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外國公司問責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是導致中概股和港股出現雪崩式下跌的罪魁禍首。在這個問題得到解決以前,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會處於永無休止的噩夢之中。而這部法案之所以通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瑞幸咖啡這家曾經的「明星中概股」動搖了美國監管部門的信心。

早在2019年,美國國會部分議員就在呼籲對中概股加強審計、施加更嚴苛的信息披露規則,但應者寥寥。直到2020年2月,瑞幸咖啡的歷史性醜聞震動了整個華爾街。與2011年的東南融通事件類似,瑞幸咖啡事件也伴隨着一些最簡單、最拙劣的舞弊手法:虛構銷售收入。

瑞幸咖啡事件的嚴肅性,還體現在它對機構投資者的欺騙範圍之廣——去查一下它退市前的股東列表,就會發現其中囊括了數十家最負盛名的美國投資機構,損失數額非常巨大。在醜聞爆發之前,瑞幸咖啡的高管多次在頂尖投行的策略會上招搖過市,宣傳自己商業模式的先進性,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惡劣影響。

因此,在瑞幸咖啡進入退市流程之後,美國參議院閃電式地一致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半年之後,眾議院也一致通過了這部法案。當年年底,《外國公司問責法》由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成法。現在,則到了該法案第一次被執行的時間點。

這一切悲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即便在中美貿易戰最激烈的時候,大批美國立法者也不主張讓中概股退市,因為這樣做會損害美國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對中國損害更大,可美國能撈到什麼好處呢?而瑞幸咖啡事件的橫空出世,徹底改變了美國立法者的想法,直接導致了今天中概股陷入難以調和的危機。

奇怪的是,《外國公司問責法》在美國國會討論並通過的時間段,恰恰是中概股漲幅最高的時間段;當它被簽署成法、執行已成定局之後,大部分中概股竟然還是創了新高。對於這樣一項重要立法,投資者實在太輕視、太不嚴肅了。至今他們還指望中美兩國主管部門能在最後時刻達成一致,解除中概股的信息披露義務——這固然是有可能的,但希望正在越變越小。

諷刺的是,在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宣布將毫不妥協地執行《外國公司問責法》、絕無商量餘地的今天,我看到了另一條新聞:瑞幸咖啡在中國的門店數超過了星巴克。此時此刻,居然已經無人記得瑞幸咖啡是導致該法案通過的最直接的罪魁禍首。

種下惡因,必得惡果。最令人悲哀的是,我們在任何意義上都無法剷除惡因。

希望《外國公司問責法》永遠不要被真正執行到底,但這不是我們任何人能夠決定了。簡而言之,現在已經太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