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經過去六分之一,你在年初立下來的flags,現在進展如何?
研究生考上了嗎?
找到心儀的工作了嗎?
攢下錢了嗎?攢了多少呢?
找到對象了嗎?和對象的關係怎麼樣?
找到自己一生的夢想了嗎?找到了,有沒有堅持下去?
其實,當我這樣子問你的時候,你肯定會很想把這個頁面給關閉掉,因為實在是太扎心了,我是在強迫你去直面血淋淋的現實。
這個現實就是,你當初立下來的flags,真的有可能一個都沒有完成,甚至還在彌補2020年遺留下來的遺憾。
為什麼會這樣子?
我想,是沒有秩序,是內心失去秩序。
如果要找到一個詞,來作為2022年的關鍵詞,我會用它,也就是:秩序。
有兩類秩序,一種是外在灌輸,也就是外部世界,強加給你的,如果你不仔細加以思考的話,你很容易會把這種秩序內化,並且,你會意識不到它給你帶來的各種壞處;
另外一種是自己建立的,你通過不斷地讀書,不斷地去經歷,以及不斷地去思考,最終形成自己一整套的行為法則。
這些行為法則,在外人看來,可能非常不可理喻,但你知道,只有不斷去踐行它們,才能讓你心安。
建立和踐行秩序,為的就是這樣的一份心安。
今天就來說說,我接下來要踐行的行為法則。
1,父母的錢,是父母的錢,我的錢,是我的錢
熟悉曾哥的讀者都知道,我的原生家庭非常一般,正因為非常一般,所以讀大學的時候,我的學費和生活,都需要自己想辦法。
那時候,我需要到處去兼職,在兼顧學習成績的基礎之上,我只能經常往學校外面跑。
可能是我過早地實現了經濟獨立,沒有父母可以依靠,導致我無法向父母索取什麼,正因為我無法向父母索取任何東西,我掙得每一分錢,都需要靠自己,所以,父母不能對我施加任何的影響。
我想要去哪座城市發展,我想要和誰在一起,我想要什麼時候結婚,生孩子,我想要什麼時候買房,統統都能夠自己決定。
也就是說,我相當的自由。
但你想過沒有,這一份自由,相當的昂貴。
因為要知道,不是每個人的家庭,都像曾哥一窮二白,你的家庭,可以給予你很多資源和幫助,也不是每個人都像曾哥一樣,能夠有相對比較高的收入,你想要在一線城市立足下來,真的需要父母的幫助。
正因為如此,你可能會向你的父母,索取各種資源和幫助。
但在索取的過程中,你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認知,那就是:
父母的錢,是父母的錢,同樣,你的錢,也是你的錢。
想要獲得父母的錢,可以是可以,但請你一定要承擔義務,付出代價。
這裡的義務和代價,因為每個人的父母,有着完全不一樣的成長經歷,受教育情況以及收入也各不相同,所以,義務和代價,也各有不同,請自行腦補。
你不想既要父母的錢,又不想承擔義務,付出代價,也就是說,你不能幻想甘蔗,兩頭都甜。
同樣的,你的錢,也就是你的錢,如果你父母的身體健健康康,完全能夠自食其力,這時候,就真的沒有必要給父母太多的錢,你的錢,就應該自己保管,自己打理,千萬不要被父母給道德綁架,把所有的錢,都交給父母。
你可千萬不要以為這樣的父母,和子女很少,很多人就是因為不知道這樣的一套秩序,導致他們和父母的關係亂了套。
最後吃虧的,往往是父母還有自己,簡直可以用相愛相殺來加以形容。
2,多關注自己的需求,少為情懷和理想而買單
知乎有一個熱門問題,叫做:30歲的人了,還在用拼多多,覺得很丟臉,怎麼辦?
作為一個拼多多的資深用戶,這裡,請拼多多打錢,給曾哥打廣告費,我想告訴你的是,在消費的時候,一定要時刻記得自己的需求,少為情懷和理想買單。
比如說,我之所以會用拼多多,是因為上面的東西,是真的便宜又實惠,在願意犧牲物流時效的前提之下,我能夠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還能省錢,那我為什麼不用?
就為了避免被別人說low,說我眼光很垃圾,所以我就應該去用其他的電商軟件,或者跟隨大流,別人用什麼,我就用什麼嗎?
當然不是。
消費主義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你在消費的時候,商家往往會打着各種非常虛的幌子,來引誘你消費。
他們會告訴你,花錢出去旅行,能夠淨化你的心靈,能夠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能夠讓你的身體和靈魂,至少有一個在路上;
他們會告訴你,花錢買點奢侈品,就能夠比其他人更加的有格調,你買了之後,就能夠和別人產生區隔,別人就會高看你一等;
他們會告訴你。。。。
等等,你難道就沒有發現這裡的邏輯,其實相當的荒謬和不可理喻?
為什麼你花錢去買東西,需要去在乎別人的眼光?你買東西的時候,主體不應該是你自己嗎?你最最最應該關注和討好的,難道不是你自己嗎?你不應該關注自己內心的需求嗎?
當你能發出這樣的一些疑問,那恭喜你,你在消費的時候,就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秩序。
這裡的秩序指的是,你關注和在乎的,永遠都是自己的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至於商家宣傳的情懷和理想,關自己屁事?
