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陰影重重,平台降本增效,影視熱錢退潮,明星都在家摳腳。連帶一群文娛行業的打工人,也不得已開闢起了副業大法,填補日漸乾癟的錢包和焦灼的內心。「我是如何成為娛樂圈打工人的」「明星是如何保持身材的」「測一測你適不適合做綜藝導演」「不得不承認,藝人這些行為,真的會讓人脈超好」……以上都是在小紅書點讚上千、甚至過萬的筆記的標題。點開其主頁會發現,大家不是隨手分享,而是很認真地在運營,有規律的發布周期、詳細的欄目規劃,很多人才更新幾個月,就有少則兩三千、多則過萬的粉絲數,即便是剛發布了幾篇筆記的新賬號,粉絲也能上千。今年起,大量影視行業從業者湧入小紅書,試圖藉助圈內人的身份,完成網紅化的原始積累。得益於外界對娛樂圈的好奇心,很容易掌握流量密碼——入行經歷、工作指南,與明星有關、帶有揭秘性質的內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門檻。那麼,成功的圈內網紅形象建立需要幾步?靠此能實現商業化入賬嗎?娛樂資本論和幾位文娛打工人聊了聊,這些短時間內粉絲過萬的小紅書博主,給出了肯定答案。有人一年內廣告收入累積5位數,有人三個月便成功開單、進賬350。儘管綜合來看,還沒有大規模的變現「錢景」,但比較積極的一面是,各平台都在扶持文娛賽道的內容輸出,除了小紅書外,也包括B站和抖音,對有意嘗試的從業者來說,不止一種選擇,其中有的對新手更友好、有的則是流量大戶……在採訪中受到啟發,小娛給各位文娛打工人建了一個群,一起嘮嘮搞副業的那些事,分享、交流經驗,也可以認識新的同行與夥伴,歡迎已經在嘗試或者有意向的從業者掃碼加入(進群二維碼見文末)。大家只要打開小紅書,就能看到一群文娛打工人在「摸魚」。他們遍及行業上下游:網文作者、策劃、編劇、製片人、導演、營銷宣傳,不誇張地說,可以覆蓋一個項目從孵化、拍攝到上線後的各階段。仔細瀏覽他們的筆記會發現,其中很多人自今年上半年起頻繁更新小紅書,而兩年前,打工人的首選渠道還是中短視頻平台。2020年,突然爆發的疫情讓很多人的工作節奏慢了下來,經紀人孫楊就是那個時候運營抖音的,當初,啟發孫楊的是抖音某位博主,她拍的正是明星和經紀人的錯誤且誇張的故事,又搜了一下發現抖音上還沒有藝人經紀的垂類賬號,所以決定自己做。同一時間段,導演陳未衾也開始做自媒體,但她選擇的是B站。因為經常在B站看剪刀手的影視混剪視頻,同時,B站對視頻時長的包容度也是她做專業內容輸出所需要的,其視頻通常在十分鐘以上。可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圈內人將運營重點轉移至小紅書。典型如孫楊,去年年初也開始在小紅書分發內容,目前粉絲為1.7萬。她告訴小娛,這兩年多有不少從業者來問過她經驗,「疫情期間大家都比原來閒,可能突然有點焦慮。這種情況就兩個辦法,一是抱團取暖,二是找新的變現渠道。另外,我認識的大部分在這行做了五六年,正好到了一個瓶頸期,想要尋求突破。」這之中,除了經紀人同行,還包括藝統、化妝師和綜藝導演等。首先,作為深度用戶,大家都發現小紅書的整體調性和使用場景在發生轉變。愛和音樂合伙人孫伶俐、同時也是一個小紅書博主觀察到,很多用戶都有較強的成長和消費意願,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不同於過去的種草,現在更多被用來搜索,「買東西、想找吃喝玩樂的地方、做飯看菜譜,都會主動搜索相關信息。」其次,小紅書對新人博主比較友好。它同時支持視頻和圖文,操作門檻較低,也給創作者更多選擇;其推送機制並沒有向頭部傾斜,「即使是粉絲數很少的博主,筆記也可能有很多點讚和收藏,在一定時間段獲得了不錯的數據,後面的內容就有機會進入流量池。」