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歷作為應聘程序的第一道關,對我求職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份優秀的簡歷能讓你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能讓HR對你印象深刻,同時也能幫你降低被淘汰的幾率。

關於設計師如何寫簡歷,本篇文章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講解,先看下詳細的目錄:

希望能為你今後的求職提供幫助。

很多人認為求職就是把簡歷投遞出去,然後就一直等待回復。雖然說這樣並無過錯,但我們還可以做的更好。

1.1 熟悉應聘流程

如果你不是職場新人,現在回想一想,應聘的具體流程有哪些?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熟悉應聘流程對於我們的求職來說是有幫助的。

比如當你被淘汰時,大致能判斷出自己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方便為日後求職做出及時調整,以及有助於我們準備接下來的個人簡歷。

1.2自我評估

這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環節,求職本身就是雙向選擇,跟相親一樣,兩情相悅才有可能繼續發展。

目前的求職、招聘前期,是以互聯網溝通交流為主。公司會把在招職位崗位職責、任職要求、福利待遇等等在招聘APP上展示,而作為求職者則需要通過這些信息來判斷自己是否與匹配,從而決定要不要投簡歷。

所以你首先要對自己有個清楚的認知,不然的話你又如何在簡歷、面試環節更好的展示自己呢?

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自我評估:

我擅長什麼?我有哪些能力?我對目前對工作要求是什麼?我認為自己的未來五年內我的職業規劃是什麼?只有想明白這些,你才能準備好接下來的個人簡歷。

1.3 篩選工作的重要性

可能很多人會用到簡歷一件投遞這個功能,首先我不反對使用這個功能,但我不建議大家依賴,甚至是打開招聘軟件就是全選、一鍵投遞,然後等待回復。

因為溝通、面試也有時間成本,求職並不是面試次數越多就越好,不符合心理預期的工作,再多的溝通、面試都無濟於事,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所以投遞簡歷之前,篩選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一個環節,一方面可以讓我們做到精準投遞,少做無用功。

另一方面篩選的過程你會接觸到很多信息,比如在期望薪資內,這些公司對設計師的普遍要求是什麼?他們都看重哪些能力?自己簡歷中是否有所體現?該做怎樣的調整?等等。

簡歷直接決定了公司對你接下來的動作,也是你求職中重要的先決條件,有很多設計師都會在簡歷環節出問題,即使工作多年的人,有時寫簡歷也會讓人很頭疼,更何況是剛入行的!

簡歷不是隨隨便便把個人信息、期望薪資、聯繫方式放上就大功告成了。其實做好簡歷也是一門學問。

2.1 簡歷給誰看

在做個人簡歷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你的個人簡歷是讓誰看的?

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我讓大家先「熟悉應聘流程」的原因,從應聘流程圖中我們能看到,真正導致不被錄用的環節有三個:人事評估、負責人評估和綜合評審。(體檢、背調這些屬於無法快速改變的因素)

這三個環節屬於層層遞進的關係,也就是說接觸你簡歷的第一人是公司HR,同時她也有否決權。

在招聘的旺季時,一個職位的招聘也許會收到10份、20份、甚至上百分的簡歷投遞,這麼多簡歷是不會直接都給到部門負責人,而是會先讓HR進行初步篩選。

這也就是意味着你的簡歷首先要讓HR看懂,通過查看你的簡歷信息有個初步的判斷:你是什麼樣的人?有哪些能力?能做哪些事?與公司目前招聘的職匹配度如何?從而決定這份簡歷的去留與否。

由於設計師身份的特殊性,一般投遞簡歷時都會包含兩份內容:一份電子版個人簡歷和一份作品集。

電子版個人簡歷是給HR看的,當HR認為簡歷合適後,會把你的個人簡歷和作品集發到部門負責人那裡,經部門負責人的評估之後,再把意見反饋給HR,整體感覺不錯的話,才會進項下一步的面試環節。

如果你連HR這一關都過不了,即便你的作品集再厲害,也是有力使不出。

2.2 簡歷的格式及命名

我見過很多設計求職者,在給HR發電子版簡歷的時候竟然是一張JPG或PNG格式的圖片,因為圖片對於設計師來說更好發揮。

即便如此,我依然不建議大家用圖片形式,因為在這種格式下你的個人信息是無法被複製的。

想一想如果HR要把你的個人信息錄入到公司系統、或做人才儲備時,每個字都要一個一個的敲,是種什麼感覺?

所以我建議個人簡歷儘量保存為Word、PDF格式,一方面這兩種格式穩定,不會出現亂碼、板面錯位等問題;另一方面是信息可複製。

說完格式,下面再來說說命名。這也是很多人容易出錯的地方,像「個人簡歷」這樣的命名是最讓人頭疼的,幾十份簡歷不點進去都不知道誰是誰。

所以我建議大家簡曆命名格式:應聘職位+工作年限+姓名,不管是HR還是部門負責人看到都是一目了然,給人的感覺也很專業。

2.3 簡歷的包裝及篇幅

在設計中我們常說「少即是多」,越是複雜的設計,獲取信息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就會越多,越不利於信息的傳達。對於個人簡歷同樣如此。

不要受制於設計師的身份,設計感、個性、新穎這些在簡歷中沒什麼用,不會因此提高面試幾率,反而會因為形式複雜,致使HR不能及時看到重要信息而增加被刷掉的概率,得不償失。

