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11月,由曲閔民和蔣茜設計的陳丹青速寫集《再見吧速寫》獲得了2022年度中國「最美的書獎」。《再見吧速寫》收錄了陳丹青1968年起至2009年兩千餘件速寫作品,也記錄了他從青少年至中年漫長的生活經驗。

《再見吧,速寫》

這套書緣起於曲閔民所在的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的一位資深老編輯盧浩,也是陳丹青嘴裡常提及的「浩哥」,年少時的髮小。曲閔民和蔣茜的加入讓這一項目運轉起來,兩人為這套書進行了大量的編輯和設計工作,一做就是6年,套書才最終得以面世。

速寫除了是一位畫家個人基本功的展現,也是一種對社會的側寫和紀實,它反映一個人,也反映一個社會或時代的縮影。因此這套書的整體設計擺脫了一般畫冊的敘事方式,選擇用個人史的方式進行敘述,以跨越半個多世紀的速寫與文本構建出屬於陳丹青的個體記憶。

《再見吧,速寫》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這套書共被分為六冊,六本裝幀方式與紙張質感各不相同的畫冊,試圖展現不同的歷史年代、現場感和真實感。它們被放進一個樸素的灰藍色盒子中,宛如兒時在家中角落放置的「寶盒」,當中珍藏着無數珍貴記憶,而這些記憶不僅是陳丹青個人的,也不可避免地伴隨着時代巨變的烙印,與中國知識分子的集體記憶緊緊相連。速寫和文本就這樣通過設計被拼接起來,建構出一個新的時代想象,邀請讀者一同感受。

從《再見吧速寫》往回看,進入圖書出版行業以來,曲閔民和蔣茜的書籍設計之路已經走到了第10個年頭。在此期間包括「世界最美的書」、紐約ADC、英國D&AD等一眾大家熟知的設計大獎兩人都屢有斬獲。回溯兩人一路走來的歷程,他們對於做書的理念和體悟,在變與不變中,安靜地深扎在書籍設計的土壤中,堅定地持續生長着。

>>

「土八路」般的野路子出身,系統性的欠缺帶來更多非定式的做書可能


「帶着某種對設計的『一知半解』,這種狀態所引發的『誤讀』能夠為設計師帶來更加開放式的思維和多元理解。」

曲閔民和蔣茜在台北漢聲雜誌

曲閔民大學時代畢業於油畫專業,而蔣茜則是平面設計專業出身,兩人因為對紙本、書籍的共同的興趣而相識、走近,成為夫妻,也是如今書籍設計上的默契搭檔。在進入出版社前,兩人在對書籍保持興趣熱情的同時,從事的更多是設計相關的綜合性工作,對於書籍設計沒有系統、完整的接觸。

《水:王牧羽作品集》

曲閔民和蔣茜說,他們的感覺就像是從前的「土八路」一樣,既沒有像科班生那樣接受過正規的學習培訓,也沒有某一個特定的前輩一直帶領你學習和認知不同東西。早期兩人在書籍設計上一直是處於一種自我學習和摸索的狀態,直到進入出版社後才慢慢真正體會到如何完整地做出一本書。

《水:王牧羽作品集》內頁

但提及做書這件事對自己產生影響最大的人,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剛進入出版社時相識的出版社前輩,也是陳丹青一書的發起人盧浩。在他們的印象里,他濃眉、高個、長臉,大家都說他年輕時英俊得很。

曲閔民說:「『較真』也許是他影響我們最多的東西,無處不在的『較真』,連買牛仔褲都要研究生產地和面料產地的那種,對設計更不用說,他可以糾結上好幾周,只是因為對那麼一兩毫米的字間關係不滿意而已」。

接觸並認識到盧浩之後,他們意識到盧浩極其細微處的執着、認真令他們傾佩,自然也讓他們領會到書籍中平日許多難以發現的細節,這些都深刻影響到了曲閔民和蔣茜後來到做書習慣。

