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貨幣政策方面,要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在財政政策上,提出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鋼鐵行業作為大宗商品領域重要部分,同時也是參與經濟穩增長的重要一環,在複雜的國內外宏觀背景下和政策面穩增長的決心下,房地產政策鬆綁力度逐步放大、基建投資領域不斷加碼,鋼鐵行業是否能在歐美國家流動性收緊導致的商品價格下行洪流下迎來機遇?筆者從宏觀背景、穩增長實現路徑及鋼鐵產業基本面等方面同各位一同討論。
5.5%經濟增長目標下的穩增長預期
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4萬億元,GDP同比增速為8.1%,兩年平均增長5.1%,在世界經濟面臨嚴重滯脹的背景下,我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可以稱得上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奇蹟與表率。
2022年兩會期間,我國制定2022年新的經濟增長目標為5.5%左右,在複雜的國內外宏觀環境下,實現這一目標確實存在巨大的挑戰。當然制定這樣一個經濟增長目標一方面體現了高層穩定經濟增長的信心與決心,同時也給市場各行業各領域帶來較強的增長預期,也為實現經濟增長打下堅定的心理支撐。
複雜宏觀環境下穩增長仍需要依靠投資拉動
GDP的核算方式有三種,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在我國,年度GDP採用生產法和支出法進行核算。常見的支出法的核算公式為:GDP=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
三駕馬車占我國GDP比重變化有明顯的趨勢性特徵,十二五以來,消費占GDP比重逐步增加,投資占GDP比重逐步下降,而淨出口占比則相對較小。正常情況下,消費仍是經濟穩定的支柱,而投資則成為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
2019年,消費、投資、淨出口「三駕馬車」占GDP的比重分別為55.4%、43.1%和1.5%,到了2021年最新數據,則為:55.5%、40.7%和3.8%。2020年疫情之後,消費基本已回到2019年的水平,投資略有下降,淨出口數據卻出現了增長。
2022年穩增長需要穩投資。分結構來看,消費增加的前提,是居民收入增加,而2022年受疫情影響,許多大企業持續裁員,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在居民收入收到影響的大背景之下,加上居民對於未來不確定的擔憂,消費短期快速增加幾乎不可能。同時,企業和居民的儲蓄意願依然大於投資和消費意願,資金在沉澱而不是流轉,雖然各地均推出促銷費舉措,但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短期仍難以實現。而淨出口方面雖有增量空間,但因占GDP比重較小,難以支撐穩增長大任,從這一角度來看,2022年經濟穩增長則需要在穩消費的前提下保證較快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我國有足夠的政策工具和空間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投資將成為今年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2010年以來,雖然投資占我國GDP比重逐步下降,但投資在我國GDP增長貢獻率上卻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2015年-2018年,我國GDP增長投資領域貢獻率基本占40%以上,2019年略有下降,2020年受疫情影響,投資又扛起大旗,對GDP增長貢獻率高達80%以上,消費貢獻率反而為負,今年3月以來,全國經濟受到疫情影響較大,消費增速或嚴重拖累經濟增長,在保5.5%經濟增長目標的背景下,投資或將復刻2020年繼續扛起經濟穩增長的大旗。
穩地產、興基建才能促增長
一季度我國GDP增長4.8%,低於5.5%經濟增長目標,如果維持GDP增速5.5%的目標不變,那麼在一季度增速已經明顯拖後腿,二季度增速也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那麼未來的經濟刺激政策將不得不持續加碼,穩地產、興基建則成為了必選項。
2022年投資增速需要達到多少才能保5.5%經濟增長目標?