所以內容才是王道,簡歷無需過渡包裝,簡潔直觀就行。

關於簡歷的篇幅,原則上來說:Word或PDF一頁足夠,打印出來剛好在一張A4紙上能完全展示。也方便HR快速的瀏覽並判斷你與在招職位的匹配度,從而決定下一步的動作。

可能很多人會說,我太厲害了,一頁根本就展示不完怎麼辦?這就需要我們在內容上學會做取捨、敘述上精煉,正常情況一頁內容足夠。

我上面提到說簡歷儘量保持一頁原則,這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可能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對於工作經驗豐富的職場人來說,就需要在內容上做一定的取捨。

我們先從簡歷的核心內容上做規劃,也就是一定要有的項。

3.1 個人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學歷、聯繫方式、婚姻狀況、工作年限等等,這些都屬於個人基本信息範疇內的。


也許很多人不會把基本信息看的那麼重要,認為無非就是將個人信息如實的寫在簡歷上,沒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但在現實求職中,往往一些基本信息就足以讓HR一票否決。

比如工作年限,公司要求工作年限3年及以上,而你的基本信息中寫着是1年工作經驗,這就存在被一票否決的可能。即便你作品集的確優秀,也是有力使不出。

婚姻狀況也是如此,雖然男女平等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提出來了,但依然還是會有公司不太願意招已婚未育的女性,這對職場女性來說確實不友好,可現實中這就是事實。如果你感覺目前的婚姻狀況對你求職有幫助,就寫上;沒有的話,就別寫了。

所以你可以根據崗位要求,除了必須要填寫的信息外(比如:姓名、性別、聯繫方式),儘量挑選對自己有利的來寫。儘可能的降低被HR一票否決的幾率,這樣才能發揮你作品集的優勢。

3.2 教育背景
這個相對來說簡單一些,內容包含:畢業院校、時間、學歷、專業,根據自己實際的教育經歷倒敘來寫即可。很多公司在招聘時會有學歷或專業的要求,比如:本科學歷、視覺傳達專業。


這個模塊對於應屆畢業生和工作3年內的求職者來說相對重要一些,因為HR對於這類人群的評判維度相對來說少一些,所以對招聘結果的影響就更大一些。但如果你已經有很豐富的從業經驗、成熟的項目作品,那麼教育背景對招聘結果影響就會小一些。

3.3 四個切入點寫好工作經歷
關於工作經歷,主要包括:工作時間、公司名稱、工作內容、設計項目、工作職責等等,這個模塊是HR評判你與崗位匹配度最重要的參考依據,但也是出問題最多的。


首先明確一點,工作經歷要倒敘來寫,因為對於招聘者來說,他們會更看重你近期的工作經歷。比如:2021年找工作,很少會有人在意你2010年做了什麼。

在我過往參與的招聘中,總是能看到很多人把其他模塊寫的特別多,但工作經歷一帶而過。

如果你在圈內很有影響力、或者是你之前在阿里、騰訊、華為、小米等等這樣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工作,那麼HR可能看到公司名字就會邀請你來面試。

可現實中這類人並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在中、小、微公司工作,所以工作內容對於你的加持有很重要了。

我個人認為,工作經歷最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表述,即工作職責+工作內容+重點項目+最終結果。運用到實際種是這樣的:


下面看個例子:

崗位職責(角色):負責店鋪視覺設計。
工作內容(能力):包括風格把控、創意表現、及日常和活動專題相關設計工作。
重點項目(具體):通過對競品數據分析、結合產品特點,對店鋪重點產品詳情頁優化再設計。
最終結果(價值):優化後的產品支付轉化率從4%提升至7%,頁面停留時間提升90%,跳失率明顯降低,新版詳情整體視覺創意及模塊規劃更加合理流暢。

如果你是應屆畢業生,沒有工作經歷,那就寫點大學時期參與的活動、培訓、短期的工作經歷等等


既然是非必要信息,說明就是放也可以,不放也可以。那麼這時候我們就要做信息展示上的取捨了。

4.1 信息篩選
在簡歷製作中只需要保持一個原則,那就是對你目前的求職有幫助的信息可以保留,否則就果斷別放了。我們不能決定是否會有面試機會,那我們就儘量減少被刷掉的幾率吧。

比如說獲得的榮譽和獎項,像站酷推薦設計師、Behance推薦設計師、致設計年度十強設計師等等這些比較權威的榮譽。


像興趣愛好、特長、政治面貌、自我評價等等這些信息,也屬於可有可無的內容,除非你是應屆畢業生或是確實沒什麼要展示的了,否則放上也沒太大意義。

還有個人頭像,如果你對自己的長相很有自信的話,可以放。不然就別放了,因為真的會有HR因為你的頭像把你刷掉。

4.2 學會做減法
畢竟簡歷內容有限,一些跟求職工作沒什麼關聯性的信息,或者起不到任何輔助作用的內容,就要學會做減法。

比如很多人喜歡用百分比或者圖標展示技能熟練度,比如:PS能力80%、AI能力60%、C4D能力70%等等,這沒有任何意義,HR不明白什麼意思,部門負責人也不會看。


所以說設計師一定想清楚是HR最先接觸到你的簡歷,電子版簡歷對於HR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要讓HR能在最短的時間裡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有哪些能力?能做哪些事?跟在招職位匹配度如何?等等

不要擔心你牛逼的設計能力無處展示,別忘了還有作品集。最後希望大家在日後的求職過程中,都能找到心儀的工作。

加油~

推薦閱讀





動手標星,精彩文章不錯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