《水:王牧羽作品集》內頁

儘管曲閔民和蔣茜一直以來沒有非常系統性地學習過書籍設計,甚至可能因而導致有一些「欠缺」,但曲閔民卻覺得這種「欠缺」為他們帶來了更多新的可能。某些時候,在蔣茜看來,曲閔民可能並不以所謂「設計」的角度去看待要做的東西,他可能是從藝術的角度去理解,也可能是其他。「它不存在一種定式,似乎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用,是更自由的一個狀態」。

《水:王牧羽作品集》

用蔣茜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平常看的東西非常得「雜」,接收的信息也很多樣,很多甚至與設計無關。帶着一種對設計某樣東西的「一知半解」,曲閔民表示,這種狀態下所帶來的「誤讀」能夠為設計師帶來一種更加開放式的思維和多元理解,這種「誤讀」如今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正是有了這種狀態,曲閔民和蔣茜做的東西變得更不一樣了,也正因此,他們完善並塑造了新的自己。

>>

做書追求的,是最終向讀者呈現一本「恰當」的書


「人們可能往往喜歡用某種風格來定義我們,覺得我們好像就是做哪一類書的設計師,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蔣茜在德國萊比錫與設計師烏塔·施耐德交流

提及對曲閔民和蔣茜設計的書籍的印象,不少人可能會有「傳統」、「別致」等等很多各種標籤。而曲閔民說:「我們想要做的事情,倒不完全是做一個漂亮好看的東西。我們不覺得只是要把書變得漂亮而已,而要讓它變成什麼東西,這是我們需要考量的東西」。

對於兩人來說,書籍設計的考量並不光只是通過設計,書籍設計師是設計師,同時也是一名編輯。當書本成為實物,它會蘊含更多的信息和內容文本,它可能不是用哪個字體哪個線條就能達到的,也並不是說覺得哪種設計或裝幀方式很新鮮很獵奇,就要去使用它做一本漂亮或不一樣的書。如果非要用一個詞去形容自己做的書,曲閔民認為最好的形容應該就是「恰當」。

《大橋記憶》

《大橋記憶》這本書的設計,一開始是為了江蘇省美術館的一個展覽而製作,這一展覽的主題是南京長江大橋的變遷史。曲閔民和蔣茜在資料搜集階段發現南京長江大橋在六十年代末開始建造,一直到它九八十年代之前,它在整個中國社會結構中間的意義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

這不光只是一個公共基礎設施,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是一個當時社會的符號,一個社會主義象徵物。它塑造的是一種紀念碑式的建築,反映出一種當時的社會主義美學。

《大橋記憶》

曲閔民和蔣茜想傳遞的是宣傳方式跟社會的關係,它產生了一種信息語境的關係,幫助你看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中國整體面貌的感覺。這種氣質跟這本書的設計樣態是一氣呵成的,如果它用到了普通的橋上,就變得十分牽強。這就是曲閔民認為眼中的「最適合」。

曲閔民和蔣茜認為,以往人們會認為書是文本的一個載體,它是傳播信息的通道,所以紙本的呈現應該基於文本,文本影響書的各種呈現。但實際上,紙本的呈現會反向影響到文本,這是完全成立的。對於讀者,甚至是書籍的作者來說,書籍設計師有時候可能更像是電影導演那樣的一個角色。

儘管設計師不會直接接觸到讀者,但書籍設計所呈現的東西,會直接影響到讀者翻閱的方式、對於文本的理解,設計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這些節奏,就如同導演改編劇本,把文本、紙張放到一個個新媒介中。

《大橋記憶》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另一方面,曲閔民認為無論是編輯還是書籍設計師,它的核心不只是直接的傳遞,它也像電影導演,帶有更多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如果只是直接地傳遞,它就變成了比誰的作者厲害,誰出版社厲害,誰就賣得好,它會導致這個行業專業度不夠,存在價值不夠,我們所做的也就沒有必要了。」

書籍設計師可以為書籍提供更多不同角度,考慮到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比只是做得好看更重要。在製作《說戲》這本書的時候,曲閔民和蔣茜便改變了作者一開始只是想單方面向讀者呈現自己崑曲作品的設計構想。

