還是對這場倫敦盛會有所期待。

Brompton今年打出了「Make Yourself At Home」的主題,反思並回應我們稱之為家的空間,其中奠定的個人化和親密感的基調,毫無疑問也是大多數人在過去兩年裡的渴求。正如倫敦設計節總監Ben Evans CBE補充的,倫敦設計節接下來的二十年將仍然把重點放在技術創新、可持續性和幸福福祉的關鍵問題上,以期望能有與過去二十年同樣豐碩的成果。

荷蘭設計師Sabine Marcelis為倫敦設計節打造了今年的「地標項目」(Landmark Projects)。她在位於市中心的聖吉爾斯廣場(St Giles Square)創作出一個戶外互動裝置,以石頭製成的旋轉座椅為城市環境與市民製造了一些樂趣與短暫停留的瞬間。


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ByOsman Yousefzada


V&A的Omer Arbel 展區 ©️Fahim Kassam

加拿大設計師Omer Arbel一手創立了Bocci,最擅長的就是玻璃這一材質。Arbel帶來了117 Group,通過銅合金和玻璃在燒制膨脹和冷卻收縮種的速度差異,探索兩種材料之間的關係和所帶來的意外之喜。在九天的倫敦設計節期間,燒制過程在在V&A博物館中庭花園的一角現場展示。

117 Group by Omer Arbel ©Bocci

Omer Arbel展區©Bocci,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R for Repair ©Zuketa Film Production,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新加坡設計事務所陳彥翰(Hans Tan)邀請策展人Jane Withers合作,邀請十位英國設計師修復來自公眾捐贈,喜愛但受到損壞的物品。從古典縫紉機箱到兒童掛鍾,展示了通過有設計感的修復所帶來的好處。除了情感羈絆,R for Repair打動人心的還離不開設計師們清奇的修復思路:倫敦設計師Thomas Thwaites將一個足球拆開反轉澆築,變成了一個留住了物主愛犬生前咬痕的紀念獎盃。


R for Repair ©Zuketa Film Production,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全女性跨學科設計公司Xcessive Aesthetics以鑄模館(Cast Courts)里的大衛雕像為起點,邀請公眾質疑博物館環境中的偶像形象代表的是什麼,並探索跨物理和數字空間的「複製品」,從而實現回收公共空間的可能性。Not David!使用數字工具和軟件3D掃描團隊成員的身體,並通過多重手段「翻譯」成能夠激光切割的鋁片形態,實現了記錄對象的身體數字膨脹過程中的一次「截屏記錄」。

Not David! ©作者自攝,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INTO SIGHT ©EdReeve

索尼的實體裝置INTO SIGHT——通過索尼標準產品中的技術,實現了走進如萬花筒般的無限鏡彩奇景。裝置中的高對比度特性的Crystal LDF屏模塊和3M™二向色玻璃飾面,是實現無限延伸彩虹的關鍵技術,也是以產品技術核心帶來難忘體驗的精彩策劃。

這個科技巨頭帶來的沉浸式裝置無疑會是拍照打卡的一大主站,但如同其他科技公司在設計活動上的參與模式:都是技術炫技卻內容寥寥的存在。

INTO SIGHT ©EdReeve


No Ordinary Home ©Andy Stagg

有着Martino Gumper, Bethan Laura Wood, Gemma Holt和Max Frommeld的群展,定是不負眾望的值得一看。Gumper邀請了十四位朋友創作可以容納植物的容器是這個展覽簡單的主題,他要求各位只能從自己自己工作室現有的材料來製作,能夠看到從機器製造到精湛匠人的廣泛技藝。雖然概念和技術相去甚遠,但卻因植物而異常統一,能夠領略到「博眾家之所長」的精彩:Oscar Wanless的Mobile植物懸掛器似乎借用了考爾德的動態平衡;Bathan Laura Wood與Jochen Holz合作的「瓜達露佩聖母」 (Our Lady of Guadalupe)作為雕塑性最強的一件,絕對傳神地重現了那副知名的墨西哥聖母畫像。

No Ordinary Home ©Andy Stagg


Two Kettles, No Sofa©SEEDSLONDON

設計師James Shaw和作家女友Lou Stoppard的合作「兩個水壺,沒有沙發」(Two Kettles, No Sofa)講述了一對情侶在剛剛搬到一起時所產生的衝突和談判的故事。Shaw的系列新作Plastic Baroque啟發自Stoppard的這篇小說,而Stoppard小說的完善也受到了這個系列的形態和布展動態上的啟發。SEED的這場精彩展覽填補了一般畫廊展陳在敘事性上的缺失,探索了親密關係和家居物品中容易忽視的生活細節和令人驚喜的文學聯想。

