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中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會長、第四屆債券市場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開發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黨中央對新發展階段的科學把握。其中就綠色發展理念,黨中央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是永續的、和諧的、共生的關係,人類發展活動不能以破壞自然為代價。在黨的領導下,金融業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引導和推動實體經濟做好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共同建設美麗中國,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履行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







一、綠色債券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成效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5.9萬億元,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綠色債券餘額近1.1萬億元,規模居全球第二。和綠色貸款可以根據投資項目性質從存量直接轉計為「綠色」不同,綠色債券是自2016年國內首次發行以來累積的增量。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的成績有目共睹,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成效顯著。

市場規模穩步擴大,結構更加合理。2016—2021年,我國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規模為1.7萬億元,即使不計2015—2016年綠色債券從無到有的增長數據,自2017年起,綠色債券餘額增速也均高於綠色貸款增速。同時,綠色債券期限品種日益多元,平均期限增長,更好地滿足了不同領域的中長期綠色融資需求。


圖1 綠色債券和綠色貸款年末存量及增速圖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根據Wind資訊數據、銀保監會公開報道數據整理。


圖2 綠色債券年發行量和平均發行期限圖

單位:億元、年

數據來源:根據Wind資訊數據整理。


頂層設計與制度體系日益完善。自2015版首個綠色債券支持目錄到2021年版首次統一綠色債券項目認定標準,監管機構從頂層設計層面發布政策指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與法規相協調的制度體系。在公司信用類債券部際協調機制統籌下,綠色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企業債及公司債的綠色項目認定標準逐步統一。2018年12月,人民銀行、證監會等主管部門指導成立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推動建設更規範、更開放、更高標準的綠色債券市場,促使綠色發展理念通過綠色債券在國內外更具示範效應。

創新產品不斷豐富。自全國首隻披露綠色項目篩選標準的綠色債券——協合風電投資有限公司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發行以來,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下文簡稱「交易商協會」)不斷推進綠色債券創新,完善綠色債券機制。尤其「雙碳」目標提出之後,交易商協會先後推出了碳中和債、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和轉型債券。創新產品鼓勵了不同類型的發行人參與綠色轉型融資,極大帶動了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增長,有力支持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市場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發行人方面,2016年以來,以開發銀行為代表的各類機構持續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根據Wind資訊數據,2016—2018年銀行為綠色債券主要發行人,其發行規模占比超過50%。2019年以來,公司類綠色信用債券的規模占比持續增高,2021年發行規模為4911.44億元,占綠色債券總發行規模比重超80%。投資人方面,目前,我國綠色債券的投資人群體已覆蓋各類境內外投資機構包括全國性商業銀行及政策性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及農村金融機構、證券基金類投資人、保險類金融機構等各類機構,同時,香港金融管理局、東亞銀行等境外投資人也積極參與投資。通過發行、投資兩端共同發力,形成共推綠色金融發展的良好氛圍。

助力綠色發展成效顯著。發展綠色債券是建設市場化綠色融資渠道的重要環節,也是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綠色債券市場引導資源配置的功能優勢日益凸顯。根據金融時報近期報道,截至2022年5月31日,按債券募集資金占項目總投資金額比例進行折算,僅銀行間市場碳中和債就已累計促進二氧化碳減排4203萬噸。按照去年人民銀行的公開發言,初步測算全部綠色債券每年可促進減排二氧化碳逾1億噸。

銀行間綠色債券存量比重較大。根據Wind資訊數據整理,截至2021年末,銀行間綠色債務融資工具餘額3675.68億元、綠色金融債餘額2594.51億元,交易所綠色公司債餘額3295.27億元,另外還有大部分可同時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流通的綠色企業債餘額1776.09億元。銀行間綠色債券市場是綠色債券的主要組成部分。







二、綠色債券集中體現了對五大新發展理念的踐行


綠色債券,最首要、最直接的貢獻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而在實現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五大新發展理念是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綠色債券就同時集中踐行着五大新發展理念。

第一,綠色債券本身發展即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近年來,銀行間市場在發展綠色債券時始終貫穿創新發展理念,圍繞市場需求開展創新,不斷完善綠色債券市場制度建設,統一評估認證和市場化評議標準,擴充綠色債券產品種類,豐富投資人群體。綠色債券近年來在綠色金融體系中的占比穩步提升,以創新驅動發展對綠色金融起到了重要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第二,綠色債券重點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綠色債券發展過程也始終突出服務國家戰略,包括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是綠色債券募集資金的主要投向區域。尤其在長江大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相關省份,綠色債券更是為當地綠色重點工程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例如,2020年12月,國家開發銀行發行了50億元「長江大保護」專題綠色債券,支持項目涵蓋了長江上中下游,項目類型包括了污水處理、水環境治理和林業開發,助力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第三,綠色債券堅持開放發展。

銀行間市場推動綠色債券發展過程中,積極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綠色債券標準與國際逐步實現對接。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境外主體已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綠色債券,境內企業也在境外發行轉型債券、藍色債券等創新產品,促進了我國債券市場的雙向開放。國際社會對我國綠色債券的認可度持續提高。2021年3月,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將國家開發銀行全球最大規模和國際國內雙認證的「碳中和」專題綠色金融債券納入《企業碳中和路徑圖》;2022年6月,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s Initiative,簡稱CBI)授予國家開發銀行「2021年最大規模氣候債券獎」和「2021年新興市場最大規模氣候債券獎」。

