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

二、姚文翰 歷代帝王圖
三、郎世寧:「乾隆十二妃」
四、南薰殿奉藏圖像記

一、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

《歷代帝王圖》又名《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古帝王圖》,傳為唐代閻立本畫作,絹本,設色,現存後人摹本。畫面為橫卷是一幅歷史人物肖像畫。摹本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波士頓本《歷代帝王圖》,絹本,51.3cmx 531cm,波士頓美術館藏

畫面從右至左畫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漢昭帝、漢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宣帝陳頊、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後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各帝王圖前均楷書榜題文字,且均有隨侍,人數不等,形成全畫卷相對獨立的十三組人物,共計四十六人。
中國經過兩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戰亂、分裂,至隋唐得以完成統一。這一時期是在兩漢之後,中國文化空前發展的又一次高峰,在政治、經濟、宗教、書法、文學詩詞、繪畫等方面都出現了高度繁榮。
描繪古帝王的繪畫,遠在先秦時代就出現過,漢以後成為流行題材。帝王圖的創作意圖在於讓統治者"見善足以戒惡,見惡足以思賢",起到維護統治的作用。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創作動機大概就是緣於此。
前漢昭文帝劉弗陵漢昭帝劉弗(前94年-前74年),漢武帝少子,武帝崩後繼位。劉弗陵繼位時年僅八歲,遵照武帝遺詔,由霍光輔政,在位13年,病死,終年21歲。
漢光武帝劉秀,後漢開國皇帝,史上著名的中興之主,王夫之說他「允冠百王」。新莽末年,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皇家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建立漢朝,史稱「後漢」或「東漢」。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去世後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諡為文皇帝,葬於首陽陵。由於文學方面的成就而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並稱為「三曹」。
吳主孫權,字仲謀,祖籍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生於下邳(治今江蘇睢寧西北)。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孫權是中國兵法家孫武的後裔,幼年跟隨兄長孫策平定江東,孫策英年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他仁賢用能、挽救了江東危局,保住了父兄基業。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章武二年(222年),孫權稱吳王,建興七年(229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蜀主劉備,字玄德,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晉朝的開國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公元265年他繼承父親司馬昭的晉王之位,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將帝位禪讓給自己,國號大晉,建都洛陽。
陳文帝陳蒨,又名曇蒨、荃菺,字子華。吳興長城(今浙江省長興縣)人。陳武帝陳霸先之侄,始興昭烈王陳道譚長子,陳宣帝陳頊長兄,南北朝時期陳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天嘉。陳蒨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一定的恢復。當時陳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國勢比較強盛。是南朝歷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有為之君。天康元年四月二十七日(566年5月31日),陳文帝陳蒨去世,遺詔皇太子陳伯宗繼承帝位。時年四十五歲,陳朝諡號文皇帝,廟號世祖,葬於永寧陵。
陳廢帝伯宗,南朝陳朝的第三代皇帝,陳文帝嫡長子,字奉業,小字藥王,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 。武帝永定三年立為皇太子。文帝死即位,年少,叔父陳頊專朝政,被以皇太后令廢為臨海郡王。
陳後主叔寶,字元秀,南北朝時代南朝陳國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文臣游宴,製作艷詞。隋軍南下時,自恃長江天險,不以為然。禎明三年(589年),隋軍入建康,陳叔寶被俘。後在洛陽城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諡曰煬。
北周武帝字文邕,漢化鮮卑人,小字彌羅突,公元560—578在位。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曾用年號:保定(561-565)、天和(566—572三月)、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宣政(578年)。諡號武帝,廟號高祖。陵墓孝陵。
隋文帝楊堅,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百年嚴重分裂的中國,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
隋煬帝楊廣,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時諡煬皇帝,其孫皇泰帝楊侗諡為世祖明皇帝,夏主竇建德諡閔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楊堅次子,母文獻獨孤皇后。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即位之後,對於國政有恢宏的抱負,並且戮力付諸實現。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推動大建設,開創科舉,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等。

