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業務和產品也在「降本增效」。

文|陳橋輝
來源|Tech星球(ID:tech618)

封面來源|圖蟲創意

對於各互聯網大廠而言,2022年註定是難忘的一年,騰訊CEO馬化騰、百度CEO李彥宏、字節跳動CEO梁汝波、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等悉數出來講話。講話的內容不僅僅有對過去的反思總結,還有對未來「降本增效」的共識。
「降本增效」已成為2022年互聯網行業的真實寫照,不僅有人員的優化,還有着業務端的調整,而作為業務集中對外體現的互聯網產品,在2022年的上新數量和創新力度都不及往年。
Tech星球梳理發現,超級APP工廠字節跳動、騰訊,都在去年下架了不少業務產品,其中,騰訊一年關閉了有超40多個項目,包括16款產品和20餘款遊戲,字節則是在今年下半年,密集下架或關停了識區、派對島、可頌等產品。綜合看,互聯網大廠下架關停的產品共70餘款。
而新產品的上新,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2022年,互聯網大廠在國內每月平均推出的新產品不超過4個,共計30餘款,各家新產品圍繞的賽道聚焦在社交、娛樂、電商和工具等。相比於以前的多元化,去年推出的新產品的目的聚焦在「來錢快」和「補齊生態」兩大方面。

毫無疑問,互聯網產品的擴張在2022年出現了停滯,但也有新的變化。回望過去一年,大廠的產品策略,到底有那些新趨勢?

非核心和老舊產品下架,新產品縮減
2022年,互聯網大廠推出的產品並不多,主要還是因為降本增效帶來的影響,有些產品團隊就地解散,有些產品團隊則是轉崗至其他部門。例如,字節關停的社交項目派對島APP,其項目組成員回歸中台原團隊。
儘管今年下架的產品數量較多,但下架的產品以非核心和老舊的產品為主。如騰訊下架的產品以一些年限超過5年以上的PC端或老舊業務,如QQ空間花藤、QQ個人中心等,阿里則是將友啥等探索性的產品做關停處理,這些產品基本完成了使命。
從今年上架的新產品看,社交、電商、工具性產品還是主要趨勢。社交賽道上,包括字節的密友社交產品多閃,騰訊的QQ頻道,網易的音樂社交APP「秒時」,以及抖音的PC聊天應用「抖音聊天」。這些社交產品多以在細分賽道上探索為主,自微信雄踞國內社交後,至今無數的新產品都未能撼動微信的地位,傳統的社交不再適合作為探索方向,只能往一些細分賽道進行突破。
另外,遊戲社區也成了社交細分領域發展相對較快的方面,比如百度的遊戲社區「咻咻星球」、騰訊多人娛樂互動平台「嗶嗶嘰」,以及阿里的遊戲社區「嗶嗶」等,這也是因為遊戲與社交的捆綁度更高,兩個屬性間能形成互補。
電商方面,今年的新產品較為多元化,涉及種草、跨境、工具等。特別是種草,種草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內容分享工具,其背後服務的是平台的變現業務,以及消費者的成交轉化。
在去年,有兩家大廠在重點做種草產品,一家是阿里,一家是字節。阿里的種草電商產品「態棒」APP,是一款全新且主打年輕人潮流文化的電商社區,擁有話題、社交等功能的社區型產品,通過社區,可有效地形成購物和商品交流的氛圍,有利於實現訂單交易的轉化,這也是阿里在繼潮流種草電商社區「友啥」APP後,又一次在種草電商領域進行重要嘗試。
此外,抖音電商也在2022年年中的時候,推出種草社區APP「可頌」,這是一款類似於小紅書的產品,抖音電商此舉,不單單只是為了補充內容電商,更是希望將興趣電商通過「可頌」進行充分展示,另外,對於業務已經延伸至電商和本地生活的抖音而言,種草成為了這些業務進行變現的重要工具。
跨境電商方面,最為活躍的是字節和拼多多,字節在關停快時尚品牌DMONSTUDIO後,再一次探索跨境電商,推出APP "IfYooou",但相比於拼多多的重要跨境電商產品TEMU,IfYooou並沒有獲得外界更多的關注。
拼多多的TEMU在美國上線後,迅速占領了APP STORE的榜首,根據Sensor Tower數據顯示,TEMU APP上線不到4個月,在美國市場的安裝量已達1080萬次,成為11月1日至12月14日期間全美下載量最大的一款產品。而TEMU有望在美國復刻國內的「漲粉」模式。
工具類的產品也成為2022年的主要產品趨勢,涉及到團購、醫療、短視頻等。代表性的產品包括騰訊的團購工具「鵝享團」、還有B站的海外版「必剪」——「Viddup」,以及百度推出的「有醫筆記」APP,這些產品更多的是為了補全一些未觸及到的領域,或完善自家主營業務未做的領域。
其他賽道,今年大廠推出的新產品並不多,有看點的可能是字節的音樂APP「汽水音樂」,目前月活已突破千萬,還在向更高的數據衝擊。

