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84年9月,120多位青年經濟學家來到位於浙江湖州的莫干山。在這個與廬山、雞公山和北戴河並列為四大避暑勝地的地方,這些人需要在山間竹林中思考一個問題:中國要怎麼做,才能追上西方?

彼時的浙江恰好是一片被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忽略的地方,與廣東比沒有政策,與江蘇比沒有外資,又缺少工業化與大型國企。論自然資源,浙江人均擁有量排在全國倒數第三。

湖城舊貌

不過現在,以人均可支配收入為例,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浙江都在全國省(區)排第一。人們提起浙江,多會用到「產業集群」、「年輕活力」乃至「網紅氛圍」這樣的詞語——小紅書助力城市形象宣傳的「RedCity城市計劃」第一站就落戶在了浙江湖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湖州,生態環境的名聲甚至走出了國門。

2021年年末,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連續接待了多國外長和國際組織政要,其中包括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馬爾代夫外長沙希德、丹麥外交大臣科弗德、越南外長裴青山等。接待的地點再次落在了湖州,這一次,選在了安吉。裴青山提到,當年胡志明的《詠太湖》名動越南,此番來訪確是不虛此行。

王毅招待政要沒過多久,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辦的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4屆全體大會上,安吉余村獲評成為世界最佳旅遊鄉村。2014年至2020年,全市鄉村旅遊接待遊客從2341.22萬人次到4386.73萬人次,增長了87.36%,鄉村旅遊經營總收入從32.12億元到117.28億元,增長了265.13%[1]。

在浙江崛起的過程中,湖州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樣本。它從一座底蘊深厚的歷史名城,發展成為了一個年輕有活力的「新勢力高地」。

38年前奠定中國經濟走向的莫干山,在保留歷史厚重感的同時,還多了兩重角色。它既是年輕人旅遊的網紅打卡去處,又是湖州「五穀豐登」規劃中的一環。這個規劃為的是讓年輕人能在這裡有更便捷和低成本的創業環境。無論哪一種,都是把歷史資源與城市發展建設結合在一起的體現。

在莫干山會議第一次召開的年代,參加會議的所有人都無法預見,他們腳下的土地在未來的繁榮,更不用說他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了。

1986年,也就是莫干山會議召開兩年後,中國還處在適應商品經濟階段。湖州做了一件非常時髦的事情。它在《中國日報》上發了八個版的英文特刊,向海外介紹自己的風土人情。

當時,湖州比較有名的重點企業都在特刊上進行了推介,比如湖州第一毛紡廠、湖州印染廠、王一品齋筆莊、菱湖化工廠、南潯皮件廠等等。報紙還登載了時任湖州市市長費根楠的專訪,在採訪中,他特別點名了湖州的絲綢工業。

《中國日報》的湖州特刊,1986年

湖州的絲綢文化舉世聞名。在錢山漾,考古挖掘出了4700年前人類最早的絲綢殘片。據說南潯鎮輯里村生產的絲,可以吊八枚銅錢而不斷[2]。抗戰結束後,湖州富商章榮初投資數百萬美元建立了菱湖絲廠。鼎盛時期,菱湖絲廠工人曾多達2000多人,甚至出現過一家三代都在廠內就業的情況。

商人也隨着生絲貿易的興盛而崛起,成為富甲一方的存在。關於南潯富商,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說法,這些都是用來形容資產殷實的詞彙。

在歷史上,湖州的商幫以「團結」和「有俠義精神」著稱。比如「四象」之一的張靜江,還因為資助孫中山,被後者稱為「革命聖人」。

張靜江與孫中山是在赴法的輪船上偶遇的。分別之時,張靜江交給孫中山一封信,讓他到美國後去找紐約市第五街566號他所開辦的通運公司,領取資助革命的3萬元。將信將疑的孫中山到美國後讓人去試一試信的真假,結果錢如數到賬[2]。

1924年,湖州的同鄉在上海組成了湖社,延續了商幫的俠義。極盛時期,湖社有社員一千餘人,不僅在抗日期間做了不少宣傳工作,還為同鄉創造了各種工作機會。湖社下設事務部、組織部、研究部、宣傳部、教育部、實業部、公益部及社員俱樂部等機構。

