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是「五一」假期第四天

4月29日以來,我市已連續四天

實現社會面清零


但我們仍要充分認識
疫情防控的複雜性、艱巨性和反覆性
決不能有絲毫的鬆勁懈怠
請大家繼續做好
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一起守住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省衛健委最新提醒
請務必牢記
↓↓↓

健康監測

不放鬆

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覺味覺減退、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症狀,應及時按規範程序就診,並主動告知14天活動軌跡及接觸史。就醫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就地過節

更安心

密切關注官方發布疫情權威信息。堅持非必須不出境、不去中高風險地區和有本土病例疫情地區,儘量減少跨市流動。

確需出行

重防護

要注意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了解好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出行方式最好選擇自駕,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定要注意個人防護,戴口罩、保持手衛生和社交距離等。

公共場合

別大意

儘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堅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一米線,注意咳嗽禮儀。儘可能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乾淨毛巾擦手。沒有明顯污物的,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


接種疫苗

護健康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是有效防護的手段。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群要儘快接種疫苗,沒有全程接種疫苗的人群要儘快補種。符合加強接種的人群,到了規定間隔時間,要儘快進行加強接種。

健康生活

要堅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充足睡眠,清淡飲食。堅持適度鍛煉身體,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多到戶外適當活動,呼吸新鮮空氣。

返程歸來

要報備

近期從外地返回,特別是有本土病例疫情地區旅居史,與新增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有軌跡交集的人員,應主動向所在單位、社區(村組)或入住酒店報告,積極配合落實信息登記、核酸檢測及隔離觀察等防控措施。


「五一」節日期間
注意個人防護一樣不能少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溫馨提示
假日期間要繼續重視新冠肺炎防控
同時要做好諾如病毒腸炎、食物中毒
和動物源性傳染病的預防
↓↓↓

[相關風險的特徵及具體預防措施]

0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當前,我國境內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波及範圍較廣,部分地區社區傳播尚未阻斷,並發生疫情外溢,內防擴散形勢嚴峻複雜。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較高水平,受奧密克戎變異株成為全球優勢流行株、境外多國放鬆旅行限制和防控措施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面臨境外疫情輸入並導致本土傳播的風險依然較大。


主要預防措施:



● 建議符合條件而未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者,尤其是老年人,儘快接種疫苗,未全程接種者儘快完成全程接種,完成基礎免疫接種超過6個月者儘快接種加強針。

● 當前,境外疫情流行水平仍然較高,我國堅持外防輸入防控策略,對入境人員要求嚴格檢疫措施。建議非必要非緊急不出境,減少旅遊等非必要事由的人員跨境流動。入境人員在集中隔離及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嚴格遵守當地防疫規定,做好核酸檢測和健康狀況監測。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告知相應工作人員,並配合就醫。居家健康監測期間非必要不外出,與同住人保持一定距離;如確需外出,做好個人防護,規範佩戴N95/KN95防護口罩,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參加聚餐、會展、旅遊、培訓等聚集性活動,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和密閉場所。

● 境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及所在縣(市、區、旗)人員嚴格限制出行;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的其他縣(市、區、旗)人員非必要不出行,確需出行的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嚴格限制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及所在縣(市、區、旗),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的其他縣(市、區、旗)。特殊情況需要出行的,需經屬地疫情防控機構批准。我國境內各地新冠疫情風險等級可在國務院網站專欄http://bmfw.www.gov.cn/yqfxdjcx/risk.html、 「國務院客戶端」手機APP或微信、支付寶小程序等實時查詢。

● 其他地區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集,特別是老年人、基礎疾病患者、孕婦等人群。發熱病人、健康碼「黃碼」等人員要履行個人防護責任,主動配合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在未排除感染風險前不出行。境內高風險崗位人員應儘量避免出行,確需出行的須滿足脫離工作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在所在單位報備。

● 假日期間,要加強自我防護。常備口罩、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濕巾等物品。外出時堅持佩戴口罩,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打噴嚏時遮掩口鼻。居住場所注意通風換氣。同時,要儘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間密閉、通風較差場所活動。不參加大規模人員聚集性活動,確需舉辦的聚會儘可能縮小活動規模。