首先來看消費。2021年最終消費占GDP比重5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40823億元,同比增長12.5%,兩年平均增速為3.9%。但參考2020年數據來看,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2萬億元,同比下降了3.9%,對全年GDP增長貢獻率為-0.5%,而今年同樣受到疫情影響,但因影響規模或略小於2020年,加之刺激消費政策不斷加碼,樂觀估計今年最終消費增速為3%(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3.3%),對GDP增長率貢獻約為1.7%。
再來看淨出口。2021年淨出口額為43687億元,占GDP比重為3.8%,近兩年增速均值為5.5%,2022年1季度我國貿易順差為1.04萬億元,同比增長46%,鑑於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的刺激,2022年全年按10%增速計算,2022年出口對GDP增速貢獻約為0.4%。
最後來看投資。通過簡單算術可知(5.5%-1.7%-0.4%=3.4%),完成5.5%經濟增長目標需要投資形成總額貢獻3.4%的增速,而2021年投資占GDP的比重為40.7%,要實現對GDP的貢獻值為3.4%,投資自身的增長率就需要達到8.35%。
投資增速8.35%又意味着什麼?2021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3.9%,8.35%的投資增速將達到前兩年均值的一倍多。投資主要分三大類:製造業、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一份報告中提到,2021年房地產、基建和製造業投資分別占24%、25%和32%,其他投資占19%,製造業投資比重最大。
一季度製造業投資增速強勁,但後勁存隱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4月,製造業投資增長12.2%,其中製造業企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7%,占全部製造業投資的比重為43.1%,比2021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1-4月,高技術製造業投資累計增長25.9%,延續兩位數增速的高景氣度,例如,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0.8%、29.4%。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的諸多不確定因素中,特別是民間資本,受消費增速下行影響,投資回報率確定性不高的情況下,製造業及其他領域投資要維持高位增長壓力也很大。若按照近兩年平均增速6%估算,製造業投資及其他領域投資2022年貢獻投資領域增速約為3 %,那麼,剩下的5.35%增速就要靠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來貢獻。
地產投資下行壓力巨大,穩地產刻不容緩。據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9154億元,同比下降2.7%。1—4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818588萬平方米,同比持平。其中,住宅施工面積57769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1%;房屋新開工面積39739萬平方米,下降26.3%。1—4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3976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5.4%。商品房銷售額37789億元,下降29.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2.2%。
以上數據除了房地產增速慣性下滑外,疫情影響也在其內。隨着房地產限購鬆綁,房貸利率下調一系列舉措下,房地產去庫存或迎來較好的效果,但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的現象短期仍難以緩解。有機構預計,2022年全年房地產投資開發增速將同比下降3%-5%,那所有的增長壓力將給到基建投資上了。
2021年房地產直接投資占GDP比重約為13.4%,約占總投資形成總額的1/3左右。考慮到3季度房地產企業債務集中到期等問題,若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取中位數4%算,剩下的基建投資增速或達到需要達到9.3%才能抵消房地產投資下行的影響,那麼需要基建投資形成總額至少比2021年增加14212億元。
目前,政策面來看,基建投資已成為2022年我國穩增長的重要抓手,高鐵、地鐵、隧道、橋樑、高速、水利、電力等等一系列國家和省市級的大工程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1-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53,544億元,同比增6.8%;1-4月整體基建投資增速為6.5%,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速為7.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速為7.4%。整體增速來看表現尚可,但離理想增速仍有較大距離,我國下半年投資增速更需要發力。
綜合以上推理, 2022年三駕馬車中,消費增速預計為3%,對GDP增長貢獻率從2021年65.4%降至31%;淨出口增速為10%,對GDP增長貢獻率為7%;得到投資對GDP增長貢獻率從2021年13.6%增至62%。而對於投資的推理, 2022年製造業及其他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速為6%,對GDP增長率貢獻約為22%,房地產投資增速預計下滑4%,對GDP增長率貢獻約為-10%,綜合而得基建投資增速需要達到9.3%,對GDP增長率貢獻預計將達到50%。
穩增長要求下房地產、基建投資增速對鋼鐵行業影響評估
綜合以上推理, 2022年三駕馬車中,消費增速預計為3%,對GDP增長貢獻率從2021年65.4%降至31%;淨出口增速為10%,對GDP增長貢獻率為7%;得到投資對GDP增長貢獻率從2021年13.6%增至62%。而對於投資的推理, 2022年製造業及其他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速為6%,對GDP增長率貢獻約為22%,房地產投資增速預計下滑4%,對GDP增長率貢獻約為-10%,綜合而得基建投資增速需要達到9.3%,對GDP增長率貢獻預計將達到50%。
