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旺材鋰電
來源:鋰電派
4月18日,美國亞利桑那州鹽河變電站內儲能設施發生火災,且自事故發生以來悶燒5天並持續冒煙。當地消防局一直監控調查儲能設施情況,並於21日正式要求周圍企業人員於當日晚6點前疏散撤離。
圖片來源於北極星儲能網
該儲能項目位於亞利桑那州Chandler 10號州際公路和202號環路東南56街附近,總儲能容量10MW/40MWh,是亞利桑那州首個獨立儲能項目。該項目電池歸AES Corp. 公司所有,電池來自LG Chem,儲能系統由Fluence提供。
對於事故原因,AESCorp.發言人表示,現在推測事故原因為時過早,強調安全解決問題是重中之重,未來幾周將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
當地消防部門表示,自18日以來,消防員一直在密切關注着引燃的設施,在21日,他們用機器人打開了一扇通往大樓的門,以避免對救援人員造成危險。
此前2019年,就在此次發生事故不遠的另一儲能電站曾發生火災,消防員進入檢查時、儲能電池突然爆炸,導致八人受傷。也正因為有這樣的前車之鑑,此次消防部門才表示不會輕易冒險進入。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2019年發生事故的儲能電站,其電池同樣來自LG。
而LG的儲能電池出現火災業內早已司空見慣。據統計,在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韓國發生的27起ESS火災事故中,有17起事故裝置的是LG化學生產的鋰電池。2019年11月以來,LG的儲能電池着火事故又發生了6起以上。
此外,2020年12月,LG化學宣布在美國召回其部分Resu10H家用型儲能系統產品(ESS),原因是內部搭載的電芯存在發熱起火風險。
在這場火災中,儘管還不能確定LG化學的儲能電池是否存在質量問題,但一系列的起火事故已經讓其電池安全受到廣泛質疑。
事實上,不僅在國外,在中國安全問題也已成為儲能產業面臨的瓶頸之一。
根據「儲能之音」調研,國內儲能在電網側、發電側、用戶側均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火災事故。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4.16」北京大紅門儲能電站起火爆炸事故,這也一度成為儲能圈內爭議的焦點。
而這些事故的背後是多重原因造成的。過去幾年,儲能市場逐漸升溫,各路資本相繼進入。在行業的初期,市場難免魚龍混雜,既有寧德時代、比亞迪這樣的獨角獸,也有大量企圖賺快錢的中小企業。
在市場不成熟的前提下,從業主、投資商到設備商,更在意的是價格和成本,對產品的風險控制和安全並沒有足夠的認識。
起火事故的背後還折射出現有監管能力的缺失。與電動汽車行業100多項國家標準相比,儲能行業的國家標準還不到20項。
如今,行業處於大規模應用的初期,電化學儲能電站的性能及安全仍存在很多關鍵問題亟待解決。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2022第二屆中國國際固態電產業鏈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