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半佛仙人的第872篇原創
1
前段時間看到一句話叫,
不得不說這句話挺扎心的,但是聽起來又充滿希望。
因為如果真的只有三年,豈不是馬上就要變好了?
大家都不容易,都在熬。
大家都過的很辛苦,上學的辛苦,上班的更辛苦。
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隨時要在辦公室辦公和家庭辦公之間反覆橫跳。
公司今天說情勢不妙,大家先居家辦公,雞飛狗跳的適應了兩天,剛有點摸到頭緒,公司又通知大家一起去辦公室上班。
線上線下來回串,所有的東西都亂了套,原本定下的項目進度因為變動不停調整,調整了之後又要重新對齊,上下幾個鏈條的部門互相搞不懂對方又發生了什麼事。
來來回回反反覆覆,別說辦公效率了,人都快瘋了。
不光員工要瘋,老闆也要瘋。
前段時間的居家辦公給無數小公司來了一個大逼兜,很多事情沒法面對面就是辦不好,許多老闆像突然被吐了一臉墨汁,一下子失去了對團隊的掌控,進度把控完全崩掉,員工到底在幹什麼也不知道,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某個員工神秘消失好幾天才發現他缺崗的恐怖故事。
原本只在公司內網傳的東西不得不借用各種軟件互相傳,傳着傳着就不知道傳哪去了,風險大大增加,還容易出現不同人手裡的版本對不上的問題。
我只能感嘆,大哥,都兩年多了,兩年前你說自己完全沒有防備還能理解,假如你是涉及線下的業務我不僅理解,我還特別同情,因為我也有店就這麼關門了。
但如果只是聯絡業務,遠程項目,2年了還沒準備,就不太合理了。
2
事實上我已經homebase了快2年了,基本上一周只去一次辦公室。
最近因為疫情,已經快2個月沒去過辦公室了,除了吃不到公司的零食很遺憾以外並沒有什麼難以接受的地方,工作效率也沒有下降,因為我們一直以來就是混合辦公。
90%遠程,10%線下。
定好KPI和deadline,大家按時交付,就可以了。
在網上辦公這事說起來好像很複雜很先進,其實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一點都不難,無非是怎麼來用這套東西。
網上辦公不是把辦公地點變到了家裡,而是在網上搭建一個在家也能隨時進入的虛擬辦公室。
這個虛擬辦公室里有一個員工工作時需要的所有功能,可以讓員工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可以讓不同部門之間高效溝通……最重要的是,這個虛擬的辦公室可以讓人區分家庭生活和工作生活。
有這種界限感才能好好工作。
你光是把人弄回家,沒有建立辦公室,員工根本就搞不清自己現在在不在工作狀態,老闆也不好時時刻刻去電話查崗。
但很多人就是別不過來這個彎,覺得沾上互聯網、信息化這些詞就變得高大上,聯網只是省下了現場辦公的時間。
實際上辦公室是這麼多年千錘百鍊下才弄出來的標準工作場景,這個場景里的元素都是有意義的,是輕易不能替代的,以為用網線綁住員工就是網上辦公,只能說腦子裡面多少缺點什麼。
現在網上辦公的混亂,就是大家在用各種各樣低效的方法彌補辦公室場景里的功能。
本來靠着成熟的辦公室能維持效率,當辦公室消失後,一切維持效率的制度都沒了,當然會效率崩盤。
3
對一個辦公室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是儀式感,是交互,是面對面的工作氛圍。
就好像為什麼大家喜歡去圖書館學習?
