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偽狂犬病防控及淨化指南》連載(四)
山東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據新牧網豬價指數,截至3月13日,全國平均豬價為6.08元/斤,豬場普遍處於虧損狀態。值得注意的是,非瘟暴發後,全國性跨區域的種豬調運和三元種豬大量進入生產群,導致大量規模化豬場的偽狂犬野毒抗體陽性率高居不下,嚴重危害到了豬場生產安全與效益。
「保母豬、護仔豬,穩定生產運營」是應對豬周期的基本策略。《信得·豬偽狂犬防控及淨化專欄》第四部分,重點介紹母仔豬偽狂犬病的「免疫機理與診斷評估」,與廣大養豬人共同探討增效之道。
上期鏈接:
9省偽狂犬gE抗體陽性率超30%!偽狂犬病毒到底是怎樣流行的?
與口蹄疫類似(見圖15),偽狂犬的母源抗體持續期很長,一般能持續 6~12 周(指中和抗體滴度,其他抗體如gE可能會持續至15~18周),在新生仔豬還未建立起對偽狂犬的主動免疫前,被動免疫對斷奶仔豬發揮主要作用,可減輕斷奶豬只感染髮病時的臨床症狀,但母源抗體對病毒入侵神經組織保護力有限。
需根據抗體普檢情況確定母源抗體持續期, 進而確定偽狂犬疫苗的首免日齡,過早(影響疫苗的免疫應答)和過晚(出現免疫空窗期)免疫均會導致斷奶仔豬轉陽壓力增大。
經測定母源抗體的半衰期是18天,即中和抗體滴度由1:32降低至1:16需要18天的時間。因此可以通過測定母源抗體滴度推測首免的日齡。
母源抗體是一把雙刃劍,首先母源抗體的保護有一定局限性,母抗再高,都有可能被野毒隱性感染,在陽性散毒場,除了讓豬群分點飼養,單向流動之外,在感染發生之前,有效進行肌肉注射免疫也是非常關鍵的,而實現這種目的的前提是讓活疫苗突破母源抗體的干擾。
但是在種豬偽狂犬gE抗體陽性場,母源抗體給監測和免疫程序制定帶來了困擾。其一表現在偽狂犬的母源抗體維持期比較長,gE抗體最長可維持至四月齡,這容易干擾對血清學檢測的分析,特別是對於幼齡豬,很難通過gE抗體陰陽性來判斷是否被野毒感染。經驗表明母源抗體中的gE抗體90日齡-120日齡是母源抗體檢測終點,因此臨床上往往在這個階段採集樣本,檢測gE抗體的陽性率,從而判斷仔豬是否在此前被偽狂犬感染,如此階段陽性率超過15%,經驗上可判斷豬場中偽狂犬仍然處於活躍狀態,需要及早免疫。
但是在陽性場需要儘早對仔豬進行肌肉注射免疫產生保護,但由於母源抗體在血液中循環,過高的母源抗體會中和活疫苗的免疫,從而造成免疫失敗。有一些豬場會在產前1個月給母豬加強免疫活疫苗或滅活疫苗,這種免疫程序有利於降低產房母豬的排毒或感染的風險,但卻顯著地延長了母源抗體持續期。
如果豬場為偽狂犬陰性場,結合母源抗體規律,推遲首免日齡,從而減少免疫頻次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如果為偽狂犬陽性場,則有可能會造成存在主動免疫的空窗期,即使提前肌肉注射免疫,也可能會因為母源抗體過高,造成免疫失敗,適得其反。
圖15不同疫苗的母源抗體持續期
體液免疫是降低母豬垂直傳播病毒給仔豬的關鍵機制,偽狂犬病毒的免疫原性很好,能激活較強的體液免疫,並且由於現有的試劑盒非常敏感,野毒株在感染5天後即可檢出抗體,一般在7~10天全部陽轉。
偽狂犬的抗體的持續期也比較長,母豬免疫一次抗體可維持4個月以上。需要指出的是活疫苗株也能誘導高水平的體液免疫,活疫苗株首次免疫後9-14天後抗體出現陽轉,加強免疫時陽轉所需時間更短,抗體滴度更高,其中和抗體滴度往往可以達到1:100倍以上,其體液免疫後的抗體滴度效果好壞與 PRV疫苗毒株、抗原含量、佐劑等有直接關係,採用佐劑持續刺激機體其中和抗體滴度可達上千倍。
仔豬經過兩次疫苗免疫維持期一般在3個月,大多數育肥期的仔豬接近於抗體持續期終點,因此也極易被感染。偽狂犬的野毒感染種豬後,其誘導的體液免疫往往很高,其gE抗體的維持時間往往可超過半年,因此對野毒陽性的母豬注射免疫時需要更高的疫苗效價,評價免疫程序時間時需結合gB抗體的滴度進行分析。
在發病場緊急免疫偽狂犬疫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豬偽狂犬病毒誘導的細胞免疫效果極佳,疫苗接種後可以產生大量的細胞因子和干擾素。干擾素具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一方面可直接激活免疫細胞,另一方面可間接抑制病毒的複製過程,對混合感染的病毒性疾病也有一定的干擾效果。
