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圈子裡的人,或多或少都會關注每年的世界大學排名情況。
美國的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英國的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QS大學排名…每到發榜時間,總要引起一陣熱議。
有人是為了看自己學校的排名變化,有人是為了關注行業學科發展動向,也有人單單是為了湊個熱鬧。
然而從今年開始,這些常見榜單中將不再出現多所中國知名大學。其中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多所國內985重點高校。
早在2020年9月30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專家座談會」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評價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上,就深入探討了「洋指標」的利弊。
並決定從2022年開始,不再向國際大學排名機構,提供相關數據。
這一決議立即引起南京大學、蘭州大學兩所老牌985的共識。三校明確態度,從2022年開始,不再參與世界大學排名。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應該淡化排名,減少排名的功利性,減少對非專業非學術因素對排名的影響,真正的一流大學沒有相同的標準。
這些名校相繼退出世界大學排名,是否代表着中國教育界新的風向標?後續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近年來國內國外市面上受眾較多的世界大學榜單主要是US.news、QS和THE(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三大榜單標榜的側重不同,每年的排名也會有些出入。
US News排名強調學術研究,另一項重要指標是學校的整體聲譽;
QS 排名強調大學軟實力,着重考察學術聲譽和僱主對畢業生的評價;
THE 排名賦予教學、科學研究各30%左右的權重。
但一個共同點是,無論這些機構的排名結果如何,總會有大批網友質疑排名的「含金量」,暗示榜單「摻水」。
一方面這些所謂的權威機構基於所屬國,會帶有一定的政治偏向和主觀色彩。
對比2022年三大榜單世界大學排名的前十情況,US news被美國高校霸榜,哈佛常年第一。
QS的排名,竭力將英國大學併入前十。
泰晤士的排名,更乾脆,直接把牛津大學排到第一。
這些名校無疑都世界聞名,有很強的學術和師資背景。但也很顯然,榜單缺乏客觀性,且沒有共同的評判標準,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之嫌。
如果說這些榜單的前十情況「摻水」,後續排名的各方權重則更值得質疑。
在排名獲得越來越多的國際關注後,一些在意排名的大學就會出現跟國外排名機構相勾連、進行灰色交易,或是數據造假的現象。
2019年US news最佳本科排名就曾曝出,五所高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克里普斯學院、馬斯希爾學院、北卡羅來納大學彭布羅克分校、約翰遜威爾士大學)提交的統計數據「存在錯誤」。
後續US news宣布更新排名,並把五所高校在當次排名中除名。
CBS 2019年相關新聞
今年3月也發生了一場打臉事件。
哥倫比亞大學一名數學教授公開質疑本校為了攀比排名,存在數據造假。
該校在今年US news排名中獲得第二的好成績,然而代數幾何專業的教授邁克爾·塞迪厄斯通過一項統計分析發現,該校的關鍵支持數據「不準確、可疑或高度誤導」。
紐約時報
這名教授用長達21頁的激烈評論,對大學排名提出質疑,還對大學排名是否有價值、甚至準確的問題展開了進一步討論。
可以想見,即使是一些名校都難逃「排名」風波,更何況一些想擠上榜單的普通大學了。
去年,坦普爾大學(Temple University)商學院的一名前院長,被判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使用虛假數據,以提高該校的全國排名、增加收入。偽造數據期間,該學院的在線MBA項目一直被US news評為全美最佳。
艾奧娜學院(Iona College)、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和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等學校,也被曝出長期偽造或篡改數據。
這些只是部分被曝光出來的數據造假,在排行榜的不斷影響下,勢必存在更多沒被曝光的內幕。
這次,一些中國大學不想再忍了。
眾所周知,中國人民大學是國內首批雙一流,其綜合地位雖不及清北,歷年收取分數線最低也在660分左右起步。
從三串教育部學校代碼,也能窺見一二。
北京大學 10001
中國人民大學 10002
清華大學 10003
然而反映到各大國際機構的排名榜上,人大的實力卻「失了真」。
在2022 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人大排名世界第525位;中國內地高校排名第48名。
在2022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人大排名世界大學第601-800位;
在2022 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排名世界大學第601-650位;
同樣選擇退出世界大學排名的南京大學和蘭州大學,也有着類似境遇。
以QS平台舉例,分別被排在世界大學第131位、第751-800位。
儘管以北大清華為首的一些中國名校位次靠前,依然無法掩蓋這些排名機構背後的不合理的排名「邏輯」。
人大甚至被排在眾多「雙非」、「四非」大學後面…
這樣的國際排名背後,誰在打壓中國大學?
在中國過去20年的教育發展歷程中,不可否認曾有過在意排名的階段。
這些排名情況也的確曾帶來一定積極影響,提高了中國大學在國際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但在國內教育不斷發展進步的當下,中國各大高校愈發在這些排行榜中顯現出不合理的「弱勢地位」。
這些來自美國或英國的世界大學排行榜,滲透着西方國家制定話語權的底層邏輯。
以他們的排名為基準,不僅會喪失一定的招生主權,可能還得被動花錢去提升被壓低的名次,成為他們的「搖錢樹」。
如今的中國教育能力已經不需要這些客觀性存疑、具有「商業操作」的排名來證明。
歐美有自己的好學校,中國也有眾多文化底蘊十足、學術能力一流的好大學。
不以西方國家制定的「標準」為標準,會是中國大學找回「主權」前進的一大步。
這些世界大學榜單,可以參考,但千萬別當成信奉守則。
ref:
中國新聞網《多所名校退出國際大學排名,意味着啥?》
公眾號:雙一流與985高校《中國人民大學:退出世界大學排名,不再向國際大學排名機構提供相關數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