02

諾如病毒腸炎


諾如病毒腸炎暴發疫情多發生在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大型遊輪等人群聚集場所,也曾發生在飛機上或旅行團中。傳播途徑包括人傳人、經食物和經水傳播。

人傳人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包括攝入患者嘔吐時產生的氣溶膠、接觸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接觸被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環境物體表面。

經食物傳播是通過食用被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進行傳播,污染環節可出現在感染諾如病毒的餐飲從業人員在備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或食物在生產、運輸和分發過程中被感染者排泄物或含諾如病毒的其它物質(如水等)所污染,牡蠣等貝類海產品和生食的蔬果類也是引起感染的常見食品。

經水傳播可由桶裝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飲用水源被污染所致。最常見臨床症狀為嘔吐和腹瀉,其次為噁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數患者發病後2-3天即可康復。極少數病例可發生重症甚至死亡。


主要預防措施:



●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手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回家、照顧病人後,準備或分發食物和進餐前,要勤洗手。

●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儘量吃熟食,生吃蔬果要洗淨,牡蠣等貝類海產品必須徹底煮熟後再吃;不喝生水。

●諾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復後3天內最好居家主動隔離,儘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離接觸,尤其不要準備和加工食物或照顧老人和嬰幼兒。

●被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表面應及時用含氯漂白劑或其他有效消毒劑清洗消毒,並立即脫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單等,清洗時應戴上橡膠或一次性手套,並在清洗後認真洗手。


03

食物中毒


5-10月為我國食物中毒高發月份。我國內地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為多見,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時有發生。食物中毒通常進餐後短時間內急性發病,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主要預防措施:



● 保持清潔,飯前便後、處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裝前後、接觸寵物、處理垃圾之後要勤洗手;餐具和廚具要用流動安全的水沖洗、晾乾,並經常蒸煮消毒,廚房環境要清潔。生熟食物要分開,加工食物的廚具、容器要生熟分開。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選擇新鮮的蔬菜水果,沒有霉變的主糧、豆類和花生等,適當清洗、削皮,降低風險;食品製作的全過程要使用安全的水。

食物要徹底煮熟燒透,剩餘食品和隔夜食品再次食用前要徹底加熱。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室溫下熟食存放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不能及時吃的食物要冷藏或冷凍存放,烹調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

保持良好就餐方式,儘量採用分餐,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減少交叉污染的風險。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物,不採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04

蜱傳播疾病


蜱是多種傳染病的傳播媒介,常通過叮咬將病原體傳播給人。我國大部分地區4-9月為蜱活躍期,人被蜱叮咬的機會顯著增加。蜱生活在草叢、灌木叢或樹木繁茂的地區以及動物體表,人在戶外遛狗、露營、園藝、採茶、耕種或打獵可能會與蜱密切接觸,在院子或社區里也會接觸蜱。

蜱常附着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吸飽血後蟲體膨脹如黃豆大小。蜱叮咬人後可引起過敏、潰瘍或發炎等症狀,一般較輕微;但蜱傳播的一些傳染病,如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新疆出血熱等病死率較高。經蜱傳播的疾病,發熱、發冷是最常見症狀,其次是瘙癢、頭痛、乏力和肌肉酸痛,有的會出現關節疼痛、皮疹等。


主要預防措施:



●前往野外時做好個人防護,應穿長袖衣褲、紮緊褲腿、裸露皮膚塗抹驅避劑等,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防止蜱叮咬。

一旦發現有蜱附着在皮膚上,應儘快清除蜱,可用酒精噴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乾淨的細尖頭鑷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必要時,及時向醫務人員諮詢。如在清除蜱後的幾周內出現發熱、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狀,應儘快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



05

動物源性傳染病


人類通過接觸動物(如飼餵、撫摸、屠宰、剝食、加工等)、食用未煮熟的動物產品(如肉、蛋、奶等)、接觸動物棲息地環境等方式,可能會感染上禽流感、布病、炭疽等動物源性傳染病。

主要預防措施:



● 避免進入野禽等動物棲息地,不接觸、不食用野生動物。儘量避免直接接觸任何動物,特別是來歷不明動物。不吃未燒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動物產品。選擇新鮮、安全的動物食品原料,加工時要注意生、熟分開。


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平安健康過「五一」


來源:蘇州發布

做好自我防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