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篇文章轉載自埃米育材班總教練-宋錫濱先生個人公眾號正心泰山,與大家分享。

我統計了一下,從2022年2月到2023年1月,我總共寫了12篇與新材料產業相關的文章:《對話宋錫濱:以新材料為鑑,看技術離產業化到底有多遠》、《新材料產業發展之我見(16)——從全球創新指數看中國創新發展》、《新材料產業發展之我見(17)——先進陶瓷研發和產業發展現狀》、《新材料產業發展之我見(18)——計量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意義》、《新材料產業發展之我見(19)——關於職業教育》、《大環境變化時,新材料創業者需要做好哪些準備?》、《新材料產業發展之我見(20)——基礎研究在企業技術創新中的重要意義》、《人生點悟(2)——新材料產業需要「安靜」》、《新材料產業發展之我見(21)——新材料產業需要我們一起去「競合」》、《新材料的向「新」而行—論道創新 求索正心》、《新材料產業認知之我見(1)——材料成就未來》、《宋錫濱:材料成就未來(新材料專委會培訓發言簡述)》。
這些文章主要講述了以下幾方面內容,詳細了解可參閱我公眾號文章:
1、從宏觀、中觀、微觀講了材料、新材料的基本認知、發展概況。
2、全球和中國新材料產業基本認知、發展歷程、整體狀況、未來趨勢。
3、新材料產業創新、創業、投資與企業理念、戰略、管理等之間關係。
4、新材料產業底層邏輯、在複雜環境下的危機和挑戰、以及發展建議。


【基本預測的邏輯和方法】

最近很多人找到我,想讓我預測一下2023年新材料產業的狀況以及對未來的一些建議。但所謂預測都是比較有難度的,很多人可能以為難度主要是預測準確率的高低,其實不然,預測並不難,不論什麼依據、什麼邏輯、什麼判斷都會有一個預測的結果,而難的是有多少人會相信,有多少人相信後還能堅持行動的勇氣。所以我並不願意預測,更不願意直接給答案,而是願意給大家提供一些預測的邏輯和方法,大家用自己的信息、依據去做判斷,形成自己的認知,這才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做法。

