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是老樊和他的貓100天長城跑的第17天。他從山海關出發,終於在兩周後跑進了北京。每天大概30公里,大部分還都是山路。而終點尚在2000多公里外的玉門關。

現代交通讓我們對時空失去了感受。如果從北京飛到敦煌,大概是兩個多小時。而老樊邁開第一步奔跑,還需要至少100天才能到達。風塵僕僕,曉行夜宿。

他一邊跑一邊在「三聯生活實驗室」公號上直播,絮絮叨叨、上氣不接下氣的聊着一路見聞。聊着道路與遠方。由此,我們也看到了連綿的青山,廢棄的礦場,寧靜的村莊,路邊玩耍的孩子們,以及明晃晃太陽下的公路。這些景色會隨着時間推移,慢慢的變化。樹葉變紅落下,小溪封凍起來,烈日驕陽變成雨水和塞外的飄雪,橙色的柿子掛在枝頭,西北揚起風沙,植被越來越少。從夏末到深冬,從海濱到大漠戈壁,西出陽關,長河落日。一路之上,一名助理,一隻貓,一輛補給車,就是全部。

在這個過程中,他始終都會讓自己保持在一個比較活力、充盈的狀態,這是一個成熟專業馬拉松跑者的多年經驗,以應對持續、未知的旅程。


50歲的老樊帶着他的貓,也在他所熱愛的長跑領域裡,挑戰着一件在大多數人看來有點行為藝術的事。很多人都很好奇老樊為什麼會做出用100天跑長城的行動?每天要跑20-40公里,每天重複着前一日的行動安排,這對人的身體素質、毅力來說,也是一個極大考驗。但對老樊來說,從下這個決定到最終實施,僅僅幾天的時間,說跑便跑了。老樊是一名馬拉松賽事組織者,這幾年他的項目都停了。他想,與其每天在樓下繞圈跑,不如跑的遠一點。

老樊在此前已經有十分豐富的馬拉松賽事經驗,但地點選擇在長城沿線跑,這趟「一個人的馬拉松」註定是與眾不同的,短短十幾天,老樊儼然如「奔跑中的江湖俠客」,在長城上、在周邊村落里,留下了屬於自己獨特的生命記憶:「一諾既出,萬山無阻,準備走吧。」

當你擠在早班的地鐵里,在上班「摸魚」的時候,在會議室講完PPT後,或者在某個困頓的午後,突然對生命有點茫然,不妨打開「三聯生活實驗室」的公號直播,看看「老樊和他的貓跑到哪兒了」,看看山河萬里,看看朔風飛沙。

也許某天,老樊疲勞了,沒跑完也沒事,他會回到日常生活里。你在北京回龍觀地鐵站遇到一個精力充沛的瘦子,臉上曬得黑紅,那可能就是老樊,就是你我。

以下是老樊的自述。


一晃眼,已經連續奔跑了十幾天,從天亮到天黑、從險路到平地,看過凌晨的日出、見過夜幕時分的落日,直直迎頭對抗過四散開來的烈陽,在冷冷拍在身上、連睜眼都困難的雨水裡掙扎過,也在呼嘯詭異的風聲中堅持過……這一路上,天氣、溫度時常都不是一個理想的狀態,更多時候是處在一個暴曬狀態中,那時心裡就總是惦記着當日裡程結束後那杯清涼的啤酒,一口下肚,味蕾直觸靈魂。


事實證明,儘管我以前有過多次的馬拉松經驗,但奔跑在路上,最難的還是開始階段的狀態調整,從日程狀態,進入到適應每日不停長距離奔跑的身體狀態。很快身體就開始報警,各種肌肉酸痛,原來跑個五十公里都不需要做理療康復,現在只能認慫,乖乖地每日開始接受定時虐待,而放鬆肌肉的拉伸,絕對非正常人所能忍受的痛,成了我每天跑完的詠嘆調。

若是放在諜戰片裡,我甚至想過我認輸的樣子。這種自信源自於,每天Tina給我做理療恢復時,我各種鬼哭狼嚎的痛苦嚎叫,拍着床板說,「我招我招我全招」!

