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日,中國組織人事報刊登文章《人才引領 創新制勝 浙江杭州餘杭:高水平建設人才創新核心區》,報道了餘杭區通過平台蓄能、政策賦能、科技聚能,全方位打造人才創新高地,提升人才吸引力,激發其創新活力。



報道原文如下


7月11日,浙江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召開,杭州市餘杭區榮獲浙江省科技創新工作最高榮譽——「科技創新鼎」,這也是餘杭連續兩年獲此殊榮。

在中國科技創新的版圖上,餘杭絕對是一顆璀璨的明星:在這片不到1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阿里巴巴、中電海康、字節跳動、vivo......眾多國內大牌企業密布;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等諸多重大創新平台成掎角之勢分列;中法航空大學、中國美院良渚校區、浙江大學先進電氣裝備創新中心等高校創新平台落戶;各類海歸博士、科技領軍人才雲集,國內外創新創業者紛至沓來。

餘杭區夢想小鎮是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

今年以來,餘杭區科創成果更是引人注目,天目山實驗室掛牌,蟬聯浙江省「科技創新鼎」,全域創新策源地案例入選浙江省首批最佳實踐案例......近期「杭州這十年·餘杭」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十大工程」正式發布。這「十大工程」,排在第一位的正是創新策源工程,提出了以人才驅動創新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具體舉措。

科技發展勢能強勁的背後,是餘杭區多年來始終堅持「人才引領 創新制勝」的發展理念,多平台創立重點實驗室、科研機構和科技創新載體,多渠道引進培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領軍型團隊,全方位打造人才創新高地,提升人才吸引力,激發其創新活力。


平台蓄能——打造最優創新策源地

「太赫茲通信技術所使用的高頻載波能將寬帶提升至幾十GHz甚至更高,可以提供T比特級的超高數據傳輸速率和高速無線數據分發,是第六代移動通信 (6G) 的關鍵候選技術之一。」近日,位於餘杭區中泰街道的之江實驗室發布了在智能計算、前沿基礎研究及器件裝備等領域的十餘項最新科研進展,引發全球關注。

成立至今,之江實驗室已經組建了一支「領域專精、層次高端、梯隊有序 」的人才團隊,人才規模突破3500人,形成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之江天樞人工智能開源平台、多中心智能醫學信息平台、仿生深海軟體機器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之江實驗室

創新策源,意味着從「0到1」的首創。今年5月,隨着天目山實驗室落地餘杭,十家省實驗室餘杭獨占四席。之江實驗室主攻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智能網絡、智能計算和智能系統五大科研方向,良渚實驗室圍繞最具普適性和最富挑戰性的兩大重點領域——代謝與衰老疾病和腫瘤機制研究,湖畔實驗室面向世界數據科學與應用領域最前沿方向,天目山實驗室則聚焦超聲速綠色民機新原理與基礎前沿技術研究和應用。

「創新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決定性、主導性力量」,杭州市委常委、餘杭區委書記劉穎表示,餘杭將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省實驗室、高校科研院所、頭部科技企業研發中心、大科學裝置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就近布局科研成果轉化空間,依託杭州城西大走廊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和創新策源地。


政策賦能——打造最優人才聚集地

科技創新的根源是人才。

人才的集聚度、活躍度和貢獻度, 是打造「全球策源地」的關鍵。

為了增強人才引力,激發人才活力,餘杭緊跟產業發展需求,聚焦人才創新創業全要素,積極探索創新人才招引、服務機制。今年2月餘杭出台人才「黃金20條」新政,建立了統一的人才政策體系,以最好的環境、最誠的心意、最高的待遇,持續招引各方人才, 讓餘杭成為各類創新人才蓄水池。

此前,餘杭還發布人才招引圖譜,圍繞頂尖、商務、數字經濟、西部富美等九大領域進行精準招引,同時開發了人才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將人才項目申報、評審、落地、政策兌現、服務保障等工作全流程納入數字化管理。

SIMSCAN 思看科技的三維掃描儀

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讓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紮根餘杭。從事算法研發的杭州思看科技有限公司初創成員只有「個位數」,從住宅小區開始創業,到整體團隊來到餘杭未來科技城創建公司,建立起開放的人才架構。公司創始人王江峰說:「感謝未來科技城管委會的全方位支持,現在辦公空間更大了,員工也從剛入駐時的8人增加到180多人。」

餘杭的發展史,是一部人才創新創業史,也是一部當地政府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創新史。餘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打造一流人才的「蓄水 池」,餘杭不斷創造着有利於人才成長的環境與機制,在全省率先實施人才「舉薦制」,嘗試「人才創業險」,首創 「人才e卡通」掌上服務......一連串打破常規、先行先試的大動作,讓餘杭在人才引育上拔得頭籌。

截至目前,餘杭區累計引進及合作海內外院士61名,海外高層次人才5428名,人才總量突破35萬名。


科技聚能——打造最優成果轉化首選地

前不久,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餘杭區企業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BrainCo智能仿生手引發大眾關注。上肢截肢殘障人士戴上仿生手後,能夠自如地拿起毛筆,書寫流暢。融合了腦機接口技術與人工智能算法的高科技康復輔具,也為殘疾人帶來了「觸手可及」的幸福感。餘杭區一直致力於加快實現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把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引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廣闊田地」,這是科技惠民的生動體現。

BrainCo 強腦科技研發的智能仿生手

在餘杭,前沿科技與企業行業互通互融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在浙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餘杭院區內,幾幢磚紅色的「立方體」格外吸引眼球,它們是承擔着國家腦計劃項目的良渚實驗室。在這裡,基礎研究與臨床診療被結合到「一個屋檐下」,科學家與臨床醫生圍繞重大醫學問題「並肩作戰」,應用前景十分明確。

同時,餘杭實施提質擴面「大孵化器」戰略,加快傳統工業園區「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為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打下紮實的空間基礎。2022年力爭完成32個工業園區有機更新規劃全覆蓋,完成有機更新工業區塊10個以上,騰出工業用地3000畝,新建產業空間150萬平方米。

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是決心也是路徑。據介紹,今年餘杭將力爭新增省級企業研究院、企業研發中心等高端研發機構54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700家。

●國慶摘果哪裡去?這份採摘清單快收好
●喜迎二十大 | 全省榜單!餘杭兩村上榜!
●10月3日0-8時,杭州新增4例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集中隔離點檢出

來源 | 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 | 付騰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