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安倍遇刺」系列第五彈,沒看過前四彈的,煩請猛戳這裡:

第一彈:《我X》(西方哲學簡史)

第二彈:《苦命人》(東方哲學概述)

第三彈:《見證歷史》(人類文明史概述)

第四彈:《我大清威武!》(中國古代政治史概述)

該系列和微觀理財無關,沒興趣的,建議關掉就好。

今天這世界有點亂,且一兩年內繼續向壞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我現在寫作首先是寫給自己看,能幫自己更好整理和鞏固知識體系,就像寫回家作業,其次是寫給那些喜歡看也看得懂的讀者。

上兩彈,聊的是更多人能看懂,也更容易不看論證直接開噴的歷史問題。

我用中文寫作,讀者幾乎都是華人,基於人性本能和種種不可言說的原因,很多人要麼是大漢族主義者,要麼是中華帝國和中華文化的沙文主義者,天天罵美國紅脖子種族歧視,骨子裡又無比歧視黑人。

畢竟人非上帝,一般人無法做到上帝視角的絕對理性,「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是一般人的認知常態,二戰後歐美才出現大量白左,也就是很多人嘲笑的「聖母婊」。

這世界複雜多變,聖母情懷也可能好心辦壞事,民族主義也不見得只破壞而無建設,但既然人類已發展到這個階段,我們已能藉助科學和理性,相對更客觀地看明白很多問題,作為文字工作者,我自覺有義務多介紹點,哪怕只多幫一個讀者開拓下認知邊界,也是好事。

上兩彈,很多留言都放不下一個點:中華帝國(文明)到底有多牛逼?

很多人潛意識裡憋着一口氣,覺得咱祖上一直世界第一,只有近代一百多年才落後挨打,我們現在要回到世界第一,白人主子不樂意了,「豢養」的日韓「奴才」也跟着汪汪叫,拼命阻撓。

所以任何公共話題,但凡涉及到國外的,立馬民族情緒上頭,不分青紅皂白,劈頭蓋臉一通臭罵,好像你只要說國外做得好的地方,就是漢奸。

昨天的《千與千尋:逆轉的日本與迷失的中國》,通過解析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前因後果,對中國進行警示。

就這,還有人噴我「精日」,「玄奘寺事件搞得舉國憤怒,你還在寫日本電影,合適嗎?」

So,眼下的渾水我就不蹚了,不妨看看歷史,我們祖上到底有多牛?

我做了張表,列出過去5000年不同時期最牛的三個國家。

這裡用的概念叫「綜合國力」,是我綜合經濟總量、人口、國土面積、軍事實力、技術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後的主觀判斷。

既然是主觀判斷,肯定有人有不同意見,但整體思路不會有大漏洞。

比如你可以說漢朝一直比羅馬強,也可以說清朝1840年之前一直比西方強,但你不可能說1400年的印加帝國或桑海帝國比明朝強。

人類文明誕生後,最初1000年,文明就像黑暗大地上非常微弱的點點星光,只有古埃及和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巴比倫,後來加上印度上古文明(哈拉巴),才勉強湊齊三甲。

3500年前,文明才開始第一次大擴張,我們的商王朝中前期地盤小,只能在埃及和赫梯之後,排第三。

商朝後期和周朝初年,赫梯衰弱,亞述崛起,但我們還是超越亞述,排第二。

周王朝發展一段時間後,地盤進一步變大,東亞文明才第一次誕生世界第一強國,這是中華文明第一次拔得頭籌,延續300多年。

進入春秋戰國時代後,中央衰弱,國家分裂,單獨一個諸侯國拿出來沒法和西方強國競爭。

到春秋後期至戰國前期,楚國不斷向南方開疆拓土,再次擠入三甲,排波斯和迦太基後面。

再到戰國末年,秦逐漸統一中國,重新上榜。

如果你熟悉猶太教的「塔納赫」(基督教稱「舊約聖經」、伊斯蘭教稱「討拉特」,內容有出入,但相差不大),內容涉及到這段時間中東崛起的幾乎所有強權。

從埃及(摩西出埃及)、亞蘭(戰亞蘭,奪回迦南,建以色列王國)、亞述(滅北國以色列)、新巴比倫(尼布甲尼撒二世滅南國猶大,巴比倫之囚),到瑪代(米底王國)、波斯(居魯士大帝釋放猶太人回耶路撒冷)、塞琉古(希臘化馬其頓帝國之一)、羅馬。