最後,被普遍提及的關鍵因素還包括平台氛圍和社交屬性,大家更新以來都沒有遇見過「鍵盤俠」,不論是自己發布的內容,還是瀏覽到的筆記下方,以友好、理性的討論居多,也收到過大量鼓勵、感謝類的私信,甚至結交到同行及潛在的合作對象。具體到操作上,一個文娛打工人要想在小紅書上打開局面應該怎麼做?有哪些所謂的「流量密碼」?1.揭秘圈內現狀。可以針對明星的答疑,比如和明星成為好友是什麼體驗、明星如何保持身材;也可以分析行業現象:演員的生存現狀、為什麼國產劇前幾集很難看。2.分享行業職場經驗。比如我是如何進入娛樂圈的、怎麼跨行成為經紀人;這其中也包括行業科普,比如解讀具體崗位:什麼崗位可以和愛豆一起工作、做綜藝導演的必備技能、如何撰寫影視項目策劃方案。3.追熱點。比如王心凌借《乘風破浪》翻紅,藝統、藝宣都能從各自角度分析一番。基於這些內容,文娛打工人的定位類似於職場博主,尤其是入行時間較長的從業者。但需要指出的是,娛樂圈並非具有代表性的職場,如何找到有參考意義的切入點有一定難度,就有博主發現,她的粉絲主要以學生為主,缺乏真正的職場人士。而行業萌新則可以往學習博主發展,更有養成感。如果是偏技能型的造型師、禮儀指導,除了以上內容,還可以分享各種演員「同款」,比如妝容、上鏡技巧、體態等,定位上會向護膚或美妝博主靠攏。這也體現出文娛打工人的核心優勢,外界對娛樂圈的好奇已經是一種流量密碼,從底層邏輯來說,能留住粉絲是因為很多內容涉及擇業、入行,在本質上關乎自我提升。泡泡復盤時發現,與明星有關的內容瀏覽量更高,但能讓人點擊關注的往往是乾貨,而整體上,大家的漲粉速度都比較快,相比其它垂類博主,在起步階段要更容易。泡泡做過近5年的生活製片,去年年底辭職後在一家外企擔任項目經理,賬號運營不到3個月,粉絲數已經過萬,其中有4000多粉絲都是一篇筆記帶來的。另一點優勢在於技術層面,做圖和剪輯這類博主必備技能,也是很多從業者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有接觸的,足以支撐初期的內容更新。目前,大家的分享以圖文和口播類視頻居多,所以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並不多。從封面、標題到文案,泡泡1小時就能完成一條圖文,一周保持2-3更;博主小葉是一位有2年從業經歷的電影宣傳,她通常在工作日想選題、寫文案,周末抽半天錄製、剪輯、做封面,整體控制在一天之內,也能做到每周一更。一方面,從垂類切入意味着可分享的內容有限,對於本身還在積累經驗的新人更是如此。泡泡計劃從外企的工作經歷中延伸選題,能更貼近職場博主的定位;小葉覺得如果一直從影視營銷中找選題,自己遲早會被「榨乾」,但她發現,粉絲只對垂類內容有興趣,之前嘗試發過日常vlog,數據對比非常明顯。也因此,這類賬號在量級上很難突破,而她看到不少在做小紅書的從業者,大部分的粉絲數都在5000到1萬之間。另一方面,也有不少需要把握分寸的地方,比如,是否出鏡、暴露多少相關信息等。涉及藝人的內容有可能「驚動」藝人團隊和粉絲,陳未衾就遇到過類似情況;孫楊沒有公開自己服務的藝人也是為了避嫌,不然會讓人覺得是在「蹭」流量;泡泡做生活製片時跟過不少熱播劇,但謹慎起見也沒有提及這些項目的名字。那麼綜合來看,什麼樣的文娛打工人在小紅書上更有競爭力?1.能把娛樂圈相關內容融進更具普適性賽道的人,比如職場、護膚、生活方式等,這樣才能建立明確的博主標籤;2.離開行業的人也很合適,顧慮更少、爆料更猛、時間更寬裕,接觸新領域時還能挖掘新的內容。無論做什麼,搞副業的盡頭有一個被普遍關心的問題:賺錢嗎?對文娛打工人來說,答案是肯定的,區別在於如何賺以及賺了多少。從變現方式來看,比較常見的是商務合作。以小紅書為例,除了品牌與博主直接聯繫,粉絲達到5000後,後台會開通變現通道,由官方推薦和匹配。