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互聯網上十分流行一個話題,叫 —— #男人過了20歲,就不要穿得像個小孩子了#。

一句「應該成熟穩重一些」,打開了時間黑洞,無數年輕人把頭髮梳成大人模樣,穿上中老年的行頭,鏡頭一閃,超級「加輩」。


儘管比少男的心還易變的,就是互聯網上的即時審美,但大家還是沒想到,有一天中年起步的穿搭竟會被人們爭相Cosplay。

模仿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看不出來他們在模仿。


人們發現青年人扮起中年人,就像枸杞滑進茶杯,水消失於水。

像,太像了。

乃至這股模仿中老年人的風颳起來之後,各路潮流教主一夜之間紛紛向成熟穩重投降。

有人擔心起公園大爺的心臟。


有人預言了老頭衫的通脹。


還有人說:「在互聯網上,我們顯然已經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了。」

別再穿得像孩子

本回網絡浪潮的萬惡之源,來自一位抖音用戶的日常動態。

有天,該網友Po出了兩件中老年男人的熱門上身單品——素色條紋POLO衫,配文:「男人過了20歲,就別再穿得像個小孩子了。」


這條看似平平無奇的內容,卻在短時間內引爆全網。

不知是成長的本能,還是對父輩的共情,許多精壯小伙迅速加入這場賽博成人禮,前赴後繼地走上了成熟不歸路。

·「我不做年輕人了,JOJO」

步入社會的青年骨幹,換上中老年套裝,小區大媽以為他爸提前辦理了內退。


長發飄飄的精神小伙,捯飭一身中年行頭,不僅成熟而且成功,一步到位告別鄉非。


象牙塔里也不是法外之地,現在大學生們都已經深諳「男生過了20歲,在學校里就要注意穿搭」的道理。


師哥師姐秋招跑斷腿,同學少年稚氣小花蕊,只有同宿舍的兄弟們穿上這身出門散步,一起預習留校工作後的日常巡迴。


從眾多「別再穿得像個孩子」的成功案例中,我們大概可以總結出一套「成熟男人穿搭方法論」。

基礎的出裝思路,我認為就是:

西褲條紋褂,涼鞋配絲襪;

挎包裝東西,皮帶分上下。

茶杯手中拿,鑰匙腰間掛。

簡約不簡單,融合最融洽。


整體突出一個實用性和舒適性,色彩深沉、氣質內斂,最主要的還是透氣,或許是中年以後的生活經常讓人透不過氣。

如果再用上隱藏道具,比如一些交通工具的加持,整個出裝效果將會更加完美。

·「去市場買菜都能便宜兩毛錢」

廣大女青年們也加入了這場成熟扮演,而且完成度比男性朋友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甚至,有位博主從「成熟穩重」,直接晉級成了「德高望重」。


就此,我們可以發現年輕人模仿中老年人如此生動的一些秘訣,那就是模仿他們的「臉」,更模仿他們的「面」,步入中年以後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讓人驚呼太像了的,往往是年輕人對中老年人一些生活細節的抽象臨摹。

比如,撞柱子、廣場舞等強身健體活動;下象棋、打橋牌等社交休閒活動;砍價、撿瓶子等社會經濟活動。

總之,哪一件挑出來,都不像是你40歲以前會幹的事。


與其說「別再穿得像個孩子」是一場短視頻穿搭獵奇,不如說這是一次年輕人對中老年生活方式的全面試探。

這種試探太過於生猛,以至於不可避免地成了又一個互聯網抽象符號。

·網友們說「忍者鞋還挺配的」 來自B站up主@豆豆動漫T

抽象到最後,男人該在多大以後穿得成熟的界線都開始變得模糊了。

有人說是18歲。


有人說是12歲。


一個高贊評論是,男人出生以後就不能穿得像個孩子了。


如果羅丹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我甚至會懷疑他的雕塑《思想者》也是從這個tag中取的材。


