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第二個「劉潤」關注公眾號
回復「1」抽取簽名書
觀點/ 劉潤 主筆/方雁橙 責編/ 瑩瑩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1583篇原創文章
我們之前講過內容種草,然後有人就問了我一個問題,內容的質量更重要,還是數量更重要。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我們來聊聊。

什麼意思呢?
以短視頻為例。你平時刷短視頻的時候,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你的基本行為就是刷刷刷。
如果你同時也是品牌商,你想和達人合作,讓他幫你做內容。你希望這些內容被用戶刷到,那你就要明白被刷到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你的內容被刷到的原因是,平台背後有算法,通過算法把內容推給了用戶。
平台的基本算法是一致的,就是給內容打上標籤。
比如,張三是美食視頻博主,李四是音樂視頻博主。
然後,給用戶打上標籤。
比如,這個人喜歡搞笑視頻,那個人喜歡運動視頻,通過算法把合適的內容推給合適的人。
比如,你今天刷了運動視頻,明天平台可能就會給你推很多運動器材。
比如,冬奧會期間,你天天刷滑雪視頻,然後就會收到滑雪板、滑雪服等相關推送。
比如,有一條視頻,介紹某種食物很美味。這時候,算法可能會把視頻推給對美食感興趣的人。
被推送出去,說明算法喜歡這個視頻,但不代表用戶喜歡。
怎麼判斷被用戶喜歡呢,看點讚,看轉發,看完播率。
點讚多。說明喜歡這個視頻的人多。
分享多。說明這個視頻產生了轉介紹,用戶不僅自己看,還分享給身邊的人看,她分享的動作,就是用自己的信譽做擔保。
完播率高。說明視頻內容很有吸引力,願意投入時間成本。
所以,刷到的動作是算法決定的,刷完後的點讚,轉發,完播率,是來自用戶真實的反饋。
如果你的內容在推出後,被很多人喜歡。算法就會把它推給更多的人,像漣漪一樣,一圈一圈往外暈開。
這也解釋了,短視頻為什麼幾乎不能有自動播放的動作。
平時我們刷視頻,打開視頻後,如果不去刷,它就會一直循環播放,不會跳到下一個視頻。
如果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為了讓用戶操作更方便,一條視頻播完,應該自動播放下一條嘛。
可是短視頻平台為什麼不開發這個功能,為什麼一定要用戶自己手動刷?
因為這是算法非常重要的一環,平台要通過讓你自己手動刷的方式,繼續給你打標籤。
如果沒有刷的動作,看完一條自動播放下一條,平台就沒辦法知道你到底喜不喜歡這個視頻。
如果沒法判斷你喜不喜歡,也就沒法給你推送你感興趣的視頻內容。
所以對短視頻平台來說,「刷」的動作非常重要,因為要根據停留的時間,來判斷是否喜歡。
根據視頻的點讚分享和完播率,來判斷這個視頻是不是受歡迎,來決定這個視頻接下來推給3000人,3萬人,還是30萬人。
什麼樣的視頻,能被更多人刷到呢,就是質量更好的,被更多人喜歡的。
從「刷」的邏輯,如果你想要被更多人刷到,最好的辦法是提高內容質量。

那什麼時候,數量更重要呢?
是用戶用搜索的方式,而不是用刷的方式的時候。
有數據顯示,短視頻平台,大概有70%的人是沉浸式瀏覽。
什麼意思呢?就是打開一個短視頻,然後心無旁騖地看,看完刷走,再看下一個。
但是,還有30%的人是深度搜索。
什麼是深度搜索?
比如,他今天突然想看美食視頻了,就在搜索框輸入美食視頻,就會有很多美食視頻,然後在這些視頻里選擇。
比如,有個孕婦,她想買嬰兒車。剛好刷到一個短視頻,說防滑嬰兒車特別好,因為下坡需要防滑,不能防滑是很危險的。
當她注意到這件事之後,她可能會去搜索框搜索,防滑嬰兒車。
然後,就搜到了很多防滑嬰兒車的短視頻,她就可以在這些內容里去挑選。
但這些內容不是算法推給她的,是根據關鍵詞搜索到的。
這時候,能不能被搜到靠的是什麼,就是數量。
假設,她搜到了20個有關防滑嬰兒車的短視頻,其中有7個都是A品牌。她可能就會記住A品牌的嬰兒車。
等到有一天,她必須要買的時候,可能就直接下單了。
所以,這時候,數量就非常重要。如果她沒有搜到你的品牌,就很難觸發接下來購買的動作。