第四,綠色債券也是共享發展理念的落腳點。

共享發展注重的是發展成果更加公平的共享。綠色債券支持的減排低排項目和大氣、水等治理項目帶來的生活環境改善,是對老百姓最實在的共享。不僅如此,目前相對於其他金融產品,債券本身也具備更好的金融普惠性。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銀行櫃檯投資和交易銀行間市場綠色債券,既豐富了居民的投資渠道,也分享了綠色發展的金融果實,而且能夠更好地發揮櫃檯的面對面交流優勢。銀行職員可以向個人投資者當面介紹債券募集資金投向和綠色項目效應,部分銀行和債券發行人還向個人頒發綠色債券投資證書,提升個人投資者的榮譽感和積極性。這些做法在前述國家開發銀行2020年「長江大保護」綠色債券發行時均有實踐。這隻債券通過12家商業銀行的櫃檯面向社會公眾銷售的金額達15億元,占全部總發行量的3/10,而且製作了精美的「榮譽證書」。銀行職員的講解和證書,將綠色、協調、共享發展理念的種子,埋進了廣大老百姓的心中。

第五,綠色債券對新發展理念的宣傳作用更明顯。

首先,相對於其他金融產品,債券具備典型的公開性和標準性。以公開發行的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為例,信息披露要按照《註冊文件表格體系》中的「基礎表格」部分披露募集說明書,還要按照「產品補充表格」部分披露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補充信息,包括募集資金的綠色項目用途、資金監管專戶、項目遴選標準符合情況、綠色效益指標等,並需在存續期內每半年披露募集資金使用進展和綠色項目的進展情況。公開,本身就是一種宣傳。

其次,相對於其他金融產品,債券具備更強的二級流動性。綠色債券可在整個存續期內交易,不僅實現了實體經濟的一次綠色融資,而且通過債券二級市場促成了交易者的持續關注,其宣傳綠色發展理念的作用是倍增的。







三、對銀行間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展望


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六年多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監管機構多年來培育銀行間債券市場形成的基礎,也離不開其他市場建設者、參與者的理念情懷和持續努力。國家開發銀行作為國家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堅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通過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等業務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是重要的市場建設者和參與者之一。開發銀行既是綠色債券發行人,也是投資人和承銷機構。截至2022年6月30日,開發銀行作為單一發行人,已累計在境內發行綠色金融債券1320億元,存量餘額1070億元,在境外市場發行5億美元和10億歐元綠色債券,規模位居市場第一;作為投資人投資綠色債券146億元;作為主承銷商累計主承銷發行367億元綠色債券。基於開發銀行綠色債券業務的發展歷史和指導思想展望銀行間綠色債券市場的未來,我認為隨着債券標準不斷推進、政策支持不斷增加、市場機制不斷完善、綠色理念不斷自覺,銀行間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第一,綠色債券標準將是動態的,有中國特色的。

當前,監管部門已統一規範了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範圍,在募集資金綠色投向使用比例、綠色項目技術指標量化方面也在不斷走向統一。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將發揮更大的跨市場作用,逐步提升國際社會對我國綠色金融政策、標準、市場、產品的認可度和參與度,促進國際合作。另一方面,我國一系列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重大綠色項目,也將為動態設立綠色債券序列和相應認定標準提供有力支撐。例如,從煤炭能源為主向多元新能源結構轉變的過程中,綠色債券可以考慮結合能源行業的「先立後破」,秉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向世界發出既尊重各國本國能源稟賦,又為全球環境擔當負責的聲音。

第二,綠色債券考評激勵機制將更高效可行。

監管部門已經注意到要防範發行人「洗綠」「漂綠」的問題,因此綠色債券「可測度、可核查、可驗證」的技術基礎將進一步完善,並在考評融資主體管理質效中應用。在投資人方面,綠色債券投資人主體性質將更加多元化,個人投資交易、公益私募基金投資配置將成為綠色債券市場的新增長點。當然,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機構投資者仍將是綠色債券最主要的投資人。有關部門對發行人和機構投資人的行政評價、榮譽宣傳,以及更有力的實質性獎金、稅費獎勵等機制,將帶來持續的市場繁榮。

第三,綠色債券相關產品和市場機制將更豐富。

產品方面,針對綠色債券二級市場流動性可進一步提升的問題,預發行機制、標準債遠期等產品將被更廣泛的應用,一二級市場、現貨和衍生品市場出現更有效的聯動;專門的綠色債券做市評價機制也可能出台;第三方機構對中小綠色企業債券發行人提供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等信用增進措施將更常態化;國內評估機構對綠色債券的評估認證流程標準將更統一;各信息披露主體的法律責任將更明晰。

第四,將有更深入人心的綠色發展理念基礎。

綠色發展理念首先應滲透到實體經濟和金融企業的決策者心中,才能夠快速地改變粗放的、高污染高排放的生產方式,向綠色的、高質量的生產轉型。但綠色發展理念還應該儘快推廣,植根到大多數居民心間,使廣大群眾普遍形成「節約型」「保護型」的生活方式。綠色債券正是一條聯繫企業生產和老百姓生活的優質紐帶。我國多年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已經給人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體驗,霧霾天氣和黑臭水體越來越少,藍天白雲、綠水青山越來越多。當綠色債券的各參與主體,尤其是個人投資者能夠在思想上把綠色債券——綠色項目——環境改善的關係認識得更加到位,綠色發展理念和參與綠色債券的自覺性將更深入人心,綠色債券市場將出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兩旺。

綜上,我國綠色債券的存量和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景相比,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一是隨着人口等市場要素流動的市場性、便利性進一步增加,我國大城市向特大城市、特大城市向超大城市的發展速度明顯增快,綠色基建、綠色建築的要求更加迫切。二是隨着低碳轉型推向深入,綠色能源、水資源節約、綠色裝備製造等綠色項目也方興未艾。因此,綠色融資需求還將大幅度增加,而銀行間市場是社會融資的最大的市場。我們可以相信,銀行間綠色債券市場將迎來更健康、更規範、更壯大的發展。

註:本文來自NAFMII資訊,轉載請註明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