《但以理書》著名的「尼布甲尼撒異夢」,巨人的金頭象徵新巴比倫,銀胸和雙臂象徵瑪代和波斯,銅腹象徵亞歷山大大帝建立的希臘化帝國,鐵腿象徵羅馬,兩條腿象徵羅馬後來的分裂,半泥半鐵的腳象徵羅馬崩潰後,既回不到過去,也走不出新路的黑暗中世紀(拜占庭帝國),腳最末端的十根腳趾頭,象徵羅馬無法再完成統一,將興起很多分裂的民族國家。

混亂的上古時代結束後,古典時代就特簡單,四大帝國來回上榜。

先是漢帝國第一,羅馬第二,等到羅馬帝國進入五賢帝時代後,東漢王朝則在走下坡路,實現反超,而伊朗的帕提亞帝國,一直穩居第三。

漢末亂世,枯骨遍野,帕提亞藉機彎道超車。

待三國局勢穩定後,曹魏又奪回第二。

可惜八王之亂後,晉朝失去北方,又被取代帕提亞的薩珊王朝反超。

這段時期,羅馬也在走下坡路,人類文明進入「比爛模式」。

最終在500年左右,穩定下來的北魏和南梁把東羅馬一起反超。

600年之後的中世紀,中華文明啟動開掛模式。

從隋一直到南宋,中國國力一直領先世界,極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都無法超越。

南宋和金穩定對峙期間,雙方就是世界老大和老二。

13世紀蒙古人崛起,如果把已消滅西夏和金,還沒滅亡南宋的蒙古帝國也算成中華文明一部分,這段世界第一的歷史,能一直延續到明朝後期。

前後加起來,有1000年!

明朝後期,為了繞過阻斷商路的奧斯曼帝國,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先後崛起。

其實第一個崛起的是葡萄牙。

但葡萄牙國力實在有限,只能在沿海建立很小的貿易據點,還沒建立全球性大帝國,本土就被西班牙吞併了(1580年)。

能明顯看出,這段時間新霸權對老霸權的挑戰和取代。

先是荷蘭打敗西班牙,後是英國打敗荷蘭。

由於路易十四大幅增強法國中央集權力度,法國在18世紀後來居上,也對英國全球帝國造成強有力的衝擊。

但法國是個歐陸國家,既要維繫歐陸霸權,又要和英國爭奪海外殖民地,其地緣環境迫使其國家戰略不得不優先考慮前者,最後在印度和北美兩個主戰場都敗給了英國。

18世紀英法爭霸對今天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如果當時法國贏了,美加和印度講法語,今天全球通用語就是法語了。

後面的歷史,是中學歷史課的重點,大家都很熟了。

歐洲進入工業革命前,處於康乾盛世的中國還能和這些新興的海上殖民帝國比劃比劃,進入19世紀後就完全不行了。

1850年後,列強爭霸進入白熱化階段,同時有英、法、美、俄(蘇)、德、日等強國同場競技,都想當老大,我把統計間隔縮短為25年一次。

雖然從普法戰爭開始,世界級強國之間就經常爆發大戰,特別是一戰和二戰,但全球霸主位置一直控制在盎撒民族手裡。

以一戰為界,之前100多年是英國,之後100多年是美國。

二戰後,限於核威懾,大國之間再也沒爆發過全面戰爭。

大家都忙着搞科研促經濟,特別是1991年冷戰結束後,沒有任何力量能威脅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和平和發展進一步成為絕對主流。

過去30年,除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極少數幾個戰火不斷的悲催國家,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人民生活水平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高。

這是全人類史無前例的黃金時代。

但這30年間,世界局勢有兩個重大變化。

一是中國經濟總量,從80年代後期排名世界第11位,躍升到第2位,且趨勢上,2030年前極有可能超越美國,重返世界第一。

世界第11位是啥概念?

