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據央視網消息, 3月31日,在第六屆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上,中國工程院發布重大諮詢項目成果《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及路徑》。報告指出,通過積極主動作為,全社會共同努力,中國二氧化碳排放有望於2027年前後實現達峰,峰值控制在122億噸左右。在此基礎上推動發展模式實現根本轉變,可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報告圍繞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面臨的相關問題,40多位院士、300多位專家及數十家單位開展了一年多的系統性研究。

另據《新京報》報道,該報告還提出了實現「雙碳」要堅持能源安全戰略等八大戰略和「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等七條路徑。


我國實現「雙碳」目標面臨着挑戰

在分析中國碳排放現狀時,研究成果指出,2020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39億噸,在全球占比30%。排放主體上,工業占38%,電力占比33%。

「我們總的排放量較高,一方面是因為以煤炭為主要能源,2021年煤炭消費總量占能源消費總量56%。另外,我國能源強度約為全球平均的1.5倍,是歐盟國家平均水平的2.7倍。」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說。

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同樣面臨着挑戰。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尚未完成,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較短;產業結構調整和落後產能淘汰任重道遠;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型城市轉型困難。同時,地緣衝突可能導致能源結構的變化,全球疫情引發經濟衰退的風險尚存。

能源安全戰略要做好化石能源兜底應急

研究認為,推進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應堅持八大戰略。

李曉紅稱,首先就是節約優先戰略,「要秉持節能是第一能源理念,而非更多生產和創造能源,要提升全社會用能效率」。

能源安全戰略要做好化石能源兜底應急,對中國來說,化石能源將長期存在,要妥善應對新能源供應不穩定,防範油氣以及關鍵礦物對外依存風險。

非化石能源替代戰略要在新能源安全可靠逐步替代傳統能源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再電氣化戰略要以電能替代和發展電制原料燃料為重點,大力提升重點部門電氣化水平。

資源循環利用戰略要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業務流程再造,實現資源多級循環利用。

固碳戰略應堅持生態吸碳與人工用碳相結合,增強生態系統固碳能力,推進碳移除技術研發。

數字化戰略要全面推動數字化降碳和碳管理,助力生產生活綠色變革。「最後是國際合作戰略,吸收先進的技術,更大力度深化國際合作。」

化石能源要梯次達峰

有了戰略,如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研究總結了7條路徑。

李曉紅稱,要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重要手段實現經濟發展與碳排放脫鈎,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二產業的比重要逐步下降,嚴控「兩高」行業產能,推進數字化綠色化的協同發展。

研究稱,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和基礎。

「我們提出,非化石能源占比要在2035年達到32%,2050年達到64%,2060年達到80%以上。2060年全面建成智慧能源系統與能源儲備系統。」李曉紅說,要加快推進化石能源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推動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考慮到國際上的不確定因素和新冠疫情影響,化石能源要梯次達峰,比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依次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左右實現達峰。

7條路徑還包括,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妥實現電力行業淨零排放;以電氣化和深度脫碳技術為支撐,推動工業部門有序達峰和漸進中和;通過高比例電氣化實現交通工具低碳轉型,推動交通部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以突破綠色建築關鍵技術為重點,實現建築用電用熱零碳排放;做好實現碳中和「最後一公里」的碳移除托底技術保障。

項目組綜合研判並建議強化科技創新,以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支撐實現碳中和。同時加快推動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加速構建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機制。

責編:潘潘|視覺:李盼 浩然
監製:卜海森 李俊虎
來源:央視網、《新京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