自從建立起這樣的一個秩序之後,我現在每次出門,就再也不會非星巴克不喝了,如果真的是想要提神醒腦的話,瑞幸不比星巴克便宜?便利店買的咖啡,不比瑞幸便宜?自己早起早睡,不比起喝咖啡便宜?
一旦你想清楚這些,並且有去一一踐行,那你可能能夠攢下不少錢。
3,答應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形成自己的sop
TED有個關於時間管理的演講,演講者提到一個相當震撼的觀點,那就是:
你之所以沒有時間去做某件事,是因為在潛意識中,你覺得這件事情,並不重要,如果非常重要,你自然會騰出時間和精力,去執行的。
你在2021年年初立下的flags,之所以會全部倒塌,是因為在每一天中,總會發生一些非常緊急的事情,而你把這些緊急事情,看得相當重要。
緊急的事情,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這些:
朋友過來找你,你必須和他們出去吃飯;
某某某明星塌房了,你必須去追這個熱點;
曾哥發了一篇文章,你覺得必須去把它給看完;
看到了沒有?
我們每一天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突發緊急事件,但如果你對自己足夠狠,是的,你沒有看錯,你如果是一個原則性非常強的人,那不管發生什麼突發緊急事件,你定下來的任務,你都會把它們給一一完成。
你總是非常容易就原諒自己,總是覺得,一天不做,兩天不做,三天不做,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但實際上,一旦你沒有了原則,沒有了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那你的時間,就會被突發緊急事件,給牢牢占滿。
現在曾哥不管每天會遇到什麼突發緊急事件,不管是需要搬家,還是有朋友過來蹭飯吃,需要自己去招待,我該做的事情,比如說寫2000字左右的文章,比如說每星期運動2到3次,每次2個小時以上。
這些事情,是自己必須完成的。
這些事情,於我而言,相當的重要,它們是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秩序,我不能讓它們輕易就毀掉。
4,執行,就不要批判自己,想要批判自己,就給自己預留一定的時間
熟悉曾哥的讀者都知道,我特別喜歡打羽毛球,每個星期,至少會打兩到三次。
在打的時候,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那些高手,不會輕易地在場上批判自己,是的,他們打球,就僅僅只是打球,打好當下的每一個球,僅此而已。
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會把打球的畫面,給錄製下來,在打完球,回到家裡之後,就仔細對自己在場上的動作,站位,以及彼此之間的配合,給一一過一遍。
遇到不好的地方,就告訴自己,下一次,就要改正過來,遇到好的,就繼續加以保持。
也就是說,他們不會在做的時候,對自己開啟上帝視角,而是認認真真把事件給執行下去,等到有時間了,再對過去的自己,進行復盤,想要批判自己,等到那個時候再說。
這個秩序,實在是太棒了。
以前我在寫文章的時候,總會對自己開啟批判的模式,總是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最終,只會讓自己動彈不得。
因為我在批判自己的時候,就已經把所有的注意力給耗費乾淨了,接下來,哪有注意力,去好好寫作啊?
現在,我寫文章,就僅僅只是寫文章,我不去管別人會怎麼評價,也不在乎,自己寫出來的文章,是不是一坨狗屎,更不在乎,讀者究竟喜歡,還是不喜歡。
我需要做的,就只是把大腦中的想法,給變成文字,僅此就足夠了。
我在周末的時候,會對過去一周的文章,做個回顧和總結,在那個時候,我會好好反省自己,當然,遇到可取之處,也會毫不吝嗇地獎勵自己一頓豪華版的黃燜雞。
相當的滿足。
5,多關注主要矛盾,忽視次要矛盾
最近寫了關於不少親密關係的文章,當然,你可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
想別說什麼鬼的經營親密關係了,首先,我得有一個對象啊,沒有對象,哪裡來的親密關係?
如果你真的想要脫單,市面上有好多好多脫單方法和課程。
有些人會對你說溝通很重要啦,你要學會哄女孩子啦;有些人會說要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比如說吊橋效應,你要帶對方去做一些刺激的事情,這樣對方就會對你產生喜歡,會把心動的感覺,誤以為是喜歡你,從而對你產生好感;有些人會說要學會讓對方為你付出,你不能一個勁地自己付出,你也得讓對方付出沉沒成本。
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但實際上,這些方法和技巧,都是繡花枕頭,你要是真的去學習這些鬼東西,不好意思,你就是集中所有的火力,去解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解決得好,能夠讓你脫單嗎?
當然不行,不僅不行,你還會在錯誤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最後把自己給廢掉。
你真正應該做的,是集中所有的火力,去解決主要矛盾。
兩性關係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是對方能否源源不斷從你身上,獲得能量。
如果對方能,那你們就能夠在一起;
如果對方不能,那你們是註定不能在一起的。
想要讓對方能夠源源不斷,從你身上獲得能量,不管你是男生還是女生,你只需要把這兩件事情,給做好就行了:
一件是提升自己的收入;
另外一件是提高自己的顏值。
只要你能夠做好這兩件事情,在這兩件事情上,建立起秩序,那相信曾哥,即便你口才不行,更不會講一些騷話,你也鐵定能夠脫單。
如果不能,那就來廣州請曾哥吃黃燜雞。
以上。
這是最近寫的乾貨:
遠離這些SB
1個牛逼的思路
不敢相信,要說再見了......
我在京東買了這2本神書,熬夜也要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