《說戲》

崑曲是百戲之祖,原本其實比較晦澀難懂,但如今喜歡崑曲的年輕人的觀看視角已經改變,跟老戲迷也不盡相同。曲閔民認為把它放在如今去討論,它就應該在更當下的維度裡面。曲閔民和蔣茜把藝術家與觀眾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從兩者不同視角去談同一個戲,讓它成為更有層次感和多維度的作品。

全書從11出折子戲切入,書內的排版設計的每出戲附着這折戲的唱詞、工尺譜,均為柯軍自己小楷書寫。這些唱詞以書頁隔層隱約示人,正面則是作者柯軍自己對所飾人物的讀解、圈注。封面宣紙的白紙白字透露着崑曲的內斂、含蓄的傳統氣質。

《說戲》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蔣茜說,「人們可能往往喜歡用某種風格來定義我們,覺得我們好像就是做哪一類書的設計師。」,但其實對於她和曲閔民來說,他們並沒有所謂的「風格」,只是他們對書籍設計理解的方式更注重文本和編輯梳理,並不只是單純的設計。對於這對搭檔來說,拿捏好每一本書各自不同的整體風貌和氣質,才最是他們心中那桿秤中的「恰當」。

>>

保持一種自我的狀態,搭建一個人群外觀察世界的角落


「我覺得我們永遠不可能是設計界的superstar,我們也不追求這種東西。」

曲閔民在中國台灣前輩王行恭的工作室

回頭去看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曲閔民覺得自己走上書籍設計是一種「半自覺」的狀態。早期自然有受到對書本的情懷的暗示,無意識間可能作出更靠近這一方向的選擇,但當中也有一些偶然,就像進入出版社,當初社裡也並沒有設置美編的崗位,曲閔民是從一個圖書編輯開始進入這一行的。

《樂舞敦煌》

對於曲閔民和蔣茜來說,進入出版行業後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就是《樂舞敦煌》這本書。這是兩人做的第二本整書設計,在做這本書前,兩人都沒有到過敦煌,如何去呈現一個既定的,被反覆灌輸的文化符號是他們遇到的難題。他們只能通過大量搜查敦煌壁畫、紀錄片資料去感受敦煌應該呈現出何種感覺。

曲閔民記憶中,就是從這本書開始,他們的思考方式開始慢慢轉向了如何以更整體的方式將書本信息恰當,而不再只是關注網格字號等這些設計中的問題。

《樂舞敦煌》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曲閔民和蔣茜將殘壁的影像與紙本結合,對作者的作品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動,參考現存大英圖書館的敦煌《金剛經》進行文本處理,試圖將這種看似高高在上的文化拉回現實。書本的封面參考了修繕古籍的方式,將宣紙元素拓在牛皮紙上,殘破的感覺反映出敦煌壁畫的真實面貌和感覺。

《樂舞敦煌》面世後引起了行內行外的不少關注,它也是曲閔民和蔣茜第一本獲得中國「最美的書」獎的作品。以這本書為轉折和起點,兩人往後慢慢摸索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書籍設計方式,通過各種比賽和設計獎項,曲閔民和蔣茜的作品也逐漸被圖書、設計行業和更多大眾熟知。

下為《樂舞敦煌》製作中參考的資料敦煌《金剛經》

只不過從無名到小有名氣再到成名,曲閔民和蔣茜幾乎始終保持着自己一貫的低調行事作風,與喧囂的外界和繁雜的社交保持距離。曲閔民說,「我覺得我們永遠不可能是設計界的superstar,我們也不追求這種東西」,將自己劃入一個相對安靜自我世界,構建起觀察外部世界的能力,將觀察反映到設計中,是曲閔民和蔣茜一直努力保持的一種創作狀態。

在曲閔民看來,社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當人進入到某種語境中難免會被影響,當這種影響過多,分散精力,對自身對創作可能不會是一件好事。優先保持一種自我的狀態,相對減少社交,把更多的時間留在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的書籍設計工作上,就是兩人選擇的工作核心。

蔣茜曲閔民在2018瑞士盧塞恩Weltformat設計節做分享

如果說年輕時沒有足夠的能量和定力,那麼如今的曲閔民和蔣茜已經可以做到。「我們兩都不是那種欲望很大的人,我們兩都比較喜歡安安靜靜做點東西,然後讓自己很有滿足感,自我滿足就很開心了。」