因為他們說:「男人過了20歲就不要穿衣服了。」

少走二十年彎路

#男人過了20歲,就不要穿得像個小孩子了# 這個熱點出現不到一周,全網瀏覽量就已經超過了10億。

儘管從話題發出至今已經過去快小一個月了,但現在每天這個tag下依然在不斷湧現新的作品。

·連院線電影裡的成熟穿搭也開始被網友們拿出來賞析了

這波抽象運動受歡迎的程度,已經讓人覺得有些反常了。

你可以將之解釋成流量池的遊戲,甚至是戀老吧的復辟,要麼歸納為時尚是一個圈,咱們的大眾審美跑得太快直接扣圈了。

但關於人們為什麼愛看年輕人扮演中老年,這背後可能還隱藏着今日青年一種微妙的社會心理。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大家之所以可以流暢地把自己裝到一副中老年的套子中去,或許是現在的年輕人開始「未老先衰」了。

20啷噹歲的人,40歲起步的心,在喊出「成熟穩重」之前,我們的靈魂已經比身體更先套上了老頭衫。

就像視頻下網友明知故問的評論,往往夾雜着某種黑色幽默的快感。

少年之後接中年,青年呢?過了20就40,中間呢?



在年輕人的群體性自嘲中,這二十年被他們主觀地繞開了。

他們稱之為 —— 至少是「少走了二十年彎路」。

那我告訴大家,問題出現了。

過去,從青年到中年的這段人生經歷,被我們稱為「成長」。

現在,穿得像孩子到成熟穩重的距離,被大家叫作「彎路」。

想要理解這種荒誕的改變,就不得不提此前互聯網上的另一個抽象熱點 —— 「年輕人就該當保安」。

大爺60歲才當上保安,我20歲就當上了,可以說直接少走了40年彎路。


有人覺得他們就是單純整活,也有知情人士客觀地分析了當保安的職業體驗,不僅強過進廠流水線,甚至很多卷不動了的白領也覺得這份工作確實有可羨之處。


前陣子,年輕人還在抽象保安視頻下玩梗,上班為了下班。

這陣子,他們則在成熟穿搭的評論區里許願,少繞幾個大彎。

有人幻想畢業就退休。



有人賭咒成人即成仁。



年輕人想少走的彎路,其實不是人生的摺疊。

而是20歲畢業時被退回的簡歷,25歲加班時的黑眼圈和脂肪肝,30歲時的婚戀焦慮或者還款短信,以及35歲時HR說公司的優化名單上有你……

他們說這是走彎路了,因為一些年輕人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折騰似乎沒有多大意義。

在時代的映襯下,我們的小聰明,就像是《乘風破浪》里徐太浪爸爸囤的那一床BB機。

·《乘風破浪》

#男人過了20歲,就不要穿得像個小孩子了# 的爆火並非毫無徵兆的,每一次互聯網審美的遷改與公眾價值觀的革新,都源自於當下人們內心的某種需要。

大家熱衷的或許從來不是一個該穿什麼的問題,而是在劇變的時代里,我們究竟要選擇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呢?


「過了××歲,就別穿××」或許是我們曾經最討厭的句式,其指向了一種如此生活三十年的生活,克制沒有波瀾,穩定缺乏生氣。

·《站台》

然而眼下,穿成一個中年人開始變得喜聞樂見,我們用穿衣打扮的皈依,完成了與生活方式的和解。

人們很難察覺一個年輕人具體是在哪一個時刻成為一個中年人的,衰老如同死亡不可預知。

但當你猶豫該選擇哪條路時,可能已經啟程好一陣了。

我們參與、觀賞、點讚,我們穿上POLO衫,拿起保溫杯,走出狹小的出租屋,走向廣闊的新天地。

·《站台》

還有一件事很有趣,這些模仿中老年人穿搭視頻的BGM,幾乎都是林志炫版本的《你的樣子》。

其原版來自羅大佑,是1989年上映的《阿郎的故事》的片尾曲,電影恰好講的也一個男人如何走向成熟的故事。

·《阿郎的故事》劇照

他成熟了,他也死了。

不明白的是為何你情願,

讓風塵刻畫你的樣子,

就像早已忘情的世界,

曾經擁有你的名字我的聲音。






設計/視覺 Elain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