而以往熱門的娛樂產品在今年的大廠新產品項目中並不突出,有產品圈人士認為,雖然娛樂產品容易變現,但同樣的,娛樂產品會涉及到更加嚴格的審核,人工成本也會進一步提高。

降低試錯成本,產品小程序化
2022年,雖然大廠新推出獨立的APP不及往年,但是有一個趨勢還是很明顯,那就是產品逐漸小程序化,這或許符合大廠提出的「降本增效」的理念,畢竟小程序是減輕項目成本,且能夠達成業績目標的最佳方式。
Tech星球梳理發現,包括阿里、騰訊、字節、百度、快手、美團、京東等大廠,逐漸將一些業務功能做成C端小程序對外營業,一方面是為了通過小程序獲得本平台或第三方平台的流量,另外則是因為小程序產品相比於獨立APP的製作和運營成本更低,特別是在試錯方面而言,小程序是最優的選擇。
以騰訊為例,去年為數不多的產品中,騰訊將團購工具「鵝享團」、種草工具「企鵝惠買」等產品做成了微信小程序,這兩款產品依附於微信生態,通過群聊的分享模式,迅速獲得用戶。
與騰訊的這種打法相近的還有美團、京東等,美團基於微信的小程序,基本覆蓋美團的主要業務,包括外賣、社區團購、到店團購等,2022年,美團還將醫藥業務也小程序化,推出了團好藥等微信小程序。
京東在流量平台微信上,於2022年下半年推出了全新的電商項目「東咚團」,其商品的客服、售後全部由京東平台和商家提供,東咚團的選品也全部來自京東,通過社群裂變的模式,獲得用戶以及增加訂單。
而隨着抖音、快手在搭建自家小程序框架的力度不斷加大,大廠的一些產品項目也開始向這些新的小程序平台進發。
去年,包括餓了麼、美團、T3出行、愛奇藝等都陸續入駐抖音小程序,而字節自身也將一些產品進行小程序化處理,比如懂車帝、抖音服務工具等。

愛奇藝的產品運營人員向Tech星球表示,主要還是不願放棄抖音的流量,另外,抖音的算法技術也能幫助業務更容易地獲客,通過抖音可以將自己的內容和服務,推送給最需要的用戶,完成訂單增長。

社交、電商、工具產品為主流,出海成新趨勢

儘管2022年中,大廠的新產品不算太多,但總的產品趨勢還是很明顯,即減少對新業務的探索,如非必須要試錯和探索的產品,大廠會進一步減少投入。但是,對於海外業務會進一步加大投入。
據《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穩步增長,但增速繼續放緩。國內互聯網用戶即將見頂,且多個主要市場早已被瓜分,新入場的玩家很難有突破的機會。
也就是說,在互聯網還未找到新的突破口前,當前各領域趨於飽和,互聯網進入大存量市場的博弈中。
2022年,各家的新業務探索還是以社交、電商、工具產品為主,與前幾年還是有些許區別,社交更加強調密友社交,電商和工具類產品則更加聚集在出海,產品出海將成為新的趨勢。
Tech星球根據數據平台DATA.AI和公開信息梳理,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1月到12月,互聯網大廠在海外上線的非遊戲類產品就有30多款,其中電商和工具產品占有一半多的數量。可見,在國內流量見頂之際,大廠開始通過海外產品尋求新的突破。「支持平台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後,預計2023年會看到互聯網大廠在海外推出更多新的產品。
對於國內市場而言,2023年或許還會延續2022年的行情,新的產品仍聚焦於電商和社交,獨立APP的研發會更具目的性,部分業務會更加聚焦於小程序化,產品項目會進一步簡化成為各家主APP的功能。
對於去年推出的新產品,根據公開數據和Tech星球掌握的數據看,在新的一年裡,汽水音樂、TEMU或成為各自領域的黑馬,而一些冷啟動的產品,根據以往的情況看,由於沒有跑出成績,將不得不面臨下架關停的風險。

來個「分享、點讚、在看」👇
互聯網產品神話消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