在經過狼牙長城、喜峰口、大洋地殼遺蹟、洪山口等名地點時,沿途長城一覽無餘的壯麗山河、烽火歷史中留下來的古蹟遺址,時常讓我覺得與以前在長城上揮灑熱血的古人,完成了一場對話。儘管經歷過烈日、雨戰……也從沒有懷疑過自己堅持跑長城這件事兒。也正因為這些不可控因素,我反而格外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態,一定不能讓自己受傷,在跑步節奏、休息康復及補給上,都十分用心。


跑長城,很多人覺得非常牛,是個壯舉,認為一定有很長時間的籌劃。實際上,從有想法到出發,也就一星期左右的時間。

這一年,我組織的馬拉松賽事因不可抗力原因都延期了,也就是說今年大半年來沒有做成任何事情。有一天我在公園裡跑步,一圈,兩圈,三圈,原地轉圈……就如同在轉輪里的老鼠,周而復始,一直在原地打轉。上半年我的全部跑步里程是三千公里,實際上都是一圈圈繞出來的,我就在想,為什麼不能變成一條放射線出去?

之前,策劃的萬里長城超級馬拉松賽事也延期了,做不成,對於我是有些耿耿於懷的。有天晨跑的時候就尋思,要不,去跑個萬里長城?三千多公里,差不多能搞定。估算了一下,每天搞個30公里左右,自己的體能應該可行。至於沿途的每日保障,這得好好想想,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我倒不擔心物資的配比和操作,一是有多年戶外經驗,二是一直在操作極限賽事,對於保障也算有心得,三是沿途情況粗略了解。如果要付諸實施的話,最難的是找一個能夠陪自己完成100天長城跑的最佳人選,首先開車技術要好,其次懂得馬拉松運動規律,三是具有戶外經驗,能夠熟練搭建營地,四是溝通能力要強,五是得愛貓,照顧小妖,六是最好會運動理療……


小妖是我在山東收養的小流浪貓,從小淘氣,好奇心強,每日必做一妖。他沒有和其他貓一起生活過,不會跟人家好好玩,常常和家裡的另外兩隻貓,小黃和球媽互毆,帶着他,我放心些。另外,小妖好奇心強,具有做戶外貓的潛質,而小黃和球媽年齡太大了,也是一輩子的家居貓,外面的世界會嚇壞他們的小心臟。只有小妖這種沒心沒肺的青春貓,可以玩轉外面的世界。

思來想去,我一個人跑,也不可能組建一個龐大的團隊保障,再說也沒有這個財力。只能是一個人能頂一個團隊。如果沒有優質保障,我自己是不可能100天左右完成長城奔跑,更別說帶着小妖了。好在,我有一個人選,只有她非常合適,並不是異想天開,如果她能陪同,那百天萬里長城奔跑就可以成行了。

在琢磨了三天後,一天晚上借着喝酒聊天,我就和Tina同學說了我的想法,她竟然直接開始談如何執行。好吧,可以出發哩。我之後又和兩位媒體老師談了自己的計劃,他倆竟然欣然同意,說可以來做媒體推廣保障。

嘿嘿,於是我便有了路上保障人員,後方也有了媒體支持團隊。至於路線,長城範圍我首先選擇沿明代外長城一線奔跑,第二是沿長城的公路跑步為主。接下來的五天,我便開始開單子,準備和訂購所需物資,包括運動功能食品、跑步裝備、露營裝備、電子設備以及小妖的吃喝拉撒等物品,所有的物資齊備後把我的小吉(吉姆尼)里外塞得滿滿當當。