這個邏輯不僅是短視頻平台,對很多平台來說都是一樣的。
以我們自己為例,雖然目前我們發布內容的主要陣地是微信公眾號,但我們會在幾乎所有內容平台,同步我們的內容。
為什麼會有這個動作?
就是希望,用戶搜索相關內容的時候,能搜到我們。
比如,今天有人通過今日頭條搜索,明天有人通過微博搜索,他都能搜到,這時候數量就很重要。
我們從零開始一個字一個字,一篇一篇,到現在終於寫了1500多篇原創文章,用戶在任何一個內容平台,搜索有關商業和管理的內容,大概率都能搜到。
所以,從零到1,從1到1500,從1500到更多,是在打地基,地基打得足夠紮實,影響到的人就更多。
這時候,寫了幾篇非常爆的文章,就很容易被關注到。因為在這一篇之前,你已經兢兢業業,功不唐捐,練好了基本功,所謂的爆文,只是概率問題。
但你說,我這輩子就寫一篇爆文,就很厲害了,這就非常難。
量變產生質變,先通過日積月累,把數量累起來,然後,才有可能出現質變。
舉個例子。我開始健身後,我的健身教練就跟我說,健身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堆量。
因為我經常出差,沒時間去健身房,教練就教了幾個動作。比如,一天練核心,一天練腿。
然後,我就在機場,在高鐵站,在酒店裡,逮到時間就運動,一天做到六到八組,直到沒有力氣為止。
你不能指望一天就能練出八塊腹肌,一天就能提高基礎代謝。只有先把量堆起來,然後在你一天天的堅持中,終於看到了效果,效果越來越明顯,直到有一天,終於練出了八塊腹肌。
因為你知道,八塊腹肌,這個結果是確定的,只要你不斷練習不斷練習,一定會出現。
而你堆量的過程,就是我們說的把千鈞之石,推上萬仞之巔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有點漫長,但只要你一直推,一直推,就一定能推上去。
我已經練了大概幾個多月,估計不久的將來,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八塊腹肌了。
回到商業的話題,我們說商業的本質是交易,你只能換來和你提供的價值對等的東西。
你提供了100塊錢的東西,理論上你只能換回100塊錢,如果你偶爾換到了比你提供的價值更大的東西,你要相信它總有一天會被拿走。
但是,大家在理解交易的時候,很容易把交易理解為一次交易。
這個交易是什麼?
就是拿商品去換錢。交易雙方,一個拿着貨幣,一個拿着商品,我們來交換。
比如,我生產了一個錄音筆,我就拿錄音筆去換錢
但是,在這個交易之前,還有一次更前置的交易,這次交易不是拿商品換錢,而是拿內容換時間。
比如,我寫了篇文章,做了個短視頻,然後你因為被內容吸引,在我這花了點時間。
而用商品換錢的交易,其實是發生在時間裡。
比如,你花時間看我的劇,我在劇中植入了廣告。
比如,你花時間看我拍的短視頻,我在視頻中介紹了一款商品。
第一次交易,其實是第二次交易的土壤,你只有先占據了用戶的時間,你才有可能和他發生商品的交易。
但是,很多時候,大家只關注第二次交易,到處去尋找商品換錢的交易。
一旦交易環境發生變化,你會發現你找不到用戶了。比如,從線下轉到線上,比如,從公域到私域。
怎麼辦,你得先跟用戶建立第一次交易,先讓用戶花一點時間在你這兒。
比如,你是生產沙發的,你就拍一些和沙發有關的內容,讓用戶把時間聚集在這裡。
然後,在這個時間裡,去尋找和用戶發生第二次交易的可能性。
比如,很多在微信上創業的人,會通過送小禮物的方式,添加你的微信,然後在朋友圈不斷發布相關的內容,其實就是用內容換你的時間,為接下來的交易增加可能性。
有一天,你突然看到他發的某款產品打動你了,就順理成章地發生了第二次交易。
前提是什麼,是你要持續不斷地,提供打動用戶的內容。
持續不斷,代表數量多。
打動用戶,代表質量高。
最後的話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聊了聊內容的質量和數量的問題。
理論上,數量和質量的重要性,取決於消費者和內容之間的接觸形式,和他被影響的方式是什麼。
數量解決的,是被更多人搜到的問題,質量解決的,是被更多人刷到的問題。
但要持續不斷地打動用戶,質量和數量都很重要。
持續不斷,代表的是數量。
打動用戶,就需要高質量。
共勉。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 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 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劉潤,和我們一起
洞察商業本質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劉潤,洞察商業本質
品牌推廣|培訓合作|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台回複合作
歡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