在浮躁的環境裡,安靜,就是一個做書人最好的狀態。

>>

進入AGI,思考以更大責任去做更多有影響的事


「我不會唱衰書籍,也不會給他唱讚歌,我們只是這個行業中間去努力做事的一幫人。」

2020年策展,「有框的都是書,沒框的不是書」

今年,曲閔民與蔣茜成為自2019年後重新啟動的AGI新成員。對於這些年埋頭於做書事業,才得以慢慢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做書方法,「邁入正軌」的曲閔民和蔣茜來說,進入AGI對兩人來說既是驚喜也是一個莫大的肯定和鼓勵。

曲閔民說,「如果你問我開不開心,我說不開心,那就有點太假了」。但對於曲閔民來說,進入AGI不像是拿了一個什麼特別獎項,它也不是名人錄,認證你是行業精英那樣的存在意義。反而對於兩人來說,進入了AGI,需要怎樣以更大的責任去做一些更有影響或意義的事情,變成了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

「有框的都是書,沒框的不是書」展覽上的圖書

另一方面,AGI當中有非常多優秀的前輩,這當中對於設計的傳承延續和改變,與優秀前輩和同行的交流,以及能夠將中國的設計和文化與外界對等交流的機會,都是讓曲閔民和蔣茜感到珍惜和振奮的。

談及身處的圖書行業,曲閔民的態度是」不唱衰書籍,也不會給它唱讚歌」,他說,「沒必要去把這個東西用一個很宏大的方式去探討,我們只是這個行業中間去努力做事的一幫人,僅此而已」。兩人覺得,做好自己作為一個個體能夠紮實專研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素昆》

曲閔民認為,這個產業應該更加多元,包括在設計師上的多元。在他看來,現在這一行業中設計師的上升通道並不多。書籍設計師很多時候只能通過獎項、前輩機構、推薦這樣一些方式被更多人知道,也很難有一些如書籍封面設計師等更小的類別設計中的設計師能夠跑出來。這就造成更靠近商業、更大眾的設計師因為沒有上升通路,且很難被看見。

《素昆》

設計向來被視為是一個比較「艱苦」的行業,在這之中,書籍設計由於其流程、製作和實體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相對更多,導致它往往是一個生產線格外綿長的行業。在曲閔民和蔣茜看來,熱愛是可以抵消掉一部分行業痛苦的,但做書還是需要有一點信仰,因為它的投入回報往往不成正比,也就通常很難堅持下去。

《驚,夢。》

但或許也正因如此,這個行業最後留住的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在對抗「快速」的洪流中,是有這麼一批做書的人,無論是所謂的「科班」或者是「野路子」,跟前輩和後輩傳承、接續、發揚着慢工出細活的書籍設計精神。

《驚,夢。》

他們之間的相惜和尊重可能無需太多語言,就像盧浩找到曲閔民和蔣茜做《再見吧速寫》時一樣,兩人什麼也沒多問就答應了下來。安靜、專注地完成好書籍的設計創作,就是對對方、行業和世界最好的回答。

本次Design360°邀請到了故事中的主角曲閔民,以「與『一堆廢紙』說再見」為主題進行一場直播講座分享,他將會直播中通過詳細與大家聊聊關於自己在陳丹青《再見吧,速寫》一書的起源、編輯與設計過程,帶大家感受曲閔民與蔣茜的做書哲學。

分享主題

與「一堆廢紙」說再見

《再見吧,速寫》是藝術家陳丹青的速寫集,整套書有2000多幅素描和與之對應的文本,記錄了藝術家從十幾歲起到七十歲,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生活經歷。整套書從接手到出版歷時六年多時間,講座就從這本書開始說起,去聊聊編輯、設計這本書的全過程。

參與方式

免費預約直播

直播時間

2022/12/22(周四)

20:00–21:30


糖紙丨連接熱愛,,,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糖紙丨連接熱愛 , , ,
書展購票鏈接
小程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