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多倫多一位地產律師近日在星報上發表評論,以一位華人業主的案例來說明共管公寓管理委員會需要及時處理噪音的投訴,否則整個樓的業主都要付出代價。

圖源:condos.com

律師Bob Aaron在文章中說,業主黃女士在多倫多Yonge和Finch附近Canterbury Place公寓樓擁有一個單元。她的單元和垃圾室共用一面牆,那裡也是公寓樓所有居民垃圾槽的終點。

2010年,黃女士買下公寓後就開始了日夜忍受巨大噪音的日子。垃圾壓實機發出的砰砰聲以及其他業主把垃圾從滑槽扔下時的撞擊聲,讓她感到痛苦不堪。更糟糕的是,她能感受到垃圾處理系統運行時產生的震動。

從2011年開始,黃女士向公寓管理部門提交了大量投訴信,提到噪音和震動。
在接下來的幾年,公寓委員會做了聲音測試,進行了一些維修,並通知居民們晚上不要使用垃圾槽。

2018年,委員會又採取了補救措施,但是不太成功。一家名為So Quiet Soundproof的公司參與了聲音測試,並發現噪音對人是「不可接受的」。

圖源:condoassociation.com

在接到進一步的投訴後,委員會聘請了一家工程公司對So Quiet的報告和建議進行同行評審,但沒有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該委員會於2020年聘請了一家承包商,新的報告證實了So Quiet報告結論,不過這事又推遲了兩年半。

噪音一直持續到2021年初,黃女士最終向安省高等法院提交申請,要求該公寓解決噪音和震動問題,並要求支付滋擾和精神損害賠償金。

法庭於去年11月開始審理,法官Susan Vella於上月公布了裁判。

法官指出,根據《共管公寓法》(Condominium Act),管理公司負責維護、維修、運營公共要素,還要執行自己的規定,確保垃圾槽在夜間關閉。

法官裁定,管理公司違反了其法定職責,也違背了黃女士的合理預期,即她可以安靜地享受她的單位。黃女士還提到在應對投訴時「管理委員會是癱瘓的」。

根據《共管公寓法》,黃女士向法院申請強制委員會解決她的投訴。

法官寫道:「本案的突出之處在於,問題在10至11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不解決,只是採取了斷斷續續的措施。」

法官下令該委員會向黃女士賠償3萬元,並讓其工程師繼續根據建議進行補救工作。無疑,這筆賠償費將由整棟樓的業主來承擔。

Aaron律師在文章中總結稱,這個案例對於試圖逃避法律責任的共管公寓委員會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教訓。

來源鏈接:

https://www.thestar.com/life/homes/2022/07/06/superior-court-awards-condo-owner-30000-in-noise-ruling.html

https://www.ontariocondolaw.com/wp-content/uploads/sites/841/2022/06/Wong-v-TSCC-1918-CV-21-00658289-REASONS-VELLA-J.-07-JUNE-2022-003.pdf

-END-
若你喜歡推文,
記得點一下右下角的[在看]哦~!
[評論評論]也是很歡迎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