機體在早期的病毒感染期間,干擾素即可控制病毒的增殖。干擾素還可以活化自然殺傷細胞和巨噬細胞,並且也會在機體內顯示出有效的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佐劑的作用。在發病時,緊急接種偽狂犬活疫苗可產生大量干擾素,不只有利於感染動物提升機體抵抗力,也有利於抑制野毒,這就是豬群暴發偽狂犬病毒感染時,通過緊急接種可以在短時間內控制疫情的原因。
由於偽狂犬病毒首次感染時主要通過神經節傳播,而經血液傳播是其次要的傳播途徑,因此在針對偽狂犬的防控中,細胞免疫在阻止病毒定植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要激活細胞免疫往往需要針對神經細胞具有繁殖能力的活疫苗才能達成效果。
豬偽狂犬病主要通過空氣和鼻腔接觸傳播,鼻腔接種是防控豬偽狂犬病的最佳免疫途徑,鼻內接種的優點表現為病毒在局部複製,並建立黏膜免疫。在急性感染期鼻內接種對比注射免疫的優勢在於,鼻內接種不受母源抗體的干擾,可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和排毒。通過活疫苗鼻腔接種,不僅可以提升黏膜免疫,還可以促使疫苗毒株,進入腦神經細胞提前「占位效應」,抵抗野毒感染,為豬偽狂犬病淨化打下堅實基礎。滴鼻免疫工作量大,影響了該技術的普及程度,對於偽狂犬陰性場,往往不需要做滴鼻免疫。在偽狂犬野毒抗體陽性場,如仔豬15周齡的gE抗體為陽性,則需要在仔豬出生後1-3天進行滴鼻免疫。但黏膜免疫是局部的,不能代替肌肉注射免疫,因此在偽狂犬高風險區,儘早地對仔豬進行肌肉注射免疫才能降低偽狂犬感染的風險。
病毒分離是診斷PRV的可靠方法。病料可選用病豬腦、肝、脾、肺、呼吸道粘膜和扁桃體。但從檢測敏感性和病原純淨性角度,以腦組織和扁桃體為樣本最為理想。病毒分離鑑定是病原體外診斷的金標準。偽狂犬的病毒分離以患病動物的病料組織以扁桃體和腦組織最為理想,但其他病料組織如心、腎肺、肝、脾等均可用於病毒的分離。處理後的病料可直接接種倉鼠腎傳代細胞(BHK-21)、雞胚成纖維細胞(CEF)或豬腎傳代細胞(PK-15和IBRS-2)等敏感細胞,典型的細胞病變在接種後24~72h即可出現。再用標準陽性血清和分離到的病毒中和試驗確診,但該方法僅適用於實驗室。
組織切片熒光檢測是用免疫熒光抗體來檢測製成冰凍切片或壓片的病料,通過熒光顯微鏡觀察結果。該方法對於新生的發病仔豬,其敏感性與病毒分離鑑定差異很小,對於症狀不明顯的育肥豬和成年豬,該方法不如病毒分離敏感。
針對 PRV 基因(例如gE、gC、gD、gB和gG)特定序列的分子生物學方法,例如聚合酶鏈式反應 (PCR)、實時熒光PCR、納米PCR、環介導等溫擴增(LAMP),有效地提高了PRV 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PCR和實時熒光PCR是國內快速檢測PRV存在或區分PRV野生型和gE基因缺失株的最廣泛的方法。PCR檢測技術與病毒分離鑑定相比,能同時檢測大批量的樣品,具有特異性強、敏感、快速等優點,並且能進行活體檢測,非常適合於臨床診斷。
測序是對毒株進行進一步分析的方法,gE、gC、gD基因是常用於進行病毒分析的基因。
表10不同組織病料的檢出效率與持續期
血清學診斷方法主要包括乳膠凝集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血清中和試驗(SNT)和直接免疫熒光法(DFM)。
乳膠凝集試驗是利用膠乳顆粒具有吸附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的特性來包被抗原,檢測血清中是否含有PRV抗體的試驗方法。通過待檢血清中抗體和抗原結合發生凝集反應來判斷是否感染PRV。操作比較簡便,用時很短,適應於疫病檢測或流行病學調查及種豬群檢疫淨化初篩。但該方法在ELISA普遍使用後,近年來較少被使用。
ELISA的特點是特異性強、敏感性高,可同時進行大批量樣品的檢測,並在3~4h內可得出試驗結果,OIE將其作為診斷豬PRV的首選血清學方法,廣泛應用於PRV的臨床診斷中。在豬偽狂犬病診斷中,鑑別診斷ELISA是一種新型診斷方法,原理是通過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動物不能產生針對缺失蛋白抗體的特點,將自然感染野毒與注射疫苗產生的血清學PRV陽性豬進行區分。目前基因缺失、疫苗缺失的非必需基因主要是gC、gE和gG。因gC基因缺失疫苗的免疫效果差,及gG-ELISA鑑別診斷的敏感性低較少應用,目前世界範圍內所有PRV疫苗均缺失gE基因能夠通過gE- ELISA方法實現鑑別診斷。
