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湖北高腔


Hubei Gao Qiang


武漢楚劇院-申報成功

我們一起了解下吧

為民族守藝

為文化存根

武漢新增28項市級非遺項目

在傳承中發展

在發展中保護

挖掘非遺資源優勢

提升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


武漢非遺項目

Wuhan of intangible heritage


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黨委書記、局長 肖敏:這次新公布的28項非遺項目,都是近年來我市開展非遺系統性保護的新成果,具有鮮明的武漢地域特色和荊楚文化價值,是我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湖北高腔

湖北高腔,又稱清戲,系流行於東鄰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北與河南毗鄰的湖北(簡稱鄂)。起源於鄂北的襄陽,今以地處江漢平原東部「九省通衢」的武漢市為中心。


歷史沿革

Historical evolution


湖北高腔原產生於湖北與四川之間,為曲牌體聲腔劇種,可追溯至唐宋。早期盛行於襄陽地區,後隨自然地理變化和湖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及人口遷徙,遍及全境。又因板腔體皮黃劇種的盛興而衰落,僅餘孝感、麻城、鍾祥等地尚存一息,稱襄陽清戲、孝感清戲、麻城高腔、鍾祥高腔。又受戰事影響、經濟因素和後繼乏人而凋落。1956年,高腔進入楚劇,隨其流行而再生。

文化意義

culture


Culture


湖北高腔(清戲)是一種曲牌體的漢族戲曲形式,其內容包括了文學創作方式,特有的表演程式和音樂語言呈現形式。

1.傳統的湖北高腔文學本創作,有着相對穩定套式和曲牌格式,運用程式思維方式,以劇詩的結構形式完成戲劇敘事。

2.湖北高腔在唱與念上追求音樂化,即「語言的音樂化和音樂的語言化」;做與舞上追求畫面感(古稱「擺畫」),表演較為古樸典雅。

3. 湖北高腔以韻白為主,徒歌領唱、人聲幫腔,但亦唱清音。傳統上不託管弦,鑼鼓伴奏,後加弦樂襯托。

保護高腔(清戲)對於整合與提升湖北戲曲文化的藝術能力和發揮,適應與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具有繼承和發展的功能,對於劇種之間的橫向交流具有促進功能

現代楚劇《向警予》高腔選段


END

掃碼關注我們

武漢楚劇院

了解更多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