就是我們80後出生時的中國,連西班牙、巴西,甚至一度連印度都比不過。

而我們一直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按人均算,更弱。

從整個人類文明史角度看,中華文明引領人類文明前進的時間,的確是最長的,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恢弘故事能站得住腳的根基所在。

問題在於,今天的中國以和西方完全不同的政治模式實現經濟持續崛起,這把西方嚇壞了。

由於自身經濟實力的相對衰退,歐洲的態度一直比較曖昧。

但美國不能忍,這既是價值觀的衝突,更是全球霸權的爭奪。

美國必須爭,也只有美國還有能力爭。

區別只是自己直接和中國硬剛,還是拉攏盟友一起搞。

第二個重大變化是,冷戰結束後,美國依然把俄羅斯視為假想敵。

俄羅斯雖然經濟不行了,但還是軍事大國和資源大國。

90年代俄羅斯是真慫了,拼命示好西方,希望融入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

但這條路一直走得磕磕絆絆,最後普京看明白了,就走上了另一條路。

這對矛盾起起伏伏,但雙方一直沒徹底撕破臉,直到2022年烏克蘭戰爭爆發,激起整個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恐懼和敵意。

人類歷史走向,又進入一個很微妙的十字路口。

思考題: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辦?

最後我想說,國家綜合實力能不能回到世界第一,是不是一定要「逐匈奴於漠北」,鼓吹「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和你這個升斗小民的生活會不會變得更好,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別說中國GDP總量超過美國,就算人均GDP超越美國,你的生活就一定會比現在更好嗎?

說更直白點,人均GDP高達7萬美元的美國,還有無數無家可歸吃救濟的流浪漢,還有大把一肚子怨氣的窮人和中產階級,有些窮人聚居的街區,治安和市容差的一塌糊塗。

我們眼裡已是發達國家的日韓,很多年輕人依然對國家百般不滿,看不到希望,覺得根本算不上發達國家。

我在B站上看過一個日本共產黨的動畫競選短片,裡面有一句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日本成為發達國家!

根本原因,在於今人和古人對生活的期望值完全不同。

古代所謂的王朝盛世,老百姓沒手機,甚至不識字,他們眼中的幸福,就是不打仗,有飯吃,不被苛捐雜稅、貪官污吏、地痞流氓欺負得太狠,以至於活不下去。

總有人問,如果讓你穿越回到古代,你想去哪個時代?

無論伯利克里時代的雅典城,五賢帝時代的羅馬城,還是開元年間的長安城,仁宗年間的開封城……謝謝啊,我都不想去,因為老百姓日子都比今天慘多了。

讓你當貴族呢?

謝謝啊,我也不想去,古代這醫療衛生條件……北京城人畜隨意大小便,前門大街都臭味熏天,太陽王路易十四身上臭得要死,所以才要拼命噴香水掩蓋……

像現在40度的天,你每天不洗澡能忍得了?

所以滿足基本生存需求(人身安全+不餓死)後,人的幸福、快樂、滿足感,不來自於你是每天啃紅薯還是吃海天盛筵,是坐牛車還是坐蘭博基尼,而取決於你的期望。

一輩子沒用過沖淋的人,不會覺得淋浴是剛需。

沒見識過別人家500平米的大別墅,不會對自己住的50平老破小有多大怨氣。

沒見識過大城市的燈紅酒綠,不會對山溝溝里的家鄉有多大不滿。

古代農民沒見識過更寬廣的世界,他們能想到的最幸福的生活,就是每天都有肉包子吃。

等我有錢了,一天要吃10個!不對,20個!不對,100個!

這就是他們能想象的幸福的極限。

所以哪怕經濟不增長,科技不進步,每天重複着一樣枯燥的生活,但有肉包子吃,就是幸福。

但在科技持續進步,帶動消費需求不斷升級,而強烈的需求,又反過來促進科技進步的現代消費主義社會,人們形成慣性依賴,覺得口袋裡的錢一天天變多,生活一天天變好,是理所當然的。

別說口袋裡錢一天天變少,即使原地踏步,看不到變更好的希望,也是難以接受的痛苦。

仔細想想,你眼下的困惑、焦慮、痛苦,是不是源於此?

可惜,如果抱最保守的悲觀預期,未來一段時間,不少人生活可能會繼續原地踏步。

理解問題本質,接受這種新常態,會讓你的生活更從容。

欲望少一點,幸福自然來~

PS:要認清國家強不強和你個人生活會不會更幸福的關係,推薦兩本書:

一本叫《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

另一本叫《活在洪武時代: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運》

上次留言問,明清兩朝之間,你更喜歡哪個朝代?

投票比例6比4,多數漢族同胞還是對異族統治更感冒。

但,這是個挖坑題哈~

照我說,這兩朝代都不值得喜歡,當然是生活在當下這個時代更好了~


相關文章





我X


苦命人


見證歷史


我大清,威武!



力哥

微信:lglicai

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微信改規則了,不常點讚互動,不會第一時間收到推送,喜歡看力哥文章,記得多點在贊&在看呀 ~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