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3日17點30分,著名人類考古學家、古遺傳學領域創始人、德國馬克普朗克研究所進化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Svante Pääbo獲得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其在已滅絕的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方面的發現。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Pääbo和他的團隊就能夠破譯尼安德特人線粒體DNA中相對較短的部分。尼安德特人的DNA與今天的人類有很大的不同,這表明尼安德特人不是現在人類的直系祖先。
後來,隨着DNA測序技術在21世紀初變得越來越高效,Pääbo決定嘗試對存在於細胞核中尼安德特人的完整基因組進行測序。然而,在地下埋藏了數千年之後,它們的骨骼中充斥着大量的細菌和真菌,其中高達99.9%的DNA來自微生物。此外,少量殘留的尼安德特人DNA被分解成短片段,必須要像一個巨大的拼圖一樣拼在一起。許多科學家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而,Pääbo及其團隊一次又一次地為他們遇到的許多問題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他們還編寫了複雜的計算機程序,將來自古代骨骼的DNA片段與黑猩猩和人類的參考基因組進行比較,以重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
2010年,Pääbo及其團隊公布第一個尼安德特人基因組序列。對比分析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約80萬年前。
通過研究尼安德特人和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現代人之間的關係,結果表明,與源自歐洲或亞洲的當代人類的序列相比,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與源自非洲的當代人類更為相似。這意味着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他們幾千年的共存過程中進行了交配。在具有歐洲或亞洲血統的現代人中,大約有1-4%的基因組源自尼安德特人。
2014年,Pääbo及其團隊終於完成了幾乎完全解碼尼安德特人基因組的艱巨任務,使其能夠與當今人類的基因組進行比較。
Pääbo的開創性研究催生了一門全新的科學學科:古基因組學。通過揭示所有活着的人類與已滅絕的原始人類的基因差異,他的發現為探索是什麼讓我們成為獨特的人類奠定了基礎。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6422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8.0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