截至去年年底,孫伶俐的廣告收入累積5位數,合作品牌包括家居、3C、運動等;泡泡剛接了第一單推廣,數額為350;小葉也陸續收到過一些品牌的問詢,但都沒有合作,覺得和賬號調性不太匹配。其次是知識付費。孫楊的小紅書多是分發內容,精力仍傾斜在抖音上。她去年在粉絲的建議下出了一套付費課程,剛開始定價49,第一天就賣出近5萬,後來改成了79,累積收入在20到25萬之間。她告訴小娛,因為有其他博主售賣高價課程被舉報,導致同類型產品被平台統一下架,目前在找新的售賣渠道。還有一類是合理利用私域流量,部分小紅書博主的主頁設有群聊入口,群里多是想要找入行的年輕人,大家都有修改簡歷、內推實習或工作機會的訴求。儘管路徑還算明確,但這些變現方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難點。首先,在商務合作上,因為文娛內容過於垂直,如果找不到和品牌的連接點,推廣起來會顯得很生硬。其次,對娛樂內容有興趣的大多是年輕的下沉城市受眾、學生黨,購買力相對有限。對此,與明星強綁定、化身高性價比品牌代餐,或打造強娛樂圈內人人設,或許是有效的應對方法。前者是部分品牌看重文娛打工人的原因之一,「有些品牌覺得投不起明星投經紀人也行,會提出能不能暗示產品是明星送的。」顯然,這種同款邏輯是變相吸引品牌投放明星領域從業者的利器。而後者則可以打造有影響力的個人ip,這也要求博主親自出鏡,儘可能營造符合用戶幻想的娛樂圈內部人士濾鏡:姣好的面容、時尚感、出入各種娛樂行業場合、參與活動、對圈內事物侃侃而談。這樣的人設有助於進行知識付費和私域運營上的長久變現。此外,抓住平台政策、拿到流量紅利也能讓打工人加速成長。比如,小紅書的「內行才知道」涉及八個細分賽道,其中之一就是傳媒演藝;B站的「星計劃」針對各行各業的科普類內容,支持用戶以「行業專家」「站外KOL」的身份入駐;抖音則有一個「娛樂達人團」,同樣適合輸出文娛向內容。據了解,更新一段時間、積累一定數量粉絲的博主會引起官方運營的注意,被邀請進群,發布的內容被判斷優質就會獲得推送。目前,小紅書的群里集結了60個文娛打工人,4、5月剛好在推傳媒賽道,但6月之後,運營就不太活躍;B站的群里有來自各行各業的200多位up主,一直比較安靜;抖音的群里也有60人左右,在運營提供的話題下發布內容就更容易進入流量池。儘管模式類似,但本質上,小紅書和B站在幫垂類博主推流,抖音是宣發邏輯,也是博主在助力相關內容沖熱搜,博主的盡頭很可能是營銷號。而從流量角度來說,抖音是讓致富更有想象力的「大戶人家」。儘管最近來到了瓶頸期,但孫楊的抖音從零起步做到10萬粉,只用了一個半月時間,今年3月才決定通過品牌推廣變現,每月就固定有4到5個合作,已經進賬15萬左右。當然,這也與當初的內容缺口有關,小葉嘗試過在抖音分發內容,只有6個粉絲,很快就放棄了。整體上,無論在哪個平台,都不難看到搞副業的文娛打工人。這種趨勢無法忽視,在疫情反覆、行業下行及平台鼓勵等因素影響下,躍躍欲試者不在少數。儘管在博主這條賽道上,其變現前景充滿了未知,但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孫伶俐辭職後開始創業,從小紅書招到了員工、收到過不少新人投遞的資料、與合作對象建立了聯繫;有新人私信小葉,通過她的筆記做功課後成功入職了,她也收到過經紀公司的面試邀請;由於忙於本職工作等,陳未衾的更新頻率慢了很多,但在B站up主身份的加持下,她成了一個有應援的年輕導演,有了一群監督自己拍作品、搞事業以及催更的粉絲……在這些文娛打工人看來,這些也是更為難得和珍貴的東西。在採訪中受到啟發,小娛給各位文娛打工人建了一個群,一起嘮嘮搞副業的那些事,分享、交流經驗,也可以認識新的同行與夥伴,歡迎已經在嘗試或者有意向的從業者掃碼加入。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