正如其宗旨所言:「謀求在外同鄉公益及推進家鄉建設事業。」

隨着改革開放後「三來一補」政策的施行,紡織行業進入了一段蓬勃發展的時期。同為紡織重鎮的寧波,見證了大批企業家和民族品牌的崛起,比如李如成的「雅戈爾」,鄭永剛的「杉杉」和張江平的「太平鳥」。

湖州絲綢的高光時刻隨之而來。在外匯短缺的時期,絲綢一直是中國出口創匯的主力產品之一。1978年,國內絲綢出口總額達6.1億美元,1988年又增加了兩倍[3]。

有了如此的積澱,進入新世紀後的「產業化轉型」可以說是順勢而為。這其中,「機器換人」是重中之重。在長興絲綢廠的噴水織機車間,416台嶄新的噴水織機整齊排列,一旁的大型LED顯示器上,顯示着每台機器的運行狀態,但車間內的工人卻屈指可數。

2020年,湖州再一次占據了報紙的版面。這一次的格局更大,上升到了城市的建設的層面。《人民日報》用整個版面,報道了湖州「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蓄能」,提到了在產業融合、扶持創新等方面的進展。

自中國城市群規劃出台以後,城市之間的狀態,由單打獨鬥和相互競爭,轉為了協同發展。報道中提到,湖州在上海虹橋商務中心設立「湖州全球招商引才中心」,專門派駐318名招商人員。該中心已簽約引資項目52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31個、5億元以上項目162個,簽約科研機構29家。

隨着中國城市群規劃的出台,處於長三角地理中心的湖州,迎來了新一輪的機會。

自古以來,有「江南腹心」之稱的湖州,就屬於長三角核心的區域。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興修太湖水利60多年,讓太湖流域成為了「天下糧倉」。俗語中的「蘇湖熟、天下足」中的湖,指的便是湖州。

如果說太湖流域造就了資源的富足,那麼湖州在江南區域的地理位置,讓它在經濟中也獲得了優勢。

湖州與上海相距130公里,習俗相同語言相通,甚至名稱都與戰國時期的「春申君」黃歇有關。上海的別稱是申城,而湖州的故名菰城則取自春申君在今天太湖南岸設菰城縣。

隨着鴉片戰爭後上海開埠,小船來往兩地只需要兩三天時間。絲販只要花五六元就可以雇一條小船運80-100包生絲到上海。和以往輾轉廣州相比,運輸路程縮短了90%,成本降低到生產售價的0.2%。湖絲的出口價格比戰爭前下降了35%,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大大增加[2]。

許多做絲綢生意的湖商,也都與上海有特殊的聯結。黃佐卿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華商繅絲廠,許春榮在上海開設的大豐洋布號,是上海最早的幾家洋布店之一。楊信之則在上海創辦了湖州旅滬公學,供家鄉子弟學習西方科技文化。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屬章榮初,他靠着在湖州積累的財富和資源,到上海以後助力實業,又在之後回饋了家鄉的建設。

1945年12月31日,章榮初在上海貴州路舉辦了一個茶話會,有157名來自菱湖的同鄉出席。為了重建戰後的菱湖,大家提議成立菱湖建設協會。章榮初在會上說:「我務必為桑梓有所建樹,方無愧於先祖和後人[4]。」

章榮初仿照美國基金會的模式,將總共20億元存入他在上海創立的榮豐紡織廠。每月提取1億利息為建設經費的流動基金,並以榮豐股票為保證,承擔了重建的全部基金。後來,菱湖建設協會先後在菱湖興建碳酸鈣廠、繅絲廠和菱湖醫院,在農村中無償發放抽水機、桑秧和改良蠶種等。菱湖絲廠也是他與社員共同努力的成果。

關於章榮初在上海的故居有一個冷知識:位於黃浦區紹興路54號的花園住宅,原為美國領事館興建的僑民俱樂部。1939年落成後未曾使用,就被章榮初以4000兩黃金購得。後來此處被國家收購,成為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社址。

