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行情很A股的,連續高開低走兩天後今天給意外回血了。帶頭的是芯片股,受拜登將簽署《芯片法案》影響集體上天,20CM漲停一坨坨...
道理肯定有,美國那邊未來對芯片的控制會更嚴格,意味着我們這裡要更加追求芯片的國產替代,相當於國產芯片潛在的市場份額又增大了。
但問題在於,《芯片法案》的提出、通過、簽署都是預期中的事,前前後後也經歷不短時間,為何之前都不漲就今天漲呢?另外當前全球芯片的庫存上升、價格下降,在走下行周期,未來一段時間大概率芯片股利潤會下降。
總之,推動芯片大漲的是虛(概念)的因素而不是實(業績)的因素,能持續多久很難判斷。
呃,仔細觀察的話,包括芯片在內今天漲得好的主要都是前期超跌品種,連銀行都漲了。也算對之前極端情緒的一種修復吧...
......
昨天阿里出了季報,為了給你們寫分析,我先行圍觀了一些其他人的作業。賊雞兒逗逼的是,集體關注的重點是阿里又向社會輸送了9000餘名優秀人才。
截至上季度阿里大約有25萬名員工,9000+相當於總數的4%不到點,比正常情況肯定略多,但比各類自媒體渲染的恐怖氛圍則少太多。
我思考過一個問題:從阿里等巨佬畢業的到底算不算優秀人才?
答案很難說,因為評價一個人是否優秀有不同的標準。
假設有A和B兩個人,A的特長是能打拼會幹活,B的特長則是向上級匯報要資源、向下級畫餅忽悠幹活。
本質來看A是資源(財富)的創造者,B則是資源的組織者。
A在任何地方都算是優秀人才,最差最差也是顆優質螺絲釘。
B的評價就會分歧極大,在平台資源豐富的時候能做出一番大事業,反之碌碌無為。B的成功更依賴平台和周期,只是很多時候他們自己都沒意識到這點。
反壟斷之下,巨佬們可掌控的資源大幅縮水,在這個背景下B的處境會比A更困難。
類似於股市,A屬於那種穩健經營年年給分紅的,B屬於經營彈性極大的,兩者對於周期的依賴程度不同。
回來聊財報。
由於4月和5月上海疫情影響,長三角整個物流體系都亂了,你們肯定也記得當時很多電商連快遞都發不出來,這種情況下業績肯定不好。所以財報的重點不是好不好,而是不好到什麼程度。
從數據看,本季度阿里營收2055億,同比跌0.09%;調整後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411.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跌15%,超市場預估的341.9億元人民幣。
簡單說就是在兩個月被廢的背景下營業額還能基本維持不變,已經很不容易了,有超預期的成分在。未來情況肯定要比這個季度好,維持一定程度增長問題不太大。
全村人的希望阿里雲略慘,同比只增加10%,原因丟了字節跳動的大單,人家決定自己搞。未來預期也不太好,因為現在無論政府還是企業日子都不好過,短期內增加雲頂投入的可能性比較小。
講到這裡你們可能發現了,阿里的國內市場份額就這些不丟就很不錯,未來的增長會嚴重依賴周期。經濟好的時候就有增速,不好的時候只能苟住,所以沒法給很高的估值。
但好的地方則在於以下三點。
1、阿里幾乎無負債,且手握500億美元左右的現金等價物,仍然是一台賺錢機器。未來阿里大概會是一家年賺150-200億美元左右的公司,當前2500億市值怎麼看都不高。
2、本季幾乎肯定是阿里史上最差財報,未來怎樣都會比這個好。
3、旗下阿里雲、高德等業務都存在開闢第二、第三增長曲線的機會。海外業務和其他各類投資多少也有帶驚喜的機會,可以看做一些中獎率不太高但的確有的彩票。
總體看阿里當前低估,但為何昨晚美股高開7個點後被砸盤,今天港股走得極慘呢?
其實和絕代雙焦的兄弟疼遜一樣,都是大股東砸盤。
疼遜是南非人明盤砸,阿里則今年以來軟銀通過衍生產品間接減持了三分之一的阿里。軟銀當前日子也不好過,孫正義欠了一屁股債,手上能用來變現的資產並不多。按照這個邏輯,軟銀未來還會繼續減持...
一天天被人用軟刀子割肉,股價怎樣也是不會好的。
只有等軟刀子停了,大部分股票又轉移到對中概互聯有信仰的投資者手中,才能真正開啟反彈。
這天肯定會有,但期限很難判斷。
讓我拍腦袋的話,短則一兩個月,長則一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