ELISA還存在間接法、競爭法、雙抗夾心法等區分。gB基因的抗體檢測方法用於評估疫苗的免疫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和歐洲等地區普遍採用的抗體檢測試劑盒是為了淨化目的而設計,因此採用競爭法的gB抗體檢測試劑盒對免疫後的抗體水平的評估缺少區分度(見表11)。
而採用間接法的gB抗體檢測試劑盒對於評估豬場的免疫效果可能更為適合。臨床上往往重視gE抗體的檢測,卻忽視gB抗體的檢測,但既使是在gE抗體陽性場也可以通過採樣和對抗體滴度的分析判定疫苗的免疫水平。
表11競爭法與間接法的評價標準與適用範圍
PRV血清中和試驗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法定診斷方法,其特異性、敏感性較好。其原理是PRV與特定的免疫血清進行中和,通過感染毒力的強弱來判斷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
因為中和抗體水平能夠直接體現豬只對偽狂犬病毒感染的抵抗力,雖然目前有一些報道表明不同的偽狂犬分離株耐受中和抗體的能力有所不同,即有些毒株需要更高的中和抗體水平方可奏效,但對一個毒株而言,中和抗體水平與豬只的抵抗力是呈現明顯的正相關性。
但由於中和試驗技術條件要求較高、時間較長,故而主要用於實驗室評價。gB抗體滴度與中和抗體有一定平行關係,臨床檢測中常通過檢測gB抗體推測中和抗體滴度。
為把關豬場疫苗質量、了解豬場的免疫狀態、感染狀態和感染時間等目的,結合實驗室的檢測方法和採樣方案,常採用以下方案對豬場進行評估。
(1)活疫苗質量評價:用於把關疫苗的純淨性和效期內的可靠性,對比不同廠家的疫苗毒株和有效抗原含量的高低等,常檢測疫苗純淨性,毒株和效價等指標,檢測方法見表12 ,滅活疫苗較難評價效價等指標,但可對其他指標進行評測,毒株經過滅活後理論上也可通過PCR等方法擴增到,因此也可進行測序分析。
表12評價偽狂犬活疫苗的常用方法
(2)偽狂犬野毒陽性豬場活躍度和感染階段評測
偽狂犬病毒一旦感染終生帶毒,由於偽狂犬的gE蛋白免疫原性好,在偽狂犬野毒陽性豬場判斷豬場的活躍狀態和感染階段需要結合着採樣方案進行數據分析。通過分析可對豬場的免疫頻次和劑量,仔豬的免疫階段進行調整。常用以下幾種評估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見表13):
表13偽狂犬gE抗體陽性場活躍度分析和感染階段評價
(3)偽狂犬野毒陰性場免疫程序的評估
針對陰性場的免疫程序評估,常見首免日齡的評估,採集4周和6周仔豬血清,計算的首免日齡為中和抗體為4倍。如28日齡採血,如測定 28日齡的中和抗體值為16倍,根據偽狂犬抗體半衰期為14天的規律,則血清抗體降低至4倍時,其日齡=28+(Log216-Log24)×14=28+(4-2) ×14天=56日齡;
在實驗室中進行中和抗體檢測較難實現,臨床中常用間接ELISA來判定,百測的ELISA檢測試劑其平行關係為:
即如在28日齡檢測到1.0<S/P≤1.5,則其對應的中和抗體滴度為16,首免日齡按照上述計算公式應為56日齡。
免疫程序的調整還需要根據豬的免疫持續期進行調整,仔豬常按60、90、120、150日齡分階段採樣,母豬按照妊娠階段進行採樣分析。在引種時或周邊高風險時,建議參照以下的指標進行免疫。
需特別注意的是,針對偽狂犬gE抗體陽性場,如通過之前的判斷豬場為不活躍的,則可按照陰性場的首免日齡和免疫程序評價方法進行調整,但如果豬場處於活躍期,需對仔豬及早噴鼻和肌肉注射免疫活疫苗,並找到傳染源和途徑,及時整改。
豬偽狂犬病防控公益行
淨在當下,益在千秋。山東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多年探索實踐,總結提出「偽狂犬兩步轉陰」技術方案。為支持規模化豬場科學防控偽狂犬,現招募1000家豬場參與實戰。
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信息即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