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UIDE|

■一季度為什麼增收不增利?

■上遊資源還能上漲多久?

■寧德時代的核心競爭力還在嗎?


作者|何玥陽
編輯|趙元

新能源汽車的熱度還沒有停下來。

2021年,特斯拉賣出93萬輛電動車,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紛紛接近10萬交付量大關,新能源汽車需求快速釋放。

作為生產動力電池的上游企業,寧德時代也賺得盆滿缽滿,2021年全年收入突破千億元,達到1303.56億元,同比大增159.1%,扣非淨利潤為134.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兩倍。

其中,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實現收入914.91億元,動力電池使用量占全球的比例達到32.6%;儲能方面,收入136.24億元,同比增長超6倍,已被視為新的增長極。

到了2022年一季度,寧德時代收入486.78億元,同比大增153.97%,但歸母淨利潤卻同比下滑了23.62%。

寧德時代收入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長,為什麼淨利潤驟然下跌?如何看待這份收入向上,利潤向下的財報?產業鏈話語權還在嗎?本文將回答這些問題。

01

成長的煩惱

要看懂寧德時代淨利潤為何「變臉」,需要全面從收入、利潤、合同負債、毛利率、費用等多個維度來分析。

首先看收入。

寧德時代第一季度收入486.78億元,同比增長153.97%。收入大增背後是行業的景氣度還在,寧德時代的出貨量依舊保持高位運行。

從市占率上看,動力電池使用量的全球市占率進一步提升至35%。

此外,寧德時代的合同負債,也就是從下遊客戶那裡預收的款項,未來將轉變成收入,這一項目從2021年底的115.4億元上漲至一季度末的150.5億元,同比增加三成。同樣說明寧德時代在手訂單充裕。

再來看利潤層面。

寧德時代的淨利潤下滑,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毛利率。

動力電池的上游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等,這些材料受鋰、鎳、鈷等大宗商品或化工原料價格影響較大。

原材料是寧德時代最重要的成本,以2021年為例,直接材料占成本的八成以上。上游價格的上漲會壓制寧德時代的毛利率。

廣發證券的分析師在央視財經直播中提到,今年一季度,碳酸鋰的價格從25萬元/噸上漲到50萬元/噸。鎳的價格也因俄烏衝突走高。

面對如此巨大的漲幅,正常情況下,中游企業有兩種選擇:漲價把成本壓力轉嫁到下游和不漲價。

寧德時代一季度的毛利率從2021年全年的26.28%降至14.48%,由此可以看出,寧德時代沒有大幅度提價,而是自己消化產業鏈上的大部分壓力。

寧德時代占了35%的市場,在國內占了50%的市場,不會沒有轉嫁成本的能力。只是動力電池是新能源電動車的心臟,其成本占到整車成本的30%——40%,一旦寧德時代選擇漲價,將會影響行業的信心,也不利於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

費用方面,最主要的支出在於研發費用,技術型公司,這方面的錢不能省。

其他的三項期間費用(銷售、管理、財務)不足6%,低於2021年同期,也低於2021年全年,寧德時代的費用控制能力十分穩定。

所以,季報看起來不如年報,是上遊資源失衡的結果,寧德時代的產品力、競爭力都沒有改變。

那麼,問題的關鍵就變成了寧德時代會持續受到這種困擾嗎?是否有應對之策?

02

毛利率何時現拐點?

2021年,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同樣在下滑,最重要的原因是動力電池的毛利率從26.56%下降至22%。

不妨先以寧德時代2021年的表現測算一下其盈利抗壓能力。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碳酸鋰經歷了一輪上漲,從每噸9萬元左右漲到了28萬元左右。而根據東吳證券的測算,2021年四個季度,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毛利率分別為24%/22.1%/21.8%/21.3%,後三個季度毛利率下滑程度很小。

由於原材料多種,占成本的比例和漲幅都不同,我們無法測算寧德時代憑藉如長期協議、提前囤貨等方式對沖了多少成本壓力。

如果採用逆推的方式,我們會發現2021年,營業成本中非直接材料部分的成本,增長幅度為106%,遠低於收入增幅159.1%。

結合動力電池毛利率下滑程度較低,可以看出,寧德時代的規模化和技術優勢帶來了明顯的降本效應。

面對上遊資源價格上漲,寧德時代手中有四種解法。

第一,漲價,最立竿見影的方法。

寧德時代3月下旬曾宣布,因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其已相應動態調整了部分電池產品的價格。在投資者關係活動中,寧德時代表示已與客戶友好協商,共同應對供應鏈的壓力。

第二,向上游布局,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

鋰礦進度方面,從去年開始,寧德時代就已經做了布局,今年拿到了宜春鋰礦的探礦權,該礦推斷瓷石礦資源量約9.6億噸,伴生鋰金屬氧化物量265.678萬噸。

此外,寧德時代還有印尼的鎳項目和剛果的鈷項目。

掌握礦的主動權之後,就可以根據市場價格規劃開採進度,通過調整自供比例,減少上游的成本衝擊。

第三,加快布局回收。

資源的循環利用是零碳、綠碳經濟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對一些稀有金屬來說,回收和找到替代品是最經濟的解法。