二 、清廷畫家姚文翰畫歷代帝王圖

三皇五帝

公元前2100

伏羲清 佚名(傳姚文翰) 歷代帝王像(四十五開)絹本水墨設色 28.3×22.2厘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帝堯

約公元前1600—1028年 約550年以上

商湯

約公元前1027—256年 共772年

周武王

漢代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共426年

漢高祖

漢光武帝

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 共170年

梁武帝

隋朝

公元581—618年 共 37 年

<

隋文帝

唐朝

公元618—907年 共290年

唐高祖

唐太宗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共168年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宋哲宗

宋徽宗

宋欽宗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共152年

宋高宗

宋寧宗

宋理宗

宋度宗

元代公元1271—1368年 共 98 年(蒙古.元 公元1206—1368年 共163年)

元太祖

元太宗

元世宗(另開劉貫道忽必烈畫像 )

元成宗

元武宗

元仁宗

明代

公元1368—1644年 共276年

明太祖

明成祖

明仁宗

明憲宗

明英宗

明孝宗

明武宗

明世宗

明穆宗

明神宗

明光宗

明熹宗

清代

公元1644—1911年 共267年

清世祖

清聖祖

清世宗

清高宗

姚文翰(生卒年不詳),順天(今北京)人。清乾隆八年(1743年)進入宮廷供職,擅長畫人物、道釋、山水、樓閣,胡敬在《國朝院畫錄》中認為,姚文翰的道釋人物可與丁觀鵬媲美。乾隆皇帝稱讚他的《放清明上河圖》「臨摹比肖」。畫風受到西畫影響。作品有《歷代帝王圖》、《春原閱駿圖》、《紫光閣賜宴圖》、《賣漿圖》等。姚文翰是清朝宮廷中一位比較重要的畫家。《石渠寶笈》一書收錄姚文翰在宮中所畫的作品共計四十一件,數量僅次於張宗蒼、丁觀鵬、金廷標、郎世寧、方琮而列第六位。

三、郎世寧:「乾隆十二妃」

一、富察皇后

乾隆帝原配嫡後富察皇后(孝賢純皇后)深受觀眾喜愛,被稱為「乾隆一生的白月光」。在歷史上,富察皇后也深得乾隆帝寵愛,乾隆曾為停放她的棺木耗費巨資挪蓋景山觀德殿。

二、慧賢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大學士高斌女。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乾隆初,為貴妃,晉皇貴妃。薨,諡曰慧賢皇貴妃,葬勝水峪。

三、純妃

歷史上的純妃蘇氏是一名漢族女子,父親是蘇召南,生於康熙五十二年的她只比乾隆小2歲。在乾隆還是一名皇子的時候,蘇氏已經進入潛邸成為一名侍妾了,當時稱之為格格。乾隆繼位不到一個月,蘇氏即被冊封為純嬪,獲得了內廷主位,可以發現蘇氏的起點還是比較高的。

四、嘉妃

乾隆對她談不上特寵愛,同為漢軍旗她比不過高氏和蘇氏。因為是漢軍包衣的緣故一輩子與皇后地位無緣。不過從她為乾隆生了四個兒子看來,乾隆帶她還是很好地。死後追封皇貴妃來看,是給了她極大的哀榮。

五、令妃

魏佳氏,本為魏氏,是內管領清泰的女兒,原屬漢軍正黃旗,後因魏氏為妃的關係而被乾隆抬入滿洲鑲黃旗,史稱「抬旗」,是一種提高身份地位之舉。魏佳氏生於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隸屬內務府包衣旗,所以是以宮女的身份被選入宮中的,但後來脫穎而出,被封為了貴人,成為了皇帝的嬪妃。

