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利集團還未從一場荊棘載途的「馬拉松比賽」中贏得桂冠,又闖進了另一場局面焦灼的比賽中。
6月13日,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收購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案件公示。

根據公示信息,星紀時代已與魅族科技以及涉及交易的股東簽署協議,星紀時代擬收購珠海魅族79.09%的股權。天眼查數據顯示,吉利集團(以下簡稱:吉利)為星紀時代的大股東,持有其32.3%的股權,吉利創始人李書福也持有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6.15%的股份。
此前,星紀時代與魅族洽談收購事宜的消息曾一度甚囂塵上,但吉利回應稱「對市場傳聞不予置評」,魅族也表示「沒有相關消息」。不過,在等待了5個月後,吉利收購魅族一事最終塵埃落定。
對於被吉利收購一事,多位魅族粉絲均向「子彈財觀」表示,以目前魅族的處境和體量來看,經營不下去是遲早的事,而被吉利收購,魅族或許能夠掙脫泥沼,得以延續,「及時抽身未嘗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魅族粉絲持贊同態度的一大原因在於,近年來魅族在手機市場上的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2021年9月,魅族在線上召開了魅族18S系列發布會,其中,魅族18S系列的起售價為3699元,而在此前一個月,榮耀發布了起售價為4599元的榮耀Magic3系列,小米則發布了起售價為4999元的小米MIX4。

圖 / 魅族官網(魅族18S)
橫向對比來看,三款系列機型都搭載了高通驍龍888Plus處理器,配置也大同小異,但截至6月,根據各家京東官方旗艦店的銷量統計,榮耀Magic3和Magic3 Pro的累計銷量分別為5萬多和2萬多台,小米MIX4的累計銷量為10萬多台,而魅族18S和魅族18S Pro的累計銷量則分別為2萬多和5千多台,已明顯處於下風。
「站在局外人角度來看,魅族被吉利收購算是一件雙贏的好事。」一位手機渠道人士向「子彈財觀」透露,魅族的市場聲量已非常微弱,而被收購是終止衰落最為穩妥的方式,雖然產品銷量不佳,但軟硬件團隊都是現成的,並且對供應鏈的把控也相對完善,本身魅族也在研發Flyme for Car車載系統,以及一些相關專利,都能夠無縫融入到吉利的戰略之中。
淪為小眾手機品牌的魅族,亟需外部資金和資源的拯救,而打響「無邊界戰爭」的吉利,更需要魅族盤活手機業務並打通其生態圈,但這個盤算真能如願嗎?
醉翁之意不在酒
事實上,吉利進軍手機賽道的號角早已吹響。
2021年9月,吉利子公司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宣布投資100億元進軍手機行業,定位高端智能手機,並且將「整合全球技術和資源,服務全球市場」。
吉利造手機的消息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還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榜,但在外界看來,吉利的舉動或多或少帶有玩笑意味,畢竟如今手機市場的萎靡不振和極度內卷已讓大眾對其喪失了信心。
國際數據集團IDC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手機市場跟蹤報告顯示,在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約為7810萬台,同比下降11%,這也是2012年以來的季度最低數據。
IDG認為,2021年上半年,儘管排名前四位的手機廠商較去年同期均有明顯增長,但仍舊無法彌補手機出貨量大幅下滑的整體趨勢。
選擇在這個節點上逆勢進軍手機賽道,吉利的行為令人倍感疑惑。有人在社交平台上評論,「李書福是有多想不開才敢進入這個血海市場」「吉利想要掘金手機,難度很大」。
不過,外界顯然低估了吉利造手機的決心。2021年10月,吉利的手機研發中心正式落戶上海,而手機項目總部將落戶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吉利對待造手機的態度異常堅定,源於在李書福的規劃中,手機是布局吉利生態圈的關鍵一環。
李書福曾公開表示:「手機是快速迭代的隨身移動終端,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轉移到汽車中應用,實現車機和手機軟件技術的緊密互動。未來跨界打造用戶生態鏈,手機可以鏈接車聯網、衛星互聯網,打造豐富的消費場景。」
手機行業人士吳磊也向「子彈財觀」表示,以自身主業為核心打造生態圈已經成為當前科技公司的共識,比如小米的「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華為的「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康佳的「1+3+N」戰略以及TCL的「AI×IoT」戰略等等。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將不再存在固守單一業務的科技公司。」吳磊分析認為,跳出專業領域的規律和趨勢同樣適用于吉利,「無論是手機廠商還是汽車廠商,其業務都已變得不再純粹,且業務範圍都在不斷擴張,在這一過程中,新的機會和增量才會得到釋放。」
事實上,吉利並非只是布局了手機業務。
2007年,吉利斥巨資收購了飛行汽車製造公司Terrafugia。以Terrafugia為主體,吉利又在2020年9月成立了沃飛長空,主要業務為各類無人機和飛行汽車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運營。
2021年9月,吉利宣布旗下台州衛星超級工廠首顆試產衛星下線,該工廠將具備年產500顆衛星的產能。另外,吉利旗下的時空道宇還計劃於2026年提供全球瞬時厘米級定位服務。