預測邏輯和方法很多,書籍也很多,預測認知對於我影響較大的有兩本書推薦給大家:《蘭德決策》和《預言家的博弈》。當然,每個人預測認知的空白、短板等是不同的,所以我只是推薦而已,也都是比較老的書了,我現在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預測認知,後面會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傳統的預測邏輯和方法也不是很複雜,也很容易理解,大體有5種:
1、經驗判斷法:是一種以經驗判斷和邏輯推理的方式對未來做出預測的判斷方法。分為個人經驗判斷和集體經驗判斷。
2、時間推理法:是一種把預測內容按照過去時間的維度進行趨勢、周期、時期、因素進行分解,然後綜合以上因素進行推理做出預測的判斷方法。我經常說的延長線法就是指這個方法。
3、認知匯總法:是一種把預測內容通過有認知總量和認知閉環的人員進行討論、徵求、投票等方式做出預測的判斷方法。我每年會和很多、不同的有認知的高人進行交流、溝通、聊天等,其實底層邏輯就是認知匯總法。
(1)腦風暴法(不提出明確的議題)和逆向頭腦風暴法(有明確的議題)
(2)徵求意見(徵求意見—匯總修改—徵求意見—匯總修改……)
(3)投票選擇(專家投票—匯總修改—專家投票—匯總修改……)
(4)……
4、因果聯繫法:是一種判斷事物之間或現象之間因果關係做出預測的判斷方法,又稱溯因方法或析因方法。在研發方向、邏輯、成果等預測方面,我用這個方法比較多,當你的信息總量不足時、專業認識不夠時,這種方法會效果比較好。
5、模擬實驗法:是一種通過理論設計、實驗設計、模擬設計、還原設計出與需要預測內容的現象或過程相似的狀況來間接地做出預測的判斷方法。這種方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會有很多具體的方式方法,我平時所說的方法三原則也可以應用到這個方法裡。
我的預測邏輯和方法是在傳統的基礎上,依據我自身的認知總量和認知閉環的情況進行從新梳理,形成了以下2種,供大家參考:
1、問題定義預測法:是一種把預測內容當成問題來解決的一種方法,是從定義問題開始的,定義問題清楚了,預測也會簡單很多。具體可以參考《認知覺醒之我見(3)——什麼是問題(上)》、《認知覺醒之我見(4)——什麼是問題(中)》、《認知覺醒之我見(5)——什麼是問題(下)》。這種方法是我平時首先使用的方法,因為這個方法對於預測的全面性、整體性、系統性、長遠性是非常有效果的,但因為這樣預測工作量比較大,所以很多工作需要在日常或者整塊的時間去進行,另外還要形成一系列固定的課題或項目進行長期研究、論證(這樣的預測課題和項目我已經確定的有34個,有時也會在我的文章裡面把部分結論分享給大家,但更多的是分享思維和邏輯),現在我每周1-2天安靜的時間去閱讀、思考、研究、論證,其中就有一部分是這些預測工作。
2、過去推理對比法:是一種在時間推理法的基礎上,進行正向和逆向對比、進行關鍵點和核心點對比、不確定和確定對比、前提條件過程基礎對比、宏觀中觀微觀對比等多維度進行驗證和論證的方法。由於這種方法對於過去和歷史關注比較多,是因為過去現象和結果的背後本質、邏輯很大程度依然會對未來有很大的影響和作用,所以日常多看一些產業或行業的歷史書籍是非常有價值的,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產業認知和行業認知,這些歷史也可以是產業或行業的從業人員的傳記、心得等,因為事和人都是承載產業或行業背後邏輯的載體,而人作為載體有時更能體現背後的本質,所以才有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1)正向和逆向對比法:是把預測結果通過正向和逆向的充分必要、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等進行推理,依據正向和逆向推理結果的差異性重新修正預測結果,再進行以上正向和逆向對比的過程,多次反覆達到差異可接受後結束。這個方法對於因素較少,變化很大的準確率比較高。
(2)關鍵點和核心點對比法:是把影響預測結果的因素進行拆解,並把因素分為關鍵點(影響成敗)、核心點(影響好壞)、重要點(影響快慢),用關鍵點和核心點分別單獨形成因素鏈或線依據時間推理法進行預測,預測結果進行差異性分析,重新修正預測結果或者關鍵點、核心點再進行以上對比的過程,多次反覆達到差異可接受後結束。這個方法對於因素較多、變化很大的準確率比較高,但花費時間也比較多。
(3)不確定和確定對比法:是把影響預測結果的因素進行拆解,並把因素分為確定因素和不確定因素,用確定因素和不確定因素分別單獨形成因素鏈或線依據時間推理法進行預測,預測結果進行差異性分析,重新修正預測結果或者確定因素、不確定因素再進行以上對比的過程,多次反覆達到差異可接受後結束。這個方法對於不確定因素更多、變化很大的準確率比較高,但因為不確定因素變動性,所以結論有效周期比較短。
(4)前提條件過程基礎對比法:是把影響預測結果的因素進行拆解,並把因素分為前提(誘發事物變化的外因)、條件(推動事物發展的內因)、過程(事物因果關係的順序)、基礎(事物存在根本和起點),用前提條件過程基礎分別單獨形成因素鏈或線依據時間推理法進行預測,預測結果進行差異性分析,重新修正預測結果或者前提條件過程基礎再進行以上對比的過程,多次反覆達到差異可接受後結束。這個方法是我近幾年用得較多的方法之一,因為從邏輯上對於宏觀預測、長期預測準確率比較高,而且預測的結論有很好的延續性和連接性,可以長期或日常進行研究、論證,也可以對現在和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相互驗證並完善預測結論。
(5)宏觀中觀微觀對比法:是把影響預測結果的因素進行拆解,並把因素分為宏觀因素(趨勢和規律)、中觀因素(要素和邏輯)、微觀因素(本質和細節),用宏觀中觀微觀分別單獨形成因素鏈或線依據時間推理法進行預測,預測結果進行差異性分析,重新修正預測結果或者宏觀中觀微觀因素再進行以上對比的過程,多次反覆達到差異可接受後結束。這個方法也是我近幾年用得較多的方法之一,因為邏輯上對於方向預測、趨勢預測準確率比較高,而且預測的結論可以直接用到一些實施方案、行動計劃中,而不需要重新制定梳理方案,因為宏觀、中觀、微觀的方案結論在預測中就已經形成,另外這個本身是3維度對比,對於預測的及時性、效率性也是非常好的。
(6)……
過去推理對比法在實戰中非常好用,當多條不同因素的鏈或線以本質分割線進行對比後,如果幾個結論不同或者相同,你很快就能發現問題在哪裡,也能夠進行相互驗證,如果當你大體清楚哪條鏈或線是正確的,也能夠去糾正其他的鏈或線,預測結論也會較容易、高效的出來,但至於問題背後的原因還是需要長期、堅持去研究才能搞明白,這個永遠沒有快車道。這麼多年下來,這些方法對於我進行準確預測和有效決策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還要注意一點,是否能夠成事與準確預測和有效決策並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


