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詞話》手稿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該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這本匯聚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的《人間詞話》,更是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它對詩詞欣賞、創作有重要啟迪作用,對人生、理想,也充滿了警醒與啟示。
《人間詞話》手稿,用毛筆寫在一個普通的舊本子上。這個本子用直行稿紙訂成,長方形,24厘米×16厘米。稿紙是毛邊紙,為光緒年間所印,署有:「養正書塾札記簿」字樣。手稿共二十頁,後面附有靜庵藏書目九頁,內封上寫了七絕六首。它第一次發表在1908年10月至1909年1月的《國粹學報》上,分三期連載。
手稿共有一百二十一則詞話,其中九則被作者用毛筆刪掉。他在手稿上標有許多不同的記號。總的說,劃了圈的詞話,大都在《國粹學報》上發表過。個別的雖有圈,卻沒有選。很多則詞話,標上了數目字。經查對,發表時的次序大體按作者標的數目字排列的。由此可見,《人間詞話》的排列,是經過作者認真考慮過的。
《人間詞話》全文
一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二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三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四
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寫之於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係,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六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七
「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閒掛小銀鈎」何遽不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也。
九
嚴滄浪《詩話》謂:「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余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十
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後世唯範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
十一
張皋文謂:「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余謂:此四字唯馮正中足以當之。劉融齊謂:「飛卿精妙絕人。」差近之耳。
十二
「畫屏金鷓鴣」,飛卿語也,其詞品似之。「弦上黃鶯語」,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正中詞品,若欲於其詞句中求之,則「和淚試嚴妝」,殆近之歟?
十三
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閒。」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十四
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
十五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為顛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
十六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十七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
十八
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生世之戚,後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十九
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與中後二主詞皆在《花間》範圍之外,宜《花間集》中不登其隻字也。
二十
正中詞除【鵲踏枝】【菩薩蠻】十數闋最暄赫外,如【醉花間】之「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余謂韋蘇州之「流螢渡高閣」、孟襄陽之「疏雨滴梧桐[3]」不能過也。
二一
歐九【浣溪沙】詞:「綠楊樓外出鞦韆。」晁補之謂:只一「出」字,便後人所不能道。余謂:此本於正中【上行杯】詞「柳外鞦韆出畫牆」,但歐語尤工耳。
二二
梅聖俞【蘇幕遮】詞:「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劉融齋謂:少游一生似專學此種。余謂:馮正中【玉樓春】詞:「芳菲次第長相續,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專學此種。
二三
人知和靖【點絳唇】、聖俞【蘇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闋為詠春草絕調。不知先有正中「細雨濕流光」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
二四
《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耳。
二五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詩人之憂生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似之。「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詩人之憂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似之。
二六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二七
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於豪放之中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二八
馮夢華《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 謂:「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余謂此唯淮海足以當之。小山矜貴有餘,但方可駕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
二九
少游詞境最為淒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悽厲矣。東坡賞其後二語,猶為皮相。
三十
「風雨如晦,雞犬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而承宇」、「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氣象皆相似。
三一
昭明太子稱:陶淵明詩「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興京。」王無功稱:薛收賦「韻趣高奇,詞義晦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詞中惜少此二種氣象,前者唯東坡,後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三二
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雖作艷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三三
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
三四
詞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以下,則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樓連苑」、「繡轂雕鞍」,所以為東坡所譏也。
三五
沈伯時《樂府指迷》云:「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詠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為工,則古今類書具在,又安用詞為耶?宜其為《提要》所譏也。
三六
美成【蘇幕遮】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覺白石【念奴嬌】【惜紅衣】二詞,猶有隔霧看花之恨。
三七
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均而似元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均。才之不可強也如是!
三八
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最工,邦卿【雙雙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格調雖高,然無一語道著,視古人「江邊一樹垂垂髮」等句何如耶?
三九
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梅溪、夢窗諸家寫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風流,渡江遂絕。抑真有運會存乎其間耶?