湖州的強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水運下的地理位置。不過,在後來的鐵路建設中,湖州一度掉隊。南京、杭州等地率先與上海聯繫了起來。滬蘇湖高鐵的建成改變了這種局面。

滬蘇湖高鐵總投資380億,總工期長達四年。項目與滬杭客專、寧杭高鐵、湖杭高鐵、商合杭鐵路相連,共同構築長三角核心區城市之間快速鐵路客運網絡。

建成後,湖州到上海只需要半個小時,「去上海高鐵不如高速快」的尷尬徹底解決。而在滬蘇湖高鐵通車後,湖州成為長三角唯一一個到上海及南京、杭州、合肥三大省會城市高鐵車程都在1小時內的城市。

長三角一體化後,無論是產業還是文旅,都展現出了相當的活力。2011-2020年十年期間,位於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對城市群內投資次數占比,與被投資次數占比,要高於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內部的往來[5]。

2019年,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合計23.7萬億元,約占全國的23.9%,同比增長6.4%,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7710.2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一年後的上海旅遊節,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推出了11條線路,主題涉及高鐵、考古、非遺文化等。

在上海和湖州的余村之間,線路的名字耐人尋味——「從黃浦江源到世界會客廳」。

這條線也是上海湖州兩地頗有淵源的體現。1999年,上海地理學會專家組在調研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湖州安吉龍王山是黃浦江源,兩地可謂是共飲一江水。

長三角地理中心的湖州,也再一次讓人們看到了「江南腹心」當年繁榮的場景。2019年,投資超過250億元的太湖龍之夢一邊建設一邊運營,接待了超過300萬人次的遊客。其中大部分遊客來自長三角城市。五一前夕,上海百餘輛大巴萬人旅遊團打卡龍之夢的場面,蔚為壯觀。

從上海出發的萬人旅遊團

在龍之夢動物世界7公里長的車行區里,可以看到棕熊、白獅等各種動物。動物世界從國內外引進非洲獅、美洲豹、長頸鹿等野生動物60餘種、約5000頭/只。在飼養員的精心照料下,4隻小白獅子、8隻小棕獅、25隻袋鼠在這裡出生[6]。

與接待遊客相比,一個更具有意義的轉變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留在湖州。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湖州2020年常駐人口相比前一年多了30萬。選擇在湖州重啟自己的職業和生活的人,既有剛畢業的大學生,又有來自周邊城市的年輕創業者。

他們的到來,讓湖州從一座旅遊之城,逐漸轉變成為一個生活的城市。

1月13日,在市委人才工作暨創新驅動發展大會上,浙江省湖州市委書記王綱提到了一個觀察:全球科創中心布局從單中心向多中心演變。

硅谷連續3年人口淨流出,特斯拉、甲骨文等科技巨頭接連出走,反倒是位於科羅拉多州、僅10萬人口的博爾德,成為美國新的科創中心,擁有17個國家研究實驗室、7000多家高科技企業。

某種程度上,湖州也暗合了這個趨勢:在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兩個排行榜中,湖州均列第29位。

許多因為湖州景致來這座城市遊玩的人,之後做出了更深遠的決定——在湖州創業。有人選擇自媒體創業,有人開了攝像館,還有人做起了餐飲的生意。

在談到選擇湖州創業的時候,他們都會說道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宜居景致、低成本且便捷的創業環境以及配套的鼓勵政策。

正是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讓湖州的歷史積澱煥發了新的活力,城市的建設跟上了時代的進程。

2007年,南非人高天成在莫干山租下這裡的8幢老宅,將其改建成為「洋家樂」,即著名民宿品牌「裸心谷」的前身。藉助環莫干山優質的生態資源,裸心谷成為高端度假村。裸心谷之後,老樹林、楓華、西坡29等一批「洋家樂」民宿興起,也叩開了莫干山民宿產業發展的大門。

2012年後,莫干山民宿開始發展壯大,知名度也覆蓋長三角乃至全國。莫干山所在的德清縣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要培育「洋家樂」為代表的旅遊新業態。莫干山民宿產業開始走精品化、高端化的路線。同年,莫干山被《紐約時報》評選為「2012年最值得去的45個地方」之一。