因為那個氛圍就是讓你學習的,辦公室也一樣,當你走進辦公室你就知道你是來工作的,在這裡有你工作需要的一切。
你能隨時找到和你這份工作相關的「人」,並且很確定他們在這時出現在這裡也是為了工作,所以你可以毫無心理負擔的去對接。
這裡有專門用來溝通信息的會議室,在這個封閉場景里大家的溝通都是圍繞着工作進行的。
當然你如果說自己的會議室里經常變成茶話會那我也不會說什麼,畢竟很多公司沒啥事兒這也是現實。
這之外你有自己的專屬工作工具,用來處理你自己手頭的工作。
還要有內網,用來傳輸大文件,確保信息安全,以及可以在多人協同的時候進行共同編輯。
最後辦公室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形成儀式感的最後一環,成為日程管理的一個標準化流程。
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而這個今天指的就是上班時間結束的那一刻。
一個員工在家裡很難找到這種約束力,因為他永遠會覺得自己再怎麼拖都能摳出時間來做事。
人、信息溝通、工作工具、資料儲存、時間管理,這些在一起才構成了一個高效辦公環境。
現在的網絡辦公,人與人互相見不到面,不知道對方的狀態;
信息溝通幾經周轉,拉群拉到手軟;
工作工具彼此不統一,經常互相轉存格式,文檔從蘋果用戶手裡過一圈直接變亂碼;
資料儲存系統一團糟,基本靠群里互相傳。
時間管理全靠老闆電話查崗,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這效率不崩潰都奇了怪了。
而且還得感謝遠程辦公,不然大家當面弄不好得打起來。
而現在只是打鍵盤,挺安全的。
4
上面的這些問題很難解決麼?
一點都不難。
工具都是現成的,上網一搜,辦公軟件早就有一大把,該解決的問題人家都給你想好了,按照自己的需求組合,稍微學習一下就能上手。
可為啥大家都不用呢?
戰略性懶惰。
辦公生活不區分,把微信當工作軟件用,覺得只要自己能隨時找到員工就算成功;
文件傳輸當笑話,不建內網,不定製度,隨便拉個聊天窗拖進去就算解決任務。
開會全靠微信電話,互相盯着頭像猜別人的表情,反正能出聲就是贏。
有時候真想問問這些老闆,你們是打從上網就只會用微信是嗎?
對,微信確實是中國規模最龐大的社交軟件,對,現在微信是最大眾普及的基礎APP,但是人家微信設計出來又不是為了給你辦公用的。
很多企業都在慌,覺得自己要提升效率就只能去強迫自己接受那些違背中國人使用習慣的假洋鬼子辦公套件,但其實根本不需要。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一個企業微信就足以把你推進賽博朋克的高效辦公時代。
絕大部分員工的工作效率問題,就是因為他們的社交軟件和工作軟件分不開,分不開就互相搶占時間,員工會被一些奇怪的東西分散注意力。
你這邊在工作,微信響了,你切進去一看,群里有人發了個搞笑圖,你煩不煩?
其實是不煩的,你恨不得讓他們多搞點,搞快點,最好再有點澀圖。
但你的工作效率就耽誤了。
可是不看也不行,因為鬼知道會不會錯過重要信息。
用企業微信代替微信來工作,這就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企業微信還有三個點非常優秀:
第一是透明化的工作流程。
在家辦公和在辦公室不同,在辦公室,每個工作部門是集中在一起的,需要集合起來通知什麼事的時候喊一嗓子就可以,每個人在哪,在做什麼都一目了然。
而在家辦公,生活里的事必然會侵入工作中,每個人的工作節奏和工作流程都會互相干擾,最後讓流程變得一團糟。
所以居家辦公必須要有極為透明的工作流程,整個業務鏈條上下的工作進度要清晰可見,確保不會因為某個人脫節大家一起崩盤。
企業微信有個日程功能,可以和手機系統日曆雙向打通,你可以在裡面將一天中所有要做的任務分門別類的填進去,他會時刻提醒你每項任務進行到什麼地步了,必須在什麼時間之前弄完。
這種清晰的日程安排可以有效增加工作的可視性,日程和時間表進行標準化後,個人針對工作和生活投入的比例也會變得更清晰,大家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在哪個時間區間工作,效率自然會有提升。
第二是可視化的會議場景。
不要覺得在家辦公就可以不和同事見面了,恰恰相反,越是在家越需要經常和同事見面。