四十
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已。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游】詠春草上半闋云:「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二月三月,千里萬里,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白石【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氣」則隔矣。然南宋詞雖不隔處,比之前人,自有淺深厚薄之別。
四一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寫情如此,方為不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寫景如此,方為不隔。
四二
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位,弦外之響。終不能與於第一流之作者也。
四三
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劍南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詞可學,北宋不可學也。學南宋者,不祖白石,則祖夢窗,以白石、夢窗可學,幼安不可學也。學幼安者率祖其粗獷、滑稽,以其粗獷、滑稽處可學,佳處不可學也。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橫素波、干青雲」之概,寧後世齷齪小生所可擬耶?
四四
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
四五
讀東坡、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風。白石雖似蟬脫塵埃,然終不免侷促轅下。
四六
蘇辛,詞中之狂。白石猶不失為狷。若夢窗、梅溪、玉固、草窗、西麓輩,面目不同,同歸於鄉愿而已。
四七
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四八
周介存謂:「梅溪詞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出其品格。」劉融齋謂:「周旨盪而史意貪」此二語令人解頤。
四九
介存謂:夢窗詞之佳者,如「水光雲影,搖盪綠波,撫玩無極,追尋已遠。」余覽《夢窗甲乙丙丁稿》中,實無足當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愁怨」二語乎?
五十
夢窗之詞,吾得取其詞中一語以評之,曰:「映夢窗零亂碧。」玉田之詞,余得取其詞中之一語以評之,曰:「玉老田荒。
五一
「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
五二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五三
陸放翁《花間集》,謂「唐季五代,詩愈卑,而倚聲者輒簡古可愛。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提要》駁之,謂:「猶能舉七十斤者,舉百斤則蹶,舉五十斤則運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謂詞必易於詩,余未敢信。善乎陳臥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詩而強作詩,故終宋之世無詩。然其歡愉愁怨之致,動於中而不能抑者,類發於詩餘,故其所造獨工。」五代詞之所以獨勝,亦以此也。
五四
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故謂文學後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
五五
詩之《三百篇》、《十九首》,詞之五代北宋,皆無題也。非無題也,詩詞中之意,不能以題盡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調立題,並古人無題之詞亦為之作題。如觀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詩有題而詩亡,詞有題而詞亡,然中材之士,鮮能知此而自振拔者也。
五六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也。
五七
人能於詩詞中不為美刺投贈之篇,不使隸事之句,不用粉飾之字,則於此道已過半矣。
五八
以【長恨歌】之壯采,而所隸之事,只「小玉雙成」四字,才有餘也。梅村歌行,則非隸事不辦。白吳優劣,即於此見。不獨作詩為然,填詞家亦不可不知也。
五九
近體詩體制,以五七言絕句為最尊,律詩次之,排律最下。蓋此體於寄興言情,兩無所當,殆有均之駢體文耳。詞中小令如絕句,長調似律詩,若長調之百字令、沁園春等,則近於排律矣。
六十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於此二事皆未夢見。
六一
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僕命風月。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鳥共憂樂。
六二
「昔為倡家女,今為盪子婦。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為守貧賤,轗軻長苦辛。」可為淫鄙之尤。然無視為淫詞、鄙詞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詞人亦然。非無淫詞,讀之但覺其親切動人。非無鄙詞,但覺其精力彌滿。可知淫詞與鄙詞之病,非淫與鄙之病,而游詞之病也。「豈不爾思,室是遠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惡其游也。
六三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元人馬東籬【天淨沙】小令也。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
六四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沈雄悲壯,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籟詞》,粗淺之甚,不足為稼軒奴隸。豈創者易工,而因者難巧歟?抑人各有能與不能也?讀者觀歐秦之詩遠不如詞,足透此中消息。
遺書手稿
遺書全文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殮,即行槁葬於清華塋地,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於城內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曾出門故也。書籍可托陳(陳寅恪)、吳(吳宓)二先生處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苟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