如今,莫干山還是湖州「五穀豐登」規劃中的重要環節。光從具體的山谷+計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規劃的兩層用意,一方面發揮綠水青山的景致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吸引更多人才到來。

西塞「科學谷」主打科研和教育,牟山「雲起谷」聚焦了科創與文創,位於湖州水源地老虎潭水庫下游的陽山「時尚谷」,以時尚設計為核心,顧渚「畫溪谷」既有禪茶文旅這樣歷史積澱深厚的體驗,又融入了動漫和時尚家居這樣的新元素;莫干「論劍谷」為會議打造了舒適的環境,重點承接國際組織會議、高級別論壇等重大活動。

莫干「論劍谷」(一期)

西安交通大學團隊牽頭的湖州中子科學技術實驗室成為了科學谷的第一個項目。實驗室探究的中子牽涉到了世界的本源——如果沒有中子,除了只有一個質子的氫原子以外,世界上不會存在任何元素。這座實驗室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加速器中子源科學裝置。

另外一座西塞山實驗室,在「碳中和」的主題之下,主攻綠色電子技術、新能源及儲能、新材料技術、能源智慧管理、碳監測及智評等五大方向。

兩座實驗室所在的科學谷聚賢谷,規劃總占地面積約2200畝、總投資約20億元,主要為院士、科學精英、藝術家等提供研發辦公、會議交流、商業與公共服務等綜合功能,截至12月底,已累計完成投資約6億元。

時尚谷的建設與科技谷並駕齊驅:自2020年6月以來,時尚谷引進12名青年博士,大學生和其他各類人才1800人。包括時尚美妝、高端醫美等項目的推進正在有序進行。澳洲品牌喜美恩化妝品有限公司,在考察過多地後,最終選擇落戶埭溪,簽約了年產1000萬瓶各類化妝生產項目。

以「五穀豐登」為核心的創新創業平台,目前已引進科學裝置1個,簽約重點科研項目19個、總投資36.1億元。

根據浙江省統計局、省科技廳發布的《2020年度浙江省及設區市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報告》,湖州的「創新指數」列全省第三,而提升幅度則是全省第一。《報告》指出「湖州市創新發展水平較高,且發展勢頭強勁」。

五穀豐登只是開始。湖州還增加了安吉的「智慧綠谷」和南潯「上海灣」。綠谷中的靈峰湖景觀及旅遊休憩地工程,對於靈峰湖進行了整體景觀打造,配有智慧綠谷園區戶外休憩地,升級了體驗;上海灣內建有湖州南潯國際美食小鎮,讓湖州的美食傳統有了更廣的發揮空間。

如果說歷史資源賦予了湖州得天獨厚的宜居環境,那麼長三角城市群的格局讓湖州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可以近水樓台。就人才力量而言,長三角城市群匯集了全國四分之一的「雙一流」高校、年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數均占全國三分之一左右。

在2020年到2021年兩年間,湖州接連用「湖八條」「湖九條」和「湖十條」助力培養人才和營造低成本創業環境。「湖八條」的着力點是復工復產,「湖九條」重在招商引才。在它們的幫助下,湖州2021年上半年GDP增長14.5%,增速居浙江省第一。

在此基礎上出台的「湖十條」,為創新給出了實在的獎勵。比如對省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建設,單個項目最高可獎勵1000萬元。在人才方面,鼓勵湖州用人單位與高校雙聘引進人才,最高獎勵800萬元。

「南太湖」系列人才工程,累計引聚國家級人才379人、省級人才593人,居全省前列。去年,入選省引才計劃82人,居全省第1位。

讓人來是第一步,接下去考驗的是怎麼讓人留住。

一個細節的體現是,在湖州高鐵站附近,建設了近1萬平方米人才創新創業服務綜合體,內置有人才創新創業服務「一件事」專窗、人才驛站等十大功能區塊。

在更廣泛的層面,則是湖州於2021年11月末發布的「共富班車」。它旨在讓市民享受到更便捷和貼心的生活服務。首發的五輛班車,分別叫「慢病服務」「優教共享」「樂業湖州」「快遞活村」「未來農場」班車。

