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雖然大廠新推出獨立的APP不及往年,但是有一個趨勢還是很明顯,那就是產品逐漸小程序化,這或許符合大廠提出的「降本增效」的理念,畢竟小程序是減輕項目成本,且能夠達成業績目標的最佳方式。Tech星球梳理發現,包括阿里、騰訊、字節、百度、快手、美團、京東等大廠,逐漸將一些業務功能做成C端小程序對外營業,一方面是為了通過小程序獲得本平台或第三方平台的流量,另外則是因為小程序產品相比於獨立APP的製作和運營成本更低,特別是在試錯方面而言,小程序是最優的選擇。以騰訊為例,去年為數不多的產品中,騰訊將團購工具「鵝享團」、種草工具「企鵝惠買」等產品做成了微信小程序,這兩款產品依附於微信生態,通過群聊的分享模式,迅速獲得用戶。與騰訊的這種打法相近的還有美團、京東等,美團基於微信的小程序,基本覆蓋美團的主要業務,包括外賣、社區團購、到店團購等,2022年,美團還將醫藥業務也小程序化,推出了團好藥等微信小程序。京東在流量平台微信上,於2022年下半年推出了全新的電商項目「東咚團」,其商品的客服、售後全部由京東平台和商家提供,東咚團的選品也全部來自京東,通過社群裂變的模式,獲得用戶以及增加訂單。而隨着抖音、快手在搭建自家小程序框架的力度不斷加大,大廠的一些產品項目也開始向這些新的小程序平台進發。去年,包括餓了麼、美團、T3出行、愛奇藝等都陸續入駐抖音小程序,而字節自身也將一些產品進行小程序化處理,比如懂車帝、抖音服務工具等。愛奇藝的產品運營人員向Tech星球表示,主要還是不願放棄抖音的流量,另外,抖音的算法技術也能幫助業務更容易地獲客,通過抖音可以將自己的內容和服務,推送給最需要的用戶,完成訂單增長。
社交、電商、工具產品為主流,出海成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