一諾既出,萬山無阻,準備走吧。一切都在按照規劃,一步步前進。


9月16日順利抵達山海關的酒店,當天拍了些出發前影像,並熟悉第二天出發路段。非常巧的是在入住酒店,竟然發現有《明長城考實》原版書,想跟酒店買,酒店負責人竟然痛快地送給了我們,也是出發前的小確幸。

沿長城奔跑,已經不知不覺過去了十幾天,對於長城沿途也有了膚淺的溝通和皮毛的認識。所經過的區域多以村莊為主,我和Tina戲稱為「長城村村游」,朋友給了個高大上的概念——「長城跑步地理」,哈哈。


從山海關到遵化的長城沿線,400公里,所經村鎮,實際加上山海關,也就經過了四個鎮,縣市就沒有了。一路上,所接觸的人以農民為主,他們給我的最直觀的印象,就是「痛快」,說話痛快,做事痛快,心地痛快。

奔跑中還遇見了許多守邊人後裔,他們對自己是守城人子孫的身份非常認同,並引以為豪。

他們對保護長城,宣揚長城文化,有着發自內心的責任感,這一點在板廠峪長城窯址保護者許國華先生和界嶺口楊曉志老師身上表現得非常鮮明,這是發自內心的,不摻雜任何功利心的熱愛和對長城文化的宣揚。


實際上,現在即使非常偏遠的村莊,也能通網絡,有4G網,可以刷抖音、看朋友圈等,但是地理的差異還是會帶來不同的村莊生態。

感覺比較強烈的是在擦崖子村,剛一進村就感覺到濃濃的隔世感,巨幅「農業學大寨」的標語,鑲嵌在高大的山體上,村里還保留着不少六七十年代建築,有的建築如高架水渠、民居房子上都標有建造時間字樣。這裡的人很質樸與簡單,也許是少有外來人,我們的出現,讓村里人倍感新奇,不停地問這問那,也不婉轉,很直接地表達。


很多長城村莊大多保留着古樸的樣貌,依舊是雞犬相聞的田園生活,門前的小溪,在溪水裡洗衣物,在河邊看大戲。這都是我們城市生活失落的詩意記憶,在這裡,平常得只是老奶奶與樂曲輕輕相和的身體搖動。


給大家描述一下場景,一天嘩嘩流淌的清清溪水,一台準備開鑼的大戲,演員們在露天后台畫臉扮裝,戲台前的草地上,坐着老人和小孩子,老人一臉享受地聽着暖場戲曲,慢慢晃動着穿着布鞋的左腳。

對於我這樣的城市人,感覺就如同看一幅米勒的農村場景油畫般舒爽與震動。而這只是清河沿村的一個普通的下午而已。


車燈在路上照射出一個穿越黑暗的隧道,我正在回北京懷柔家裡的路上,此前完成了從遵化到黃崖關長城的路段,出於疫情原因考慮,為了不影響行程,決定連夜趕回北京,開始北京將軍關段的奔跑。

感覺時間過得很快,16日到達山海關,準備出發的場景似乎還是昨天。

這十幾天,每天都是固定的日程安排,起床,吃飯,到起點,跑步,收官,入住客棧,洗澡,吃飯,發朋友圈,剪視頻,逗逗小妖,睡覺。每天的休息時間也僅限於晚上睡覺。所以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一點不連貫都會影響一系列的日程。

前面還有兩千五百多公里,N多個村莊將被我經過,也將有更多的生動故事和形象各異的人們走進我的世界。

後面還有80天左右的日子,一如既往。

陪老樊和貓一起奔跑

了解老樊每日跑步行程或觀看直播

可關注三聯生活實驗室看慢直播

或添加下圖北京奔跑群

一起實時了解更多奔跑信息

北京奔跑路線詳情

↓↓↓


出品人 ✎ 李偉

監製✎劉剛

策劃✎ 韋宇教

平面設計✎ 吳壹然
微信編輯✎ 高旭芹
作者✎老樊

設計排版✎ 傻狍子

圖片來源✎老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