對於符合條件的居民,它們意味着切實的好處,比如慢性病患者每年看門診配藥可以多報500或600元錢[7]。

班車發車當天,符合條件的慢病備案群眾就能享受到新增的門診統籌支付限額,一個多月後,實際享受新政策的慢病備案群眾增加至27797名,共為群眾減輕門診醫療費用負擔891萬元。

今年年初,第二批開出了六輛班車,分別為「鄉村暢行」「才聚基層」「清親好水」「村游富農」「送氣下鄉」「千兆進村」班車。其中的「村游富農」,推廣「湖州度假」數字平台、探索村游富農利益聯結模式等舉措。

利民的另一面,則是宜居的房價。房價/收入是一個在談論「年輕人獨立買房」時經常被拿出來說的指標,它意味着這裡的人要花多久才能買一套房。2019年,深圳的房價/收入為35.9,換句話說,按平均收入水平,這裡的人要花30多年才能買一套房,還是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

湖州的這個數據為7.22,可以說是達到了一種平衡。有不少網友感嘆:按「房價/收入」,周邊已經找不到比湖州更好的了。

宜人的景致、便民的政策和服務、宜居的房價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為湖州新勢力城市的建設添上了有利籌碼。

實際上,新勢力的建設已經引來了一批批潛在的人才:2021年,湖州新引進大學生12.5萬人,累計兌現大學生政策資金4.73億元。湖州連續兩年大學生就業創業超過10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達22.9萬人,占技能人才比重34.6%,居全省第3位。

從歷史名城,到城市群建設中的樞紐和新銳,再到吸引人才的新勢力高地,浙江的這座城市在一步步的建設中不斷豐收。

武昌起義勝利後,在上海也爆發了上海起義。有兩個湖州人在這場起義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一個是前文提到的張靜江,另一個則是後來成為滬軍都督的陳其美。

比張靜江小一歲的陳其美,在日本東京期間加入了成立不久的中國同盟會。1908年回國後,在上海展開了革命工作。他辦了報紙,為革命找到了輿論陣地。但凡往來上海的同盟會同志,往往也會在他經營的客棧會面。事後證明,這些工作對當時困難的革命有雪中送炭的作用。

在上海起義中,陳其美帶着同盟會成員和商會武裝攻打江南製造局,張靜江則負責提供後勤補給。兩個湖州人的合作,幫助上海迎來了光復的曙光。

現如今,上海和湖州的關聯,從革命時期的「戰友」變成了如今共同發展的「隊友」。而在湖州逐步發展成一座有利於創業和生活的城市的過程中,更離不開各方的主觀能動。

相比歷史提供的土壤,圍繞它所做的建設和努力,更能決定一座城市的發展和未來。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無數人的努力。他們或許不像陳其美和張靜江那般地位顯赫,但付出的努力卻實在而真誠。

對於湖州乃至浙江的成就,概括最全面的無疑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這份文件:「浙江省在探索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具備開展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的基礎和優勢,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具有廣闊的優化空間和發展潛力」。

歸根結底,那些創造了巨變的人,或是在熙熙攘攘的織里鎮,或是在街邊的角落與田間地頭,或是在「五穀豐登」的寫字樓里。上百年來,銳意進取的頂層設計、勇於嘗試的地域精神,和一個又一個勤奮、堅韌、智慧、磨難串聯在一起,就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部分。

[1] 湖州鄉村旅遊再添碩果,安吉余村獲評聯合國世界最佳旅遊鄉村,光明日報

[2] 湖州簡史,湖州市民國史研究院

[3] 湖州:絲綢里的興衰變革,澎湃新聞

[4] 章榮初的創業之路,李惠民

[5] 《新發展十年—中國城市投資環境發展報告》,天眼查

[6] 萬人「上海團」來游龍之夢,五一動物世界將免費開放,文化湖州

[7] 湖州開出5輛「共富班車」,錢江晚報

[8] 美麗中國「浙里」見,浙江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