六、舒妃

舒妃葉赫那拉氏,乾隆帝之妃。她是侍郎納蘭永壽的女兒。納蘭明珠的曾孫女,出身較高,家世顯赫。

七、慶嬪

慶恭皇貴妃,陸氏,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入宮即被封陸常在,乾隆十三年晉封陸貴人,乾隆十六年晉封慶嬪,乾隆二十四年晉封慶妃,乾隆三十三年晉封慶貴妃。

八、穎貴妃

穎貴妃無兒無女,曾經撫養過乾隆帝十七子、嘉慶帝的親弟弟愛新覺羅永璘。

九、忻嬪

忻嬪,即忻貴妃戴佳氏,生年不詳,應該比乾隆小20幾歲。

十、惇妃

乾隆有一個妃子十七歲時嫁給了乾隆,而當時的乾隆已經53歲,比這位妃子整整大了36歲,而這位妃子就是乾隆的惇妃。這惇妃與乾隆的女兒就是乾隆最小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這固倫和孝公主就是後來下嫁給和珅兒子豐紳殷德的那位十分得乾隆寵愛的公主。

十一、順妃

乾隆帝對順妃的恩寵持續了十二年,就在她享盡了人世間的榮華富貴和夫妻間的恩愛之後,命運之神卻把她帶到了另外一條不歸之路。

十二、循妃

循貴妃,她是死後才被賦予的名號,滿族人,本名是伊爾根覺羅氏,她的父親是桂林的總督軍。十九歲的她嫁給了六十六歲的乾隆,也算是一場政治聯姻吧,因為其他的大都是乾隆早年的納下的,經過歲月的洗禮就老了丑了,所以剛進宮的她就受到了乾隆的特別的寵愛。

四、南薰殿奉藏圖像記

故宮南薰殿始建於明,位於武英殿南面,是明朝遇冊封大典時中書官篆寫金寶、金冊的地方。清乾隆十四年(1749),高宗檢閱庫中積儲,發現所藏畫像多斑駁脫落,乃命工部將內府所藏的歷代帝王后妃、聖賢名臣肖像重新裝裱。其中帝後像用黃表朱里,臣工像則朱表青里,以此來區分尊卑不同。

再命大學士會同領內務府王大臣等詳定次序,竣工後進呈御覽,儀禮極為莊重。高宗觀看後飭令將這些圖像改貯於南薰殿中,由內務府管理,每逢夏月負責檢曝。事後高宗還親制《南薰殿奉藏圖像記》以志其事。古代帝王聖賢圖像改貯此地後,南薰殿成為專門保存這批畫像的宮殿。因此這批圖像也被稱作「南薰殿圖像」。

宋朝皇帝畫像

▲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宗 趙炅

▲宋真宗 趙恆

▲宋仁宗趙禎及皇后

▲宋英宗 趙曙

▲宋神宗 趙頊及皇后

▲宋哲宗 趙煦及皇后

▲宋徽宗 趙佶及皇后

▲宋欽宗 趙桓及皇后

▲宋高宗 趙構及皇后

▲宋孝宗 趙昚及皇后

▲宋光宗 趙惇

▲宋寧宗 趙擴及皇后

▲宋理宗 趙昀

▲宋度宗 趙禥

明朝皇帝畫像

▲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孝慈高皇后)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熾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鎮

▲明代宗朱祁鈺

▲明憲宗朱見深

▲明孝宗朱祐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熜及孝潔肅皇后、孝恪皇后

▲明穆宗朱載垕及孝懿莊皇后、孝安皇后、孝定皇后

▲明神宗朱翊鈞及孝端顯皇后、孝靖皇后

▲明光宗朱常洛及孝元皇后、朱由校生母孝和皇后、朱由檢生母孝純皇后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檢

清朝皇帝畫像

▲清太祖 努爾哈赤

▲清太宗 皇太極

▲清世祖 福臨

▲清聖祖 玄燁

▲清世宗 胤禛

▲清高宗 弘曆

▲清仁宗 顒琰

▲清宣宗 旻寧

▲清文宗奕詝

▲清穆宗 載淳

▲清德宗 載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