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EGFR是研究最深入的受體酪氨酸激酶之一,與多種癌症相關。基於該靶點已成功開發並上市多款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阿法替尼)和單克隆抗體藥物(如西妥昔單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是靶向EGFR胞內激酶域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在臨床用藥過程中患者EGFR胞內激酶域產生點突變(如T790M、C797S),從而破壞藥物與靶標的結合是常見的耐藥機制。針對這些點突變開發二代藥物是新藥研發的重要方向之一,且技術較為成熟。單克隆抗體藥物則是靶向EGFR胞外區的大分子靶向藥物,在臨床用藥過程中患者EGFR胞外區亦會產生一系列點突變從而對單抗藥物產生耐藥性,個別常見的單點突變(如S492R、G465R)甚至可使抗體完全喪失結合EGFR的能力,讓患者陷入無藥可用的窘境。但目前臨床上缺乏對EGFR胞外區點突變的檢測和克服耐藥的解決方案。因此,開發能夠克服靶標受體胞外區點突變耐藥的抗體新藥是迫切需要解決的臨床問題。




2022年7月30日,浙江大學藥學院陳樞青教授與百人計劃研究員潘利強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e-guided and phage-assisted evolution of a therapeutic anti-EGFR antibody to reverse acquired resistance」的研究論文,報道了一種固定表位的抗體定向進化新方法克服獲得性耐藥點突變。


本研究使用結構引導和噬菌體輔助進化的方法(圖1),有效實現了西妥昔單抗表位固定進化,並成功鑑定出具有最小點突變(1或2個氨基酸殘基的突變)的西妥昔單抗突變體以逆轉EGFR S492R或G465R介導的耐藥性,最大限度保留了突變抗體的成藥性,有望縮短新藥研發周期。本研究同時提出了一種有效可行的克服單點突變驅動的耐藥性的策略,該方法也具備有效進化其他結構信息已知的蛋白質的潛力,例如重組酶和細胞因子等;並且在結構生物學和蛋白質結構預測的快速發展下,該方法的潛力將進一步被激發。

▲西妥昔單抗定向進化示意圖




浙江大學藥學院博士生莊鑫磊、博士後王哲為本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學藥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浙大一院兼聘教授潘利強、浙江大學藥學院陳樞青教授為通訊作者。感謝浙江大學藥學院侯廷軍教授為本研究計算生物學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哈佛醫學院教授James J. Chou為本研究提供建設性意見。本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以及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項目、中央高校基本業務費、浙江省錢江人才等項目的支持。

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2159-6

相關進展

上海藥物所黃蔚課題組 Angew:天然抗體一步無痕定點修飾技術與定點ADC的製備

再生元製藥公司 Amy Han博士《J. Med. Chem.》:用於治療炎症疾病的抗體藥物偶聯物的新型糖皮質激素的開發

天津醫大腫瘤醫院李帥課題組ChemBioChem:哺乳動物細胞中基於dsDNA的納米抗體庫構建新策略

免責聲明: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分享,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台,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chen@chemshow.cn

掃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 :Chem-MSE



誠邀投稿


歡迎專家學者提供化學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產學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並請註明詳細聯繫信息。化學與材料科學®會及時選用推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