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學習中,常見到有些人看似勤奮,卻無法收穫相應的回報,原因出在哪裡呢?今天的夜讀,列出一份「偽勤奮清單」,願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有的人習慣花大量的時間去做最容易的事,還炫耀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例如,上學時在圖書館待了一天,看上去很辛苦,但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機械的抄寫上,真正的成果寥寥。 每天做很多事情,不代表每天做成了很多事情,勤奮的結果如何,是比勤奮的過程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不要假裝很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重複且長時間的忙碌並沒有什麼難的,思維上的精進才有意義。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定下一個目標,還沒開始做,便預想很多困難,強調自己還沒準備好,導致什麼都沒做。 拖延本質上是一種逃避行為,是潛意識裡害怕面對困難。我們總以為拖一會兒沒什麼,殊不知越拖越不想做,越拖越消磨熱情。 所以,關鍵是你得立刻出發,而不是一直在做準備。當你戒掉了拖延,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熱氣騰騰。 很多人習慣「交差」式的工作,凡事都以完成為標準,不顧效果的好壞,也不修正過程中的缺失。長此以往,特別容易陷入低水平的忙碌。 不要害怕自己會做錯,也不要害怕工作出錯會受到批評。逃避會讓你一直處於低效的狀態,看不清更遠的方向。 主動尋求反饋,爭取承擔更大的責任,參與更重要的工作,才是提升自己的不二法門。 見過這樣一類人,他們在電腦中下載了很多學習資料,在書架上囤了很多本專業書籍,卻只是有空了隨便翻翻,很少做記錄,也不去總結思考。即便是總結了規律,也沒有應用到實踐中去。 評價一個人的能力強與不強,不僅看他讀過多少書,參加過多少培訓,更要看他有沒有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工作中。 一個習慣紙上談兵的人,註定會陷入平庸。擺脫低質量的勤奮,養成學思踐悟的習慣,才是人生進階的第一步。 有些時候,一些在我們看來特別有難度、有挑戰的事情,也許在另一些人眼裡,不過是小菜一碟。 任何困境都不止一條出路。遇到事情一意孤行,固守在自己的思維定式里,視野只會越來越窄。遇到事情靈活變通,合理聽取別人的建議,融合他人的智慧,你離目標的距離就會越來越近。 勤奮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也不是用來欺騙自己的。我們要的是真效果,而不是偽勤奮。共勉!來源:景夜思(ID:zjyesi) |作者:周景 | 主播:趙文龍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