圖/ 吉利控股集團官網
2022年6月,吉利的「吉利未來出行星座」首軌九顆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發射。通過「吉利未來出行星座」建設,吉利將構建天地一體化高精時空信息系統。
除此之外,吉利還布局了汽車芯片、汽車金融和保險、教育,以及包括智能手錶、智能眼鏡在內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等諸多領域。
種種跡象表明,李書福正試圖圍繞萬物互聯打造一個吉利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中,手機作為一個智能中樞和鑰匙,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汽車行業人士楊鑫向「子彈財觀」分析,從入局手機賽道和收購魅族的動作來看,吉利希望將整個生態圈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從而掌握主動權,「在這個角度看來,吉利造手機或並不是為了同其他手機廠商直接競爭,而是為了實現生態圈內產品、服務之間的協同和數據共享。」
小眾手機難獨立
在跨界融合的趨勢愈加明顯的當下,吉利需要魅族加快其生態圈的建設和完善,而站在魅族的角度來看,則迫切需要資金與資源的雙重支持;另外,更為關鍵的一點在於,小眾手機品牌在成熟而內卷的市場中已很難獨立發展。
根據IDC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420萬台,同比下降14.1%,較2021年第四季度的8340萬台下降11.0%。
其中,位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前五名的智能手機廠商分別是OPPO、榮耀、vivo、蘋果和小米,市場份額分別為18.5%、18.2%、17.9%、16.7%、14.9%。
前五名共占據了86.2%的市場份額,意味着手機行業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留給小眾手機廠商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
魅族官方數據顯示,在2016年和2017年,魅族手機的出貨量分別為2200萬和2000萬,而從2018年開始,魅族手機的出貨量便出現斷崖式下跌。IDC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魅族的出貨量僅為405萬台。
截至1月31日,根據專業諮詢公司BCI的統計,魅族的市場份額僅剩0.1%,據此可見,魅族的下墜已成大勢且回天乏力。
對此感知最為明顯的是魅族經銷商。一位前魅族經銷商告訴「子彈財觀」,魅族專賣店盈利狀況不行,甚至月月賠錢,大部分魅族經銷商難以堅持,紛紛轉做小米和榮耀,「現在線下基本找不到魅族專賣店了。」
連年下滑的出貨量讓魅族在2019年遭遇了一場大規模「撤店潮」。目前,在百度地圖上搜索「魅族」,整個北京地區就僅剩一家位於東城區的魅族授權專賣店和一家位於豐臺區的魅族授權服務體驗中心。
魅族被踢出主流手機廠商的隊伍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魅族並不是個例。
2022年伊始,騰訊擬收購遊戲手機公司黑鯊的消息重新引發了外界對於小眾手機生存狀況的審視。
黑鯊主打遊戲手機,一直以來都難以撕掉「小眾手機」的標籤。公開數據顯示,黑鯊第一款遊戲手機的出貨量僅有幾十萬台,2020年全年,黑鯊手機的出貨量也只有100萬台左右,甚至不足主流手機出貨量的零頭。

