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雞周期會重現嗎? 市值觀察
2019年,禽業養殖企業迎來夢寐以求的「超級雞周期」,養雞大戶們賺得盆滿缽滿。但很快,那些乘勢擴產的養雞企業們就會發現,自己即將遭遇到新冠病毒突降、禽流感來襲、飼料價格大漲的重重圍攻。
美洲禽流感導致長達四年的引種短缺,疊加非洲豬瘟帶來的動物蛋白高價格周期,2019年,肉雞養殖業經歷了「超級雞周期」,雞產品價格在11月一度來到17元/公斤,父母代雞的利潤甚至高達10元/羽。
不少企業着手擴大禽類飼養規模,到2020年,我國雞肉產量達到1485噸,創下近二十年的新高。
然而對於家禽養殖這一類具有強周期性的行業來說,產能的全面擴張卻往往意味着利潤的下降。2019年10月,主產區白羽肉雞價格突破13元/kg,但到了2021年,白羽雞價格伴隨着豬價的回落,較高點跌去五成左右。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6d6d62697a5f706e672f686d774d3832696149664c69616f53556f4174346636563053503348556963676a38786963327869636962393438306b69616961566a4c675246615435505370746333706c4348444147477330696331756962483731734546776d32333252512f3634303f77785f666d743d706e67.webp)
體會過大起大落的家禽行業,正在經歷着供需關係的再調整,行業去產能趨勢明顯。
產能變化從祖代種雞傳導至商品代肉雞大致需要2年左右時間。如今,已經度過23個月行業虧損期,黃羽雞產能收縮至三年內最低水平,預計2021年黃雞出欄規模41億羽左右,2022年黃雞供應或創5年新低,商品代雞上游供應端的壓力將會降低。
而白羽雞目前從整體祖代雞引種存欄及父母代種雞存欄量來看,有相關人士預測,至2022年6月份,商品代白羽肉雞數量或有所下降,供需調節還需要一段時間。好消息是,2021年,我國迎來首批3個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新品種,打破了國外種源的壟斷,也讓我國在白羽雞市場上游調節的自主性大幅增強。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6d6d62697a5f706e672f686d774d3832696149664c69616f53556f4174346636563053503348556963676a3878556b4e59723741495369626a4f3632544d724a655369613033564f3768447561357550696342324d6962334e3059476c3959674a5266676b51672f3634303f77785f666d743d706e67.webp)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6d6d62697a5f706e672f686d774d3832696149664c69616f53556f4174346636563053503348556963676a387869635036746469616f6c4a6961554a546869636d7841586a664a4873316f47736871566b6d676136306a713877715864374a36724a6846696339412f3634303f77785f666d743d706e67.webp)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6d6d62697a5f706e672f686d774d3832696149664c69616f53556f4174346636563053503348556963676a387848434f315650516962354838776a69637a696373774f444a69616a50546962447731747667627374614668665372715979556f54556a63496f44412f3634303f77785f666d743d706e67.webp)
如今,行業低迷期讓中小企業叫苦不迭,卻成為頭部企業搶占市場的最佳時機。
在過去兩年,肉雞行業真正的頭部企業,實際上非但沒有跟隨去產能的大潮,反而都在選擇逆勢擴張。誰在2020和2021兩年選擇不減產,誰就更有可能已經背靠出色的現金流,完善了自己的產業鏈,並找到了那些可以達成長期合作關係的大客戶。
第二,包括活禽禁售令、自主育種、禽肉自給以及環境保護等明確的政策指向,必然會讓那些反應最快的企業得到應有的「獎勵」。
活禽交易叫停的另一面是冰鮮雞肉市場將更為強勢,要求企業及時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升級研發體系,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同時,對家禽肉類自給的發展目標也在督促企業重視建立集種雞繁育、飼料生產、商品代黃羽肉雞養殖與屠宰加工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從育種開始就將成本優勢建立起來。
從這樣兩個角度分析,肉雞家禽行業是可以找到非常具有潛力的企業。
首先是白羽肉雞全產業鏈的絕對龍頭——聖農發展。2021年聖農全年銷售肉雞3.7億隻,銷售收入95.73億元,並率先實現了種源的自給。並且,聖農在2021年先後推出「嘟嘟翅」「脆皮炸雞」等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半成品,並着力通過雙十一、雙十二等促銷活動打造爆款商品。這樣的發展策略獲得了較好的收益,新產品月銷售額均突破了千萬元。
做好自有種源、具有穩定大客戶訂單、初探C端市場戰績非凡的聖農發展,在等待着行業周期的再次輪換。
養殖業另一龍頭企業,溫氏集團同樣值得關注。數據顯示,2021年度,溫氏股份肉雞銷售量創下新高,銷量累計達11.01億隻,總收入為287.53億元。
兩年來,儘管雞肉價格持續走低承壓,但溫氏集團在2021年卻完成了養雞業務的擴張,銷量同比增長了4.5%,比前一年多售出肉雞5000萬隻。隨着市場行情好轉,溫氏集團在2021年第四季度肉雞單季銷售額已經逼近百億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