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關於「佩洛西竄訪中國台灣省」,「我國反制軍演」,「無效海峽中線」等等議題的文章早已汗牛充棟。通天曉今天就來聊聊「鎖台」軍演之後,科技業將如何發展。
中美台的「兩國三邊關係」在8月2日——佩洛西踏上我國台灣土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從前,佩洛西粗暴地推開了尼克松伸出的手。中國也徹底放棄了幻想,意識到唯有自身的絕對強大才能創造出自己的發展空間。
中台關係也徹底失去了「九二共識」的緩衝區,「台獨」將不再只是口頭上的敵人,兩岸統一的日程將被大幅提前。
台美關係也變得更加的赤裸,不過是美國軍事力量和中國台灣省芯片力量同床異夢的博弈。
在新的「兩國三邊關係」之下,我國有三場戰役將會進一步白熱化。
一、「搶核心」芯片戰愈演愈烈
在佩洛西的眼裡,台積電的劉德音比民進黨的蔡英文要重要多了。所以她點名要見劉德音,拉攏他去美國建廠,把半導體產業轉移到美國去,同時打壓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大家心裡清楚得很,美國可以放棄台灣,但是不能放棄在芯片領域的主導權。「轉走台積電,掏空台灣省,糾集美日韓,打贏芯片戰」是美國當前最核心的利益,也是美國現在不敢對中國下死手的原因所在。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段時間市場需求如此低迷,但是三星和台積電還敢逆勢漲價。因為他們掌握着全世界,甚至人類歷史發展的錨點。
雖然半導體產業,特別是成熟工藝正在遭遇嚴重的砍單潮。但是,針對先進工藝的破局之法仍然如火如荼。芯片戰遠未停止,其實方興未艾。
二、「鎖台獨」經濟戰精準打擊
這以後,沒有了「海峽中線」,中國的軍艦可以任意巡防,軍演有可能成為一種常態。規模不一定大,但是不定時,不定點,一柄達摩克里斯之劍始終懸在台灣省進出港的船隻頭上。結果必然是運量的下降和運費的上升,以及對台灣省經濟的打擊。
同時,中國清楚地知道,海峽兩岸,一奶同胞,「台獨分子」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所以會精準地制裁「台獨」,儘量避免對同胞的誤傷。對于禁運、關稅等手段相信會有禮有節,精準掌控。
所以,我們要識別台獨,打擊台獨。例如,最近台聯電的名譽董事長曹興誠叫囂捐款30億以加強台灣軍事力量。台聯電趕緊跳出來和曹興誠撇清關係,就是擔心被誤傷。
如下是台灣的四大支柱產業及主要公司。其中,在公開信息中能夠查到和「台獨」有過關係的,是群創光電。2010年,群創與奇美合併,而其中奇美電子就是「台獨商人」徐文龍的家族企業。當然,現在徐家在群創的影響力應該大不如前,我們需要公正客觀地評估。
三、「求自主」科技戰爭分秒必爭
就在剛剛,美國Protocol網站報道「The US is ready to block China's access to advanced chip design software」。雖然尚不清楚信息的真偽、如何執行和執行到什麼程度,但是美國在科技方面,特別是核心技術上一定會把繩索勒得更緊。禁售EDA當屬意料之中。此外,操作系統、CPU、根服務器、數據庫、SWIFT等等科技武器已經在俄羅斯身上試用過一遍。萬一出現極端情況,這些招數也同樣會用在中國身上。
所以,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如果我們不能在關鍵領域、關鍵場景實現信息技術的自主。那麼我們將會在第二波攻擊中徹底落入下風。
綜上所述,8月2日佩洛西竄訪台灣必然會成為將來歷史上的一道考題,歷史的車轍就此轉向了另一個方向。
宏觀上,世界會被進一步撕裂,全球經濟復甦雪上加霜;但是區域經濟之間的競爭將會快馬加鞭,特別是在半導體、信息技術和軍工產業方面。唯有敢於鬥爭的力量和決心,才能爭取到和平的可能。我們不求戰,但必須建立與之一戰的力量和決心。
中觀上,台灣經濟將遭到重創,特別是除芯片以外其他可被替代的產業,例如顯示技術、電子製造、精密技術和農業。鎖台,不定期軍演,出口限制,甚至關稅武器都有可能被使用,讓台獨分子痛在其身。
微觀上,台灣省與台獨有關係的企業會遭到滅頂之災,會成為台獨勢力的第一批犧牲品。
戰鬥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