年報顯示,寧德時代的鎳、鈷、錳的回收率達99%以上。

第四,減少總需求。

今年,寧德時代推出了換電。在換電模式之下,電池共享,利用率提升,動力電池的總需求下降,由供不應求引發的上游礦資源價格上漲將會得到平抑。

長期來看,非稀有金屬的礦產資源總是呈現出周期性。

當價格下跌,礦場沒有動力,於是關閉、停產清盤,等庫存下降至一定程度,價格反轉時,礦廠短期恢復不了生產力。

去年鋰產品價格上漲就是因為上游礦場的建設、復產周期和下游正極材料及電池廠的擴產周期嚴重錯配,鋰從供需平衡狀態,轉變成了供應緊張的狀態。

短期來看,在利益的驅使和工信部打擊囤貨居奇的政策之下,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已有掉頭向下的趨勢,疊加寧德時代已經實施的漲價計劃,第二季度會是毛利率回升的觀察窗口。

03

擴產,是明智的選擇嗎?

與季報一同發布的是定增獲得批准的公告。

寧德時代擬募資450億元,用於135Gwh鋰電池產能建設項目,涵蓋福鼎時代、廣東瑞慶時代一期、江蘇時代四期和寧德蕉城時代四個生產基地及研發。

擴產,同樣是寧德時代雖然去年狂賺159億元,但沒有分紅的原因之一。

處於快速發展中的企業通常會將資金投入擴大再生產的過程中,此時一塊錢在企業手裡比在投資人手裡能在未來獲得更高的回報。

而當企業處於成熟期或穩定期,資本的投入無法獲得高額回報時,企業傾向於多分紅。

不論是歐盟的最嚴碳排放法規、綠色協議,還是拜登為新能源產業設目標等措施,都能看出,新能源仍然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有前景的賽道之一。

新事物的滲透是不規則的,尤其是技術創新帶來的新事物,其滲透率往往會呈現出S型,也就是前期滲透速度極為緩慢,而到了一個臨界點之後就會加速,甚至是以指數級別上升。

在過去20年裡,一個經典的科技消費品——全球智能手機,就符合這一規律。

2004年——2009年,5年時間裡,全球智能手機滲透率從3.1%緩慢爬坡至14.4%,接下來的五年時間裡,滲透率從14.4%迅速提升到69.3%。

挪威的電動車滲透率曲線也是如此,2013年——2020年,7年間滲透率從5.7%提升至70%。

事實上,多國電動車滲透率曲線的前中段都與挪威類似,進入5%—10%區間之後,開始加速。

中國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剛步入加速成長期,需求正在急速釋放,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在放量,如果不提前布局,屆時,銷售將被產能掣肘。

寧德時代大規模擴建產能,意圖是與終端產品滲透率提升搶時間,與行業內企業搶先機。

供給端的產能有了,還要在下游車企乃至終端消費者端有產品認可度。

在技術創新驅動的行業里,未來必定還會有類似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之爭,也可能會有顛覆性的技術出現。

消費者看重的是性能和價格。身在其中的企業需要做的是獲得及保持技術優勢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對資源的利用率,減少碳排放和消費者的成本。

寧德時代能夠做到市占率第一的位置,不僅是因為賭對了三元鋰電池的路線,趕上了政策的東風,也因其強研發能力。

從投入上看,寧德時代近三年的研發投入較多,占收入的比例在6.3%左右。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上萬名研發人員,其中有170名是博士,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量約12.06%。

從技術上看,寧德時代有萬餘項專利,其CTP技術已經進入3.0時代,能降低成本,兼容多數車型的電池組。有巨大成本優勢的鈉離子電池在2023年也將形成基本產業鏈。寧德時代的創新覆蓋到了材料體系、系統結構、極限制造和商業模式四個方面。

04

結語

任何一家企業的發展,都伴隨着風險、機會與挑戰。本質上,企業的成長過程就是戰勝困難的過程。

於寧德時代而言,基本面穩固,但當下的挑戰之一是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按照通常做法,完全可以靠同比例漲價把成本壓力轉嫁到下游。

顯然,寧德時代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自己消化產業鏈上的大部分壓力,結果是犧牲了自身短期利潤。

我們在前面分析到,寧德時代並不是沒有轉嫁成本的能力,這樣做主要為了穩定行業的信心,這與疫情期間國家對中小微企業減稅道理相通:犧牲短期利益,換取長期贏面。

納西姆·塔勒布在《黑天鵝》一書中告誡我們:我們所處的世界充滿着極端、未知甚至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此後,他又在《反脆弱》一書中極力為不確定性正名,在他看來,不確定性既然不可避免,關鍵要看我們如何利用它,而不是躲避他們。

「風能吹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塔勒布說。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