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我幫男友申請了意外險理賠,這也是今年的第三次理賠。

這個因為小貓在短短一年內挨了9針的倒霉蛋,每次打針時都叫囂着「再也不碰那隻壞貓了」。結果呢,每次抱的最愛不釋手的不還是他?呵呵,口嫌體直的男人啊。
因為這次理賠時,除了提供常規資料外,還要求提供工資流水或者社保繳納記錄,並要求寄送發票原件,這是前兩次理賠時沒有遇到過的。寄送原件我是沒有異議的,這也是常規操作,之前沒讓寄送大概是因為金額比較小,理賠老師那邊就睜隻眼閉隻眼了。咱們不能總用非常規的標準去衡量。審核寬鬆的時候算咱們幸運,但等讓按正常流程走的時候,咱也得理解。可是讓提供工資流水或社保繳納記錄這事吧,雖合情但有點不合理了,畢竟投保這個產品時,也沒有對工資或者社保的要求。不過我也不想為了一個可以輕鬆拿到的資料和保險公司掰扯,還是乖乖地截圖傳了上去。經此理賠,我有理由擔心男友後期再投保同家保司的意外險大概率會被風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感受,現在線上意外險的風控是越來越嚴了,很多人提交保單時,會出現類似下圖的提示👇像最近就有許多讀者朋友們反饋,在投保小蜜蜂意外險時被風控攔截了。很多人發現自己被風控時,會擔心這屬於拒保記錄,影響以後買保險。其實這兩個完全不是一回事哈。風控的全稱是風險控制,是金融業很常見的一個名詞,指的是採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保險風控也是保險公司為了風險迴避而設立的一種門檻。只是保險產品的風控一般不是通過人為審核決定的,而是由大數據風控模型決定的。我們在填寫完資料後點擊提交保單時,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鐘,但這期間,這些信息會通過保險公司的風控模型自動篩一遍,通過分析職業情況、健康情況、行為習慣、財務狀況等,再結合核保規則、理賠記錄等,給我們綜合評分。如果評分過低就會被判定為高風險用戶,保險公司將會採取拒絕或者限制投保的方式來進行風險風控。比如滿分是100分,風控系統發現被保人負債過高,扣10分;又分析出被保人常年熬夜看劇,刷短視頻,再扣5分;還發現被保人常在網絡上搜索帶病投保相關的信息,繼續扣20分......就像不同產品的健康告知不同一樣,每家保險公司的風控模型也不一樣。如果發現自己被風控,也不用非要知道風控原因,大部分保險公司都不會告訴我們具體原因,因為大概率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需要授權技術人員通過後台系統查詢才能調出具體的原因。而且就算知道了原因也沒有啥用,這種情況下,建議先問客服有沒有解決辦法,如果沒有,就不要糾結,換投其他產品,才是解決問題最快速的方法。
考慮到被風控的可能,我特意找了兩個意外產品來做替補隊員,如果你們也有同樣的問題,不妨可以參考一下哈。
PS:如果小蜜蜂 是可以正常投保的,還是更建議小蜜蜂。
一、無憂保綜合意外險
購買渠道——支付寶
今年的無憂保是由眾安承保的,一共有3個版本,不同版本的產品責任都是一樣的,只是保額不同。它比較好的地方在於,意外醫療部分可以報銷自費藥,這點和小蜜蜂一致。不過它針對自費藥的報銷比例是80%,而非100%。微信和支付寶上的保險都採用的大數據推送機制,不同人看到的產品可能不一樣。比如護身福這款產品,有人看到的承保公司是太平洋,也有人看到的是平安財險。但我用了好幾個人的手機確認,哪怕承保公司不一樣,產品責任還是相同的。這款產品的意外醫療責任比較中規中矩,只能報銷社保範圍內的費用,可點之處在於意外醫療的保額比較高,最高能有20萬的報銷額度。另外它還有個特定傳染病身故責任,比一般意外險的保障範圍要寬一些。其實咱們很少公開推薦支付寶或者微信平台的產品,主要是因為我們拿不到產品條款之外的信息,比如研發、售後等閉環服務的信息。不要小看這些信息,咱們表面上買的是保險產品,但其實不止產品本身。最關鍵的是這兩個平台的理賠我們干涉不了,所以也無法提供完善的理賠協助服務。如果你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足夠的,而且不怵找資料、上傳資料這些事情,各大app也玩得很溜,那麼可以考慮通過支付寶、微信這種平台投保。理賠肯定是沒問題的,只是需要自己多花些心思與精力,沒有一個可以一對一協助的人。如果你完全看不懂醫院的檢查單、發票等資料,無法把它們分門別類,或者對於填資料時候的文字表述非常頭疼,需要專員協助,那麼更建議選擇能有專員對接,提供理賠協助的平台投保。最後感嘆一句,現在的大數據時代真是讓人享受便利的同時,又會讓人深感沒有隱私,產生厭惡啊。不管咋說,還是希望保險公司在運用大數據的時候,能更加人性化一些吧。