圖/ 黑鯊官網(黑鯊5)
同樣走向末路的小眾手機還有錘子手機。2019年1月,字節跳動收購錘子科技部分專利並成立「新石實驗室」,繼續開發智能手機以及教育硬件產品。苦苦支撐兩年後,字節跳動再次宣布原錘子科技併入教育硬件團隊,此後不再研發智能手機、TNT顯示器等無關產品。

圖/ 錘子科技官網(堅果R1)
「一家手機廠商對於供應鏈的把控能力和議價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體量和出貨量來決定的,主流手機年出貨量可達上億台,而小眾手機的出貨量只有百萬級別,供應鏈自然會優先供給主流手機,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吳磊說道。
「未來手機市場很難有增量可供開拓,處於絕對實力碾壓之下,小眾手機的生存空間只會被進一步擠壓,獨立發展和突圍的機會渺茫。」吳磊向「子彈財觀」表示,「吉利收購魅族,對於後者而言,無論是保持獨立運營還是放棄魅族品牌轉做車機互聯,都算是一件好事。」
跨界手機多折戟
在跨界造手機這件事上,吉利算是後來者。格力集團、奇虎360、樂視、阿里巴巴等都曾有過跨界經歷,但受限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均未能收穫太大反響。
其中,吉利造手機的動機與格力集團不謀而合。
2013年,在央視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雷軍主動提議:5年內小米營業額將超過格力,若是,希望董明珠能輸給他一元錢。而董明珠則霸氣回應,若輸了願意賠10億元。隨後,董明珠甚至還放出了「滅掉小米」「要賣1億部」的豪言。
視頻/ 網易科技(抖音號:tech163)
不過,這一對賭也讓格力集團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當時,智能家居行業的風口到來,格力集團若要布局智能家居生態,手機就成為了超級入口。如果無法自研手機,那格力集團在整個智能家居生態中或許只能作為配角,將用戶和數據拱手讓人。
和吉利圍繞萬物互聯構建生態圈的邏輯如出一轍,格力集團也想藉助手機打通智能家居生態。董明珠曾強調,「格力手機一定要做,而且必須做。如果沒有手機完整地來控制智能家居是不行的」。
2015年3月,董明珠受邀在廣州中山大學演講,在演講結束的互動交流中,她風輕雲淡地宣布,格力手機已經做出來了,並且手持格力手機亮相。
同年6月,董明珠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格力手機的特色是「智能物聯」,在手機上植入了無線模塊,可遠程監控並遙控電器,甚至可以給企業設計軟件,企業的管理通過格力手機就可以解決。
然而,格力第一代手機由於在外觀、系統、芯片以及影像系統上均不占優勢,導致其銷量慘澹。當時有報道稱,格力第一代手機的出貨量為10萬台左右。後來,格力集團陸續推出了格力二代、格力色界、格力三代以及大松G5,但出貨量同樣慘澹,甚至還多次傳出要求內部員工購買和當作獎品「消化」的消息。

圖/ 格力手機官網(格力色界)
時至今日,格力手機仍處於邊緣地帶,不過格力集團一直沒有放棄手機業務。2021年11月,格力集團發布了大松G7,但銷量依舊難言樂觀。為了帶動手機業務,格力集團還推出了聯合促銷活動,比如消費者可以在格力商城上通過購買大松G7+格力掃地機器人、大松G7+電熱火鍋等聯合款商品享受價格優惠政策。
多位數碼愛好者向「子彈財觀」表示,大松G7的配置、系統等各方面均談不上出色,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上沒有足夠的創新點。而這也給吉利提供了前車之鑑,「吉利入局手機業務是否會折戟仍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但可以確定的是,對于吉利而言,手機業務將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吳磊說道。
#你認為吉利收購魅族圖什麼?#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多多留言討論!

以子彈般的穿透力、專業性與深度性
解讀互聯網時代的最新財經動態
全球近32萬財經精英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