因為文字只能傳達簡單的信息,你沒法通過文字去觀察別人的表情、語氣,也就沒法對自己的同事形成直觀的印象,沒法分辨對方對你說的內容是認可還是不認可,在配合溝通上很容易出現問題。
尤其是遠程語音的不確定性,大幅降低工作效率,經常會出現你把自己最精彩的想法說完了,然後對方回你一句「對不起剛才沒聽清信號好像不好」這種噁心的狀況。
而這就需要定期會議,以及高效的即時視頻會議系統。
托騰訊多年做即時通訊軟件的經驗,企業微信在數據並發和即時信息傳輸上有先發優勢,體現出的效果就是視頻清晰,可以保證你在網絡會議室里像在真的會議室里一樣輕鬆發言。
而且在群里就能拉起會議,不用去翻找長串的會議號和密碼,很便捷。
這樣一來一往,又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是標準化在線協同文檔。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發錯過文件,反正這事情我經常干,因為我喜歡把沙雕圖到處轉,結果有時候就會轉到甲方群里。
轉錯個沙雕圖最多別人告性騷擾,要是把內部文件什麼的轉錯群基本就要原地離職了。
在聊天軟件里把工作文件自由亂傳這種事屬於風險大,效率低,收益近乎於無的行為,但是很多人,哎嘿,就是不改。
其實這就是一個內網+權限就能解決的問題,如果大家都用企業微信的在線文檔,傳輸的時候直接限制權限,就算發錯了群,對方也打不開,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
再加上這種共享文檔集體編輯的特點,可以有效解決工作地點變化導致的文件格式變化,用戶不管在什麼地點用什麼設備都打開相同的文件,編輯記錄可溯源,可查閱,有效減少傳輸過程的損耗。
有人在用在線文檔了,但是企業微信的在線文檔還有一個優點,協作的時候,@同事有「明顯提醒」,被提醒的同事就能快速查看和反饋,事事有回應。
這之外還可以把大文件放進企業微信的微盤裡,方便內部流通,微盤的容量大,關鍵還不限速。
你把這些東西做出來,工作效率怎麼會下降呢?
關鍵還是看你有沒有這個意願,是選擇高效工作,還是選擇就這麼混着。
5
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高效辦公的工具早就已經成了基礎設施,該有的都有,就等着你去用。
這裡面的學習成本已經很低了,老闆不能偷懶。
員工要懶天經地義,當老闆的也懶,那只能說自求多福。
傻瓜工具都不用,到底想不想賺錢?
企業微信不僅僅是一個傻瓜工具包,更是對整個辦公流程的優化整合,它不僅可以用在網絡辦公場景里,還能用在普通辦公場景。
隨着企業規模擴大,一切都要正規,有章法,而規範工具規範流程,當然也是一種正規。
哪怕是沒有疫情,不需要網上辦公,建立一個更完善的線上工作平台也非常有必要,因為管理這東西永遠不嫌棄精緻。
之前這些年,是辦公室這個成熟的工作環境掩蓋了架構以及流程上的疲弱。
明明可以在工具上更進一步卻裹足不前,滿足當前這種糊弄了事的狀況,在疫情這樣的黑天鵝到來的時候就會失去抗風險能力。
風險,風險,風險,要有風險意識。
世界是個草台班子,很多事情確實不可控。
但自己不能把自己當草台班子。
希望這件事兒很難,但不能自我放棄。
-----------------------
公眾號: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裝
知乎:半佛仙人
這是一個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會寫出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
點擊關注下方賬號,你將感受到一個朋克的靈魂,且每篇文章都有驚喜。
-----------------------
感謝你的閱讀,下面是1個抽獎鏈接按鈕,4月4日晚上19點開獎,一共6666元,2022個紅包,感謝大家的支持。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閱讀、在看和轉發,點我參與抽獎!點我參與抽獎!
【我愛這個魔幻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