近年來,我國建築鋼材(螺紋鋼、線材)總產量維持在4-4.5億噸左右,加上其他板材、型材等建築用鋼,建築類用鋼約為鋼材消費量的55%左右,按照2021年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為9.92億噸計算,我國建築領域用鋼約為5.46億噸,除了製造業領域廠房(含鋼結構廠房)等固定資產投資涉及用鋼建築用鋼外,基本為房地產和基建兩大領域,三者用鋼比例約為1:6:3,按此比例推算,除去製造業廠房建設用鋼0.55億噸,房地產領域用鋼量約為3.28億噸,基建領域用鋼量約為1.64億噸。
2021年我國房地產投資完成額為147602億元, 2021年基建投資完成額約為152814億元。若2022年房地產投資完成額同比下降4%,即投資額下降5904億元;再來看基建領域,上文提到,在保5.5%經濟增長目標的前提下,基建投資完成額增幅必須達到9.3%,基建投資增量為14212億元,按基建投資與房地產投資單位用鋼1:2估算,2022年基建領域用鋼基本對沖房地產投資下行帶來的影響。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1—4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818588萬平方米,同比持平,若政府穩地產政策逐步落實到位,房地產銷售情況回暖,去年停工的工地開工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屆時,不排除房地產投資情況好轉。
筆者認為,按照此模型推算, 5.5%經濟增長目標,若以製造業投資增速恆定為前提,地產和基建投資兩者必然是此消彼長的,只要穩地產政策有效,房地產投資降幅可控,基建投資大概率能彌補房地產投資下行帶來用鋼減量的影響。
5.5%經濟增長目標下鋼鐵行業供需形勢推演
綜合上文推理,按照達成5.5%經濟增長目標來看,在穩地產、興基建的政策背景下,鋼鐵行業表觀消費並不存在大幅下降的壓力,但由於上半年經濟增長受疫情影響較大,下半年政策面及情緒面將面臨巨大考驗,對於鋼鐵行業基本面及價格而言,筆者認為仍存在較大的可能性。
從全球宏觀視角來看,首先在歐美等經濟體高通脹壓力不減情況下,流動性進一步收緊是大概率事件,美國11月中期選舉前加息節奏或有加快可能,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將大概率進入下行周期,特別是以美元計價的鐵礦石價格將面臨較大壓力;其次,俄烏局勢仍較為膠着,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將加劇大宗商品市場波動,但更多的是影響能源、糧食領域,對鋼鐵行業直接影響並不大,但情緒面對鋼鐵金融衍生品的影響不容忽視。
從國內宏觀政策來看,2022年我國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財政支出保持一定的強度,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同時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提高政策的精準性。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一方面擴大財政支出,一方面為中小企業紓困,雙管齊下解決目前就業等問題。
從國家財政政策的執行情況來看,今年前4個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1088億元,截至4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322871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5月1-23日地方債發行6812.47億元,比上月同期增長258.77%,而從今年截至1月-5月23日數據來看,全國地方債發行額度同比增速或超過10%。據有關數據顯示,專項債目前投向基建領域達60%以上,其中包含市政建設及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生態環保、農林水利、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
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是今年實現穩增長目標的重要保障。4月16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25個基點,緊接着5月20日,5年期以上LPR利率下調15個基點,央行多次動用貨幣政策工具,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為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4月份M2同比增長10.5%,但社融及信貸數據較差,充足的流動性資金一方面為基建源源不斷注入資金,但社融及信貸數據同時也體現了目前市場投資信心嚴重不足的矛盾。
從整體宏觀政策來看,今年的資金到位情況將比想象的樂觀,特別是基建領域的資金狀況,這也是穩增長、穩就業的保障,同時,房地產作為近年來我國經濟支柱性產業,其影響面涉及工程機械、建築裝潢、家具家電等各行業各產業鏈,就業群體規模巨大,對經濟影響巨大,穩地產對於穩經濟大盤起重要作用,隨着近期各地穩地產政策不斷出台,房地產資金面或有所好轉,停工工地有望重新開工,這對於鋼鐵行業而言無疑也是好消息。
從鋼鐵產業基本面來看,首先,上文通過推算提到在保5.5%經濟增長目標下,今年國內鋼材表觀消費將有望維持與去年相當的水平,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需求受到疫情影響較大,今年下半年需求韌性或更加凸顯,特別是資金有較強保障的背景下,趕工期、搶工期預期下的用鋼需求也將非常可觀。其次,中鋼協指出今年全國將同比壓減粗鋼產量1000萬噸,但從1-4月的數據來看,全國粗鋼產量3.4億噸,同比下降10.3%,粗鋼產量下降近3500萬噸,壓減產量1000萬噸並不會對行業帶來實質性壓力,這對於鋼鐵行業下半年的行情而言,行業自律顯得尤為重要,產能釋放需三思而行。另外,今年我國鋼材出口同比下滑明顯,鋼鐵價格競爭力或成為下半年出口形勢能否好轉的關鍵因素。
對於下半年的鋼鐵價格走勢而言,筆者用危中有機來概括。首先,未來幾個月美聯儲加息將給全球大宗商品特別是鐵礦石等原料價格帶來多輪衝擊;其次,煤炭行業經過近幾年的供給側改革,其供需形勢或有好轉,加之粗鋼維持減產的情況下,焦炭需求相應下降,中期內鋼鐵價格仍有成本下移帶來的下行壓力;另外,目前受疫情影響,加之土地出讓收入減少,部分地方政府財政較為緊張,資金的到位情況和地方政府的項目落實情況仍存在不確定性。而筆者認為的機會則是今年下半年鋼鐵行業需求將具有足夠的韌性,若鋼廠生產維持相對低位水平,階段性的供需錯配或為下半年鋼鐵行情帶來曙光。
來源:我的鋼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