Two Kettles, No Sofa©SEEDSLONDON




Vitra搬家稱得上是倫敦設計節上的一件大事,除了本身作為重頭甲方之外,搬遷的這個地址也是十分傳奇的設計地標。Rivington街32號的這幢維多利亞建築原本是東倫敦輕軌的變電所,被Terence Coroan爵士改造成了赫赫有名的Coran Store,這個傳奇的商店因遭遇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而關閉;直到2013年建築師Waugh Thistleton和名廚Mark Hix將這裡打造成了著名餐廳Tramshed,卻因放置了一件Damien Hurst超大體量的藝術作品,一直被人誤認為是這位藝術家的餐廳。

Vitra at Tramshed ©Vitra

Vitra「占領」Tramshed後的首次亮相帶來了Jean Prouve的特別展覽,包括數件鮮為人知的設計:Stool No. 307 和 Metal Stool 凳子,以及Wall Shelving 壁架和於1948年,從未現世的「袋鼠手扶椅(Fauteuil Kangourou)」。

Works of Jean Prouve©Vitra



Early Work ©Jasper Morrison Studio

因Jasper Morrison的行業地位,倫敦設計節有他參與的時候一定是不容錯過的一站。今年,他在自己的工作室商店裡展示了七件從1982年到1990年所設計的早期作品,其中許多是他自己最近購回的作品。

Morrison的成功是倫敦設計歷史一個迷人的側寫:受益於當時倫敦遍地開花的小作坊,工程隊、金屬工、玻璃廠、膠合板庫存傷人和水磨石生產商在他的組織下,成為了一個后街巷供應商的服務網絡以支持他的設計。Morris常使用現成的組件進行小批量的家具設計和生產。本次展覽展出了他最早一批的車把桌(只生產了十件),是在金斯頓學院學生時代的設計。

Early Work ©Jasper Morrison Studio


科克利漢普郡花園裡的白蠟樹,「人們忘記了,當樹木被砍伐、燒毀或腐爛時,它會釋放出所有被捕獲的碳,」Sheridan Coakley說。

SCP的創始人Sheridan Coakley在發現他後花園裡的一棵白蠟樹已死後,決意將其最終的美好展露人前,而不是化為冬日壁爐里的柴火。集結了Sebastian Cox、Faye Toogood、Wilkinson&Rivera和Moe Redish等九位設計匠人,「一棵樹」(One Tree)不由得讓人想起七年前在倫敦設計節上看到的Max Lamb那棵「爺爺的樹」中共通的詩意,不同的是,「一棵樹」有着多角度集體努力的分量感。

Glass vases cast in wood by Moe Redish

Smiley face by Oscar Coakley

Detail of Wilkinson & Rivera bench

Bowls by Max Bainbridge at the workshop

OneTree ©SCP


倫敦家具設計師Jan Hendzel以回收的行道樹為原料,為前身為區政廳的Town Hall酒店改造了兩件套房作為倫敦設計節的獻禮。細節紋理和雕塑般的精緻是Jan Hendzel的標誌性特徵。在位於酒店二樓的109和111號套房裡,無論是手工雕刻的鏡面,還是如山巒般起伏的化石台面側紋,都能提現這家新晉知名設計師創造力的靈動體現。

位於東倫敦Bethnal Green的活力街區,二級保護建築Town Hall酒店一直都以設計藝術為主導的地標式存在,在業內人士心中有着十分卓越的地位,與Hendzel的合作將是系列設計師合作套件的首發。

Town Hall Hotel ©Jan Hendzel Studio,Town Hall Hotel


Wood Metal Plastic ©Michael Marriott,作者自攝

Leila’s Shop是設計節的常客,這位Shoreditch的雜貨店+餐廳稱得上是設計師們的「精神食堂」。設計師Michael Marriott看中了這裡十足輕快和幽默的日常氛圍,把展覽「木頭,金屬,塑料」(Wood Metal Plastic)帶到了這裡。這個展覽是他在哈伍德宮所做的裝置Kioskö的精簡版,他喜愛現成的、有鄉土特色和使用方便的設計,並驚喜於這些物品所帶來的感染力:整個裝置的中心位置留給了一款名為Alicante的西班牙掃把,按照Marriott的說法,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掃把。

Wood Metal Plastic ©Michael Marriott,作者自攝

《衛報》上一次正經報道過倫敦設計節的時候還是在2016年,去年2021年的倫敦設計節第一次挪到了線上,雖然有12個設計街區的烘托造勢,但肉眼可見的,今年的倫敦設計節從往年兩百頁的導覽冊縮成了一沓報紙仍然是不爭的事情。但顯然,驕傲的英國人們絕不會承認這是一至暗時刻,他們只是沒有像米蘭人那麼愛扎堆而已。迄今為止,雖然有疫情、英國脫歐和生活成本危機的影響不成比例地干擾了這一行業,但正如V&A博物館裡放置的那張令人驕傲的圖表:擁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在創意產業工作的倫敦,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創意經濟體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