【產業或行業預測的邏輯和方法】
產業或行業預測的邏輯和方法實際上搞明白4個方面的問題就很容易預測:產業或行業現狀(起點);產業或行業變化(挑戰);產業或行業終局(終點);產業或行業機會(路徑)。就是我經常說的:起點什麼樣,終點在哪裡,會遇到哪些困難和挑戰,準備什麼方案和路徑去克服。
1、產業或行業現狀
順着成功者的邏輯、沿着成功者的軌跡,了解一個產業或行業現狀,不僅需要橫向去看,還需要縱向從產業鏈去看產業或行業內從上下游有哪些環節,這些環節分工和利益分配方式是什麼樣的、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為什麼會這樣發展等都要進行了解。
2、產業或行業變化
一個產業或行業一直穩定發展,裡面的每個企業分工模式和利益分配格局會逐步固化,不會給新進入者機會。只有產業或行業發生巨變之時,新進入者或新業務的創新才有機會,也就是所謂的產業或行業重新洗牌。產業或行業變化可以來自於很多方面:產業轉移和轉型、政策引導和變化,需求端和供給端的變化、新技術的變化和升級等。
3、產業或行業終局
世界是未知的、不確定的,但是人性是不變的:永無止境的欲望心、永無止境的好奇心。一個產業或行業的發展,最終一定會形成一個穩態,根據產業或行業壁壘的高低以及客戶需求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競爭格局和動態平衡,達到在當時限制條件(法律、政策、技術等)下最好的滿足應用端或消費者需求的最優解。所以一定要關注形成終局的推動因素以及達到穩態的限制條件,根據產業或行業的自身特點、推動因素、限制條件提前預判產業或行業的終局、以及終局的變化或洗牌,才能選擇正確的方向,在正確的賽道上去努力。
4、產業或行業機會
了解了產業或行業的現狀,明白了產業或行業變化及原因,又預判了產業或行業的終局,那該如何抓住產業或行業機會呢?產業或行業變化有4種可能性:從分散到分散、從集中到集中、從分散到集中、從集中到分散。這4種可能性開始變化一定會有預兆、起點或周期,而這些可能性的變化也會交錯、反覆進行,但每次持續的周期、演化的時間等都與複雜的外部環境有非常大的關係,了解產業或行業現狀、變化、終局就會發現到這些預兆、起點或周期。對於現有產業或行業一般會有2種共性的機會:產業鏈或價值鏈突變,大企業在突變中失去重心,給新進入者創造很多全新的機會;機會來自細分品牌,靠的是戰略定位,就是我經常說的差異化競爭或同質化競爭的差異化策略。


【2023年中國新材料產業基本預測】
1、新材料產業發展速度會逐步開始降低,並趨於穩定
前幾年增速都大於15%,甚至超過20%,未來幾年會降到15%以下,一個原因是規模和體量變大了,另外一個原因是很多拉動式增長也到了瓶頸期和穩定期了。預計2023年新材料產業發展增速在12-15%之間,未來3-5年會逐步穩定下來,國外新材料產業發展長期一般會穩定到10%左右。
2、新材料產業政策會更加具體、聚焦和針對性
前幾年比較注重新材料產業重大方向的發展,隨着產業發展的深化和梳理,國家新材料產業各個目錄的確定,產業具體的方向和問題已經開始逐步明確,所以新材料產業政策也會更加具體和針對性。而各個地區的新材料產業聚集效應也逐步成型,所以新材料產業政策也會更加聚焦。預計2023年對於先進基礎材料和關鍵戰略材料的政策會非常具體、細緻,應該會超過50%以上,有的甚至會到具體的地區、企業、產品和型號上,所以對於政策的引導和變化在未來幾年都會成為重點需要關注的。
3、新材料產業發展地區差異日益明顯、同質化競爭加劇
隨着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全國統一大市場和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以及各個地區新材料戰略定位的持續推進和夯實,新材料的產品、技術、模式不斷明確,應用領域不斷穩定,新材料產業發展地區性聚集效應和競爭壁壘開始呈現,地區差異會日益明顯,而競爭壁壘較低的產業或行業會跳躍式發展,同質化競爭也會迅速加劇,同時也會加速產業或行業過剩和洗牌。預計3-5年新材料產業發展地區性聚集和壁壘會成型,尤其是先進基礎材料和關鍵戰略材料會更加顯著,而成型之前對於創業、創新、投資會有非常多的機會,但競爭會嚴重加劇,和以往相比投入也會加大很多。
4、關鍵戰略材料成為焦點、高質量發展成為方向
中美貿易爭端以及逆全球化的過程(有的人稱是去中國化,其實本質是相同的,邏輯是相通的),不斷壓制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對我國關鍵戰略材料產業和先進高端材料實施打壓甚至實施出口禁運,短期來看,對於中國是不利因素,會制約我們很多產業的快速發展,但長期看來,因為我們產業鏈的完整性、技術基礎的全面性、人才結構的整體性,會加速一些產業的技術突破、快速迭代、差異發展,但很多產業需要長期積累和整體夯實還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投入再多再大也很難壓縮。而2023年會成為重要的一個轉折年,所以關鍵戰略材料和先進高端材料也會成為焦點,也就是新材料高質量發展會提到具體的日程上來。預計2023年會出台新材料高質量發展規劃和指南。
5、新材料在產業鏈中結合、整合、融合、競合會成為新趨勢
隨着科技的發展、新材料四新的演化(性能新、工藝新、應用新、需求新)、社會的驅動(產業轉移、技術升級、政策引導)等,新材料發展逐步從基礎化、戰略化、支撐化升級為多元化、精細化、高端化、綠色化、低碳化、交叉化、智能化。而新材料在產業鏈中的關鍵、空白、短板、痛點、堵點等會逐步清晰,所以注重結合、深度整合、有機融合、全面競合會成為大勢所趨。預計2023年關於新材料產業以及產業鏈的投資、併購、政策、聯盟的結合、整合、融合、競合的都會比過去幾年多出很多,甚至成為主流,對於企業的國家提出的鞏固、發展、鼓勵、支持、引導會進一步落實到具體的文件中來,並在2023年形成大範圍的示範。(這段內容比較晦澀難懂,我已經在能夠表達的基礎上儘可能給大家講明白了,希望大家理解)


【2023年給新材料產業工作者的建議】
1、關注國家的政策的變化,抓住產業轉移、技術升級,政策引導帶來的發展機遇。
2、做好品牌建設和戰略定位,打造核心競爭力或戰略競爭優勢,在差異化的競爭中取勝(包括同質化競爭的差異化策略)。
3、堅持長期主義的思想、高質量發展的邏輯,尊重客觀規律的演化,這是永遠不變的成功邏輯。
4、梳理本行業或產品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於是否以材料為核心的關鍵點、空白點、短板、痛點、堵點的狀況進行分析,做好技術突破、產品突破、商品突破的關鍵預測和提前準備。
5、分析本行業或產品所在產業鏈的配套和基礎,對於是否突破塔爾德效應(幾何級數律發展或行業發展轉折點)的整體配套情況進行分析,預測未來競爭格局和終局,為創新方向、第二曲線進行規劃和部署。
成功永遠是少數,生存永遠是主題,發展永遠在路上,2023年祝新材料產業工作者,手裡有活、腳下有路、眼裡有光,心中有夢!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如何看待「研發」(2)

材料成就未來

新材料產業需要我們一起去「競合」

關於我們:

埃米空間(AMI)新材料產業孵化器專注於新材料早期技術孵化和初創企業培育,聚焦高端電子、新能源、先進制造等行業應用方向,採用「深度培育+產業加速」雙向驅動發展模式,從技術、團隊、資金、市場四個維度構建構建產業賦能體系,打造專業化新材料產業孵化加速平台,解決科技成果技術產品化和產品商業化核心難題,作為「創業合伙人」幫助新材料創業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直通CEO:

章品書

